第392章 替朕拓疆土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省的改革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选派官员等都是复杂的事情。

但说起来简单,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是在各府上面加上一层机构。

很多都是直接擢拔那些各地表现良好的知府担任新成立的行省长官。

施政和划分,都还要一些时间熟悉运转才行,好在政务院都做好了完全准备。

山海关,这个年代同样被成为天下第一关,郑毅从山海关关城到老龙头转了一大圈。

前世他就到过这里,也参观过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古城等,但在这个时代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没有后世那时候看到的历史沧桑感,却独具一种苍凉感,毕竟这座关口历史上曾经发生无数大战。

吴襄和吴三桂父子乖巧的跟随在后面,吴襄还热情的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他本是辽东的将领,也亲自参加过当年的辽东之战。

对于大华的印象自然是极为的深刻。

此次直接开城投降,也是不想在一条没尽头的道路上走到黑。

吴襄当时和大华提的条件是,保住家人、留下待遇,从军入职。

但是大华没有全都答应,只能说保障他的家人安全,会派人将他们家人接到大华来。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答应,大华的军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没水平是不可能当上的。

更别说还想率领旧部,这不开玩笑呢吗?再弄个历史上的吴三桂出来?

吴襄被逼无奈还是答应了,但答应之后他也没有再后悔。

大华的军队入关的那一瞬间,他再也没有抵抗或者不服的心。

钢铁洪流有序的入关,天上的战机从各处向新修建的机场去转场。

一支支军队,扛着森寒的步枪,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关内。

骑兵部队更是其实昂扬,整齐的马蹄声能够听得人犯晕。

还有那一辆辆连绵不绝的卡车,车上无数的士兵和物资。

有的后面还拖拽着一门门新式的火炮。

这种水平怎么能是他们吴家父子能挡的?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明王朝三十万大军一朝尽殁。

从统帅到监军到小兵,一个都没落下,不是死了就是俘虏了。

而大华的军队都不足十万,双方的差距可见有多么的大了。

在之后,就是大华一日破三城,三日破凤阳的神速。

等到五日就打下庐州府,吴襄忍不住惊出一身冷汗。

按照这种速度和打法,山海关根本就撑不住十天。

若是加上天上飞的那个东西,大华全力施为三天必破。

那时候吴襄父子才知道,原来不是大华打不过大明,人家是根本没打算打。

若是打算玩真的,半年之内,明王朝若是能留下一寸土地,也算他吴襄眼瞎。

这次郑毅入关巡视,两父子鞍前马后的陪同,希望能在郑毅面前落个好印象。

他们父子都是比较有权势心的,不甘心如此就回家乡去养老种田。

军营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才能让他们为吴家一族博个锦绣前程。

郑毅兴致盎然的参观了山海关,又到北戴河的海滩转了一圈。

这年头明王朝的老百姓可不稀罕在海滩玩水。

整个北戴河如今还都是渔民的聚集区。

渔船在海湾中随便的扔着。

渔民都去跟着大华的官员重新分配土地去了。

华夏的老百姓,对土地那真是向往到根上了。

这些渔民其实打渔收获也不会比种田差。

但是说到可以分地,他们还是急呼呼的过去。

打渔那有种田好?种田起码全家能吃饱。

这种观念,不是一时半刻能扭转的。

郑毅也完全不介意,时间长了观念自然会变。

如今辽河平原、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的粮食,每年都是数以千亿斤。

就算将整个大明朝的百姓都养起来也足够,甚至还有不少的富裕。

更不要说大华在新大陆也有大片的粮食种植基地。

在西伯利亚平原和哈萨克北部高原都有粮食基地。

甚至现在东欧平原也已经逐渐恢复了生产。

那片黑土地的质量,可是比东北平原丝毫不差的。

甚至从面积上来说,还要比东北平原这边更加的大。

东番、南洋更是做到一年两熟或三熟,奥州的良田产量也很高。

想要大华缺粮,一般的自然灾害都不够看,大华的粮食只有吃不完。

如今整个长江以北全部并入到大华的疆域内,这片黄土地开发之后就更加的多了。

政务院已经着手制定各项规划,打算对大华境内的土地进行全面梳理。

那些做农场,那些做小农种植,那些做经济作物种植,那些则是预留发展用地。

大华的人口如今超过十亿,宇宙第一大国不知道算不算得上。

但起码在这个时空,绝对的当世第一大国。

疆域面积超过六千多万平方公里,占到全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半。

除了欧洲各国和西亚、非洲以及南美的部分地区,大华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控制。

华夏的复兴就在眼前,连郑毅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就快实现了?

基地车才不过七级而已,复兴号最高级别是九级。

难道是要他实现整个世界的共同富裕才行?

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华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

他也要走下去才行,为后世留下个大大的疆域。

让华夏子民成为整个世界最受人仰慕的族群。

看着辽阔地渤海湾,郑毅心中暗自决定道。

吴襄还是陪在身边,不时的凑上去说句话。

郑毅自然也知道他的心思,就走到附近的凉亭中,让人拿出了地图。

“吴卿的心思,朕自然是明白的,如今倒是有个好机会,不知道吴卿愿不愿意?”

“微臣自然是愿意,请皇爷吩咐,就算让吴襄去死,也绝不会皱半下眉头!”

吴襄赶紧表着忠心,吴三桂在一旁也是勐地点头附和。

“好!爱卿看,这片大陆名曰非洲!当年三宝下西洋,最远就是到这片大陆的东部沿岸,这里的人大多都处于野蛮未开化的状态,他们也没有国家的概念,几个部落就是一个政权。但是他们的这片土地上,水草丰美、资源丰富,甚至很多地方还产黄金、白银、钻石等贵重的矿产。朕欲派人开拓整个非洲,不知道吴卿可愿意替朕前往?”

吴襄父子俩盯着这份坤舆图,他们也是看过的,但当时兵没有什么感觉。

如今再看,新潮有些澎湃,这么大的地盘,那是要去开疆拓土啊。

武将的军功靠什么?打仗?那只是一部分!

最大的军功,那就是为国开疆拓土!

当年的冠军侯不就是如此吗?

大明更是非军功不得封爵。

大华也有类似的规定。

武将想要出头,开疆拓土是最好的方式。

如今整个北方地区都是大华的疆域。

想要去那边开拓是不可能了。

也只有这片非洲大地才适合。

想明白这个,吴襄立刻带着吴三桂拜倒在地,“臣愿为皇爷开疆万里,为我大华张扬国威!”

“好好!快起来吧!你们有这份心就好,不过那边环境和气候复杂,还是要保重身体为上,有人才能开拓。等等你的伙伴,一门到时候会一起过去非洲,那边也有咱们大华的据点,计划作战部和参谋部已经制定好了。”

郑毅笑了笑,看着远处走过来的几名军人,吴襄父子也是恭敬地在一旁等待着。

“皇爷,人我都带来了,这次必须得让我带队才行,不能再反悔了!”

王昆山一马当先的走进凉亭,对着郑毅施了一礼赶紧喊道。

“你啊,打仗还能打上瘾!已经定好了,这次你带佂东军和李昉率领的第七舰队去非洲开拓。这两位是吴襄父子,以后就跟着你了,到了那边你照应着他们一些!”

“太好了!李昉这小子,我会帮皇爷你看好的!”

王昆山乐得合不拢嘴,倒是吴襄父子有些呆滞。

目光投向王昆山带来的那些人身上。

“这是怎么回事?袁元素,你......”

“如今咱们又是同僚了,两位将军好!”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