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实行行省制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协议终究还是签订了,大明江北的疆域全部交给大华管理。

大华在签订协议之后,已经撤出的华夏商号和关外商号也陆续进入江南各地。

关闭的商铺重新开业,老百姓手中的华夏币也能够重新使用,甚至可以足额的兑换现银。

兑换一波接着一波,但无论多少,大华都是照额支付,绝对不会拖欠任何人的兑换。

不出五天,兑换的风波就停了下来,老百姓再次对华夏银行的恢复了信心。

巨量的商品涌入大明所在的江南等地,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物价打回到开战前的价位上。

老百姓得到实惠,自然是弹冠相庆,不过也因为大华的物资涌入,让很多别有用心的大明商人破产。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高价收购的物资,到最后只能积压在仓库里发霉,却对于大华的进入毫无办法。

不仅如此,这些协议中还明确了大华在明王朝境内开设工厂的一系列事宜。

商品进入的同时,许多的工厂也开始进入,这些工厂的集中区还有大华的军队保护。

明王朝彻底丧失了在自家地盘对大华进行限制的权力。

甚至一些想要动用黑暗手段的地方士绅和大户。

也不敢随便的动弹了,生怕大华的枪子不长眼。

北方几个地方,大华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规划。

甚至借助这次的事情,将整个大华疆域进行了重新划分。

布政使司不是特别合适,但可以效彷蒙元划分行省来治理。

全国划分为72个行省,包含当前所有的疆域。

唯一特殊的是,新大陆的二十四个行省,上面又设置了个临时机构新大陆总管府。

这个总管府的领头人还是李然,李然在那边的各项作为,能够保证新大陆的稳定。

当然这个任期也是受到了限制,李然最多还能在新大陆再呆五年。

五年之后,要么轮换到其他地方,要么就要回归中枢做总理大臣。

除了他之外,奥州五个行省,也是全部交给刘默来管理。

刘默的以夷制夷政策,在奥州大陆推行的很开。

那些所谓的西洋人和南洋、大华,甚至明王朝的人。

自己组织和雇佣军事力量,对奥州进行全面的恳拓。

将奥州野人打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每天都有新的疆域被征服和安置。

这些彻底占领的土地将会由大华设置州府管理,土地和矿产则承包给这些开拓团体。

开拓团体的承包也是有期限的,最短是三十年,长的话不超过五十年。

一般都能够大赚一笔,甚至会出现开矿人口不足的情况发生。

出现这种情况,西洋人的开拓团倒是给他们带了个好头儿。

从非洲大陆购买了大量的昆仑奴过来。

其他的开拓团纷纷效彷,不到两年时间,奥州的昆仑奴人口将近七十万。

虽然比不上汉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但放任的话总归是个比较大的隐患。

大华只能出具新政策,对于这些贩卖过来的昆仑奴,全部要采用雇佣的形式。

也就是解除掉他们的奴隶身份,让这些人成为大华管理下的雇佣工。

生命和生存权益得到保障,开拓团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只能乖乖按照大华的规定,为这些昆仑奴登记上户籍。

每月发放一定比例的薪水,但总比没人可用的好。

南洋等地,除了南掌和暹罗之外,几乎全部被大华纳入直接管理。

南掌地区没有统一的体制,大华就扶持了个代理人成为南掌实际管理者。

真正权力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大华手中,有大华派出的南掌安抚经略使驻扎。

暹罗相对来说比较麻烦一些,阿瑜陀耶王朝,也就是常说的大城王朝,对于局势认识的很清楚。

对于大华那是毕恭毕敬,大华想要做什么,人家都是无条件的配合,让打谁打谁,让干啥干啥。

这大华连将他们并入的名义都没有,闹得政务院和军部两方都是挠掉了不少的头发。

大华要驻军,人家提供地方,而且生命这块地盘永久赠送给大华驻扎军队。

大华要向内陆通商,暹罗国王亲自带着队伍修筑公路。

让大华的商号能够进入任何想要到达的地方。

甚至因此在丛林中死了十几万的暹罗劳工。

这桩桩件件的,让大华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最后郑毅拍板,无所谓了,在南洋留着暹罗吧。

人家都做到这种程度了,再去将人家吞并进去,不合理也不合适。

而且暹罗作为统一的王朝数百年,到现在民心早已认可暹罗是个独立的国家。

就算是他们用强制手段将暹罗并入,也无法短时间的收服民心,倒不如留着暹罗王室。

阿瑜陀耶王朝的现任统治者颂昙听说大华要对疆域进行改制,建立行省制度。

直接坐船就赶去了中京,亲自面见郑毅,希望将暹罗纳入到行省之中。

闹得郑毅也是哭笑不得,这咋还有上赶着让大华吞并的?

他们好不容易才确定对暹罗的策略。

人家自己还不乐意找上门来了。

郑毅相信询问了颂昙的意图,也解释了大华绝对不会吞并暹罗的原则。

颂昙也很真诚跟郑毅诉说了他的想法,无外乎就是想要借助大华一体的策略,让暹罗百姓过上好日子。

至于他们王室,颂昙也知道,在南洋整个被大华统治的情况下,单独的暹罗其实情况并不太好。

颂昙想要的是保留暹罗王室的封号,能够让他的后人自在的活着,至于实际管理可以交给大华。

郑毅被颂昙弄得有些感动,但考虑到暹罗百姓的心理诉求,郑毅还是决定不直接管理暹罗。

不过他和颂昙约定了一个时间,暂时可以在暹罗设置暹罗自治行省,对他们内部还是称暹罗王朝。

自治行省享受与大华直接管辖的疆域一样的政策,并且也会纳入到大华的开发战略之中。

颂昙为自治兴盛最高管理者,官员中大部分也是有颂昙直接来任命。

大华可以派遣一些智囊机构和司法机构进入自治行省协助搭建机构。

暹罗也可也以派遣年轻一代前往中京等城市学习新的社会管理知识。

自治行省的子民,一样可以接受大华当前的免费义务教育。

同样可以考大学,并且可以选择在大华为官或者经商等。

总之一句话,保留暹罗王朝和暹罗王室的存在。

但可以按照自治行省的方式接受同等的待遇。

不过这个时限,最长不会超过百年。

百年之后,暹罗王室依旧可以保留,但暹罗自治行省需要由大华统一管理。

也就是委派流官,不能全部由王室来担任自治行省的管理者了。

不过王室一样可以竞选,若是有能力依然可以继续管理。

颂昙忙不迭的答应了,这比他预料到待遇要好很多。

君不见安南、占城、满剌加诸王国全都消失了吗?

大华是不会养着那么多王室在国内的。

更不会给与他们任何的特权。

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全部要靠自己。

他们暹罗王室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

已经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了,而且永久保留王室称号。

这待遇就连大华统治下的倭国王室也没有可比性。

怪不得琉球王尚宁会那么积极的交出手中的权力。

估计整个大华,也就只有暹罗和琉球过得舒坦了。

颂昙在郑毅这边得到保证后,立刻赶去政务院进行相关细节的拟定。

这次改行省之后,暹罗王朝依然存在,但在大华的内部则是以暹罗自治行省来称呼。

这可能对暹罗是最好的方式了,他回去之后,对于老百姓也算有个交代。

七十二个行省,几乎覆盖除南极洲外每一个大洲。

大华终于进入稳定时期,也进入到高速发展期。

反观明王朝,江南之地还是一片歌舞升平。

郑毅看到都叹气,真是看不清局势啊。

不会太久了,给大明的时间不会太久。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