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殖民帝国 第十五节 殖民商会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起当年英国殖民时期的东印度公司,懂点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名为公司,其实是殖民管理机构,一大半是政治一小半是生意。开始在琉球三国,夷洲在这里并没有正式的外事机构,如果说有,那就是商会,夷洲商会。其实那里也有中华总商会在,考虑到夷洲的商会更纯,所以中华总商会在当地,只是做生意,不带政治色彩。

夷洲商会就不同了,因为主事的是陈贵,从一开始做大明朝的非法生意,这个夷洲商会就注定要与政治挂钩了。现在两个商会主事的人都是老陈的儿子,陈强。琉球国成立后,夷洲还不想浮出水面,还是夷洲商会在主事。夷洲的那些大佬们都在设计琉球国新的管理模式,远在龙城的王动也在想。杨刚等把方案写好送到了龙城,王动几乎没改什么就同意了。在王动眼里,他手下这帮人绝对已经上路了。

琉球立国后,不设军队,现有的军队全都被改造,其中有部分负责维护治安,不在配置军队的武器,另一部分在各边关码头,主要的角色相当于武装警察。在琉球国,保卫国家的任务被夷洲的军队所取代。全国设四大陆营,两大海军码头,每年海关税入的四成充当军费。

原中山和北山国都没什么意见,有意见的基本也都被抓去做奴隶了。原南山国的王族们有意见,不过问题不大,国王没有意见。

在他鲁每眼里,整个琉球国还赶不上一个基隆。他更愿意做基隆的市长,而不是琉球的国王。他自己非常清楚,凭自己的能力,做不上南山国国王的位置,更坐不了琉球国王的位置。所以,上位后,他什么都不管,只是吃喝,玩玩女色。

琉球国经历了这场战争之后,影响非常的大,至少有六千人被押到了虾夷岛做苦力。早先就提过,这里没什么重要的产业,盐业是不可以把盐卖到大明朝去的,余下的漆器硫磺之类的产量也不是很高,当初与大明朝的朝贡贸易都是高算了价格报过去,加上永乐要面子,以置于后来大明朝要琉球等国每年少来几次,他们都不愿意。

夷洲出现后历史改变了,海上跑的船大多是夷洲的,琉球国重要的产业都被夷洲控制了,大量产自夷洲的生产和生活用品直接给琉球国造成了贸易逆差。

朝庭主要的收入是商业税,琉球三国当年都是学大明朝,三十取一,这部分费用对于琉球的建设非常吃力。特别是,夷洲决定在琉球修建那霸港,这个工程在当地算是重大工程,要发人工近三万。

种种方案一出之后,原先的商会在琉球国根本跟不上要求了。陈强只是个大商人,跟着他转的也都是些商人,有的是有些大才,但只是商业眼光,缺少政治上触觉。由夷洲派过来的国相们对陈强是很尊重,开始都按着例,琉球的大小事,都知会夷洲商会,陈强马上就顶不住了。不只是那些国相们来找他,琉球本地的各种势力都迅速向他靠拢,单单应酬这些人,他就已经吃不消了。

杨刚等的方案里,陈机和丁超到被正式派到了琉球,作为夷洲商会在琉球外事衙门的大使和将军。有意思吧,看上去夷洲商会最大的还是会长陈强,可实际上真正管事的成了商会外事衙门里的陈机。陈强又开始干回老本行,配合陈机做生意。

陈机到了琉球后,马上局面不一样了,他带了一帮人过来,外事衙门建章立制,这些手下分别应对琉球各个机构,分中枢和地方按司两级。丁超则开始实行军改,重新开始组建琉球的军队,不过,并不单独成军,军官全由夷洲军队抽调,琉球只出普通兵丁,只要升连级能管到百人的军官则会被调离。这个模式与龙城方面,外族单独成营的建制截然不同。

琉球国事变历时五个月,到了141年七月,琉球已经牢牢的抓在了夷洲手上。旧有王族子弟都开始以被调用到对马和夷洲为官为荣。

对马的宗贞氏跟夷洲打交道最久,也最清楚夷洲的实力,这会已经全完被推倒,不敢有一点异心。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对马居民突然享受到了最大的好处。第一是不用担心灾害和饥病,夷洲现成的机构开始是在几大工场和码头里实行,这里是夷洲人在打理,他们搬来了夷洲的诊疗和福利机构,每年在利润里计提准备金应对天灾,这些做法与原来日本的主子们截然不同。第二是感觉到自己真的象是个人了,日本人被主子打骂是很正常的事,可夷洲的唐人,真正受过教育的唐人是不会公开打骂自己的下人的。日本人觉得自己算是个葱了,他自然不懂,那是知识分子的不屑而已。

大日本等级之严,人命贱超乎唐人的想象,一旦夷洲这样做之后,对马的民心马上变了。从对宗贞氏的遵从演化为对夷洲唐人的感恩。

宗贞茂的家臣们有些还跟在他身前,但也有一些人却开始转在左卫门大郞身边。这个左卫门大郞现在是回国忠面前的第一红人。对马岛最大的衙门不在是宗贞茂的行馆,而是挂着中华总商会牌子的会馆,那里是回国忠办公的地方。日本早先与大明朝联系多,又不象琉球那么容易控制,所以这里的事,大多不是以夷洲商会的名义在做,而是以中华总商会的名义在做。

年初回国忠带着新婚的夫人,一起去了趟龙城,在那里与王动汇报了日本的情况,和整个东洋诸国的形势,他说的主要是与商会的关系和生意情况。日本一直是王动东洋的重中之重,这个国家与大明朝的关系不好,之所以有现在这个局面是因为王动的存在。

旧有的历史中,日本的幕府将军已经断了与大明朝的朝贡贸易,永乐开始进一步的加强海禁。可现在看来,日本国虽然没有断了与大明朝的外事关系,但朝贡贸易真的断了。生意还在做,但不是与大明朝,而是与夷洲。

夷洲那里就能得到所有的大明朝出产的商品,中华总商会在这部分生意上成了一个贸易中介机构。日本人也没办法,因为整个日本国本来就没有成建制的水师。曾经最强的大内家的水师已经被夷洲打败,现在大内氏的一支已经投到了夷洲,另一支在经济上已经被夷洲占去了一大半。

九州已经成了幕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将军府和天皇都没有胆子派兵去九州,可问题是,如果不尽早解决九州问题,九州就会把脚伸到日本岛,因为南海道的四国已经丢了。日本的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与夷洲的贸易关系成了日本脖子上的枷锁,可惜的是,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办法,武家和官家都知道国内有些世家开始往夷洲派别质子,他们也跟着学,要求往夷洲派学生。

对马的巨大变化让日本各种势力都很吃惊,夷洲没有办法随意去,但弄个小船去对马看看还是可以的。到了对马后,又被当地的变化给吓着了。那里已经能看到大量的木屋厂房和来自暹罗和交趾国的战俘工人。

当地人都分了几种,一等是唐人,二等是与夷洲人为善的世家,三等是武士,四等是普通工匠农民,第五等日本的贱民奴隶,第六等外地过来的战俘工人。让人搞笑的是,居然连连对马岛的那些奴隶贱民看到日本岛过来的人都笑他们没见识。这些更加增强了武家和公家准备往夷洲派学生的原因。

夷洲在九州有驻军,人数并不多,但也有外事机构,不同与琉球的是,最早在派到九州的是一帮官商。和少贰氏谈妥九州方略之后,跟着过去的全都是些官商,在九州当地的生意,完全是配合政治需要开展的,最大宗的就是军械。等九州的几大世家完全收复了九州岛后,生意这部分剥出来给了夷洲商会,夷洲的外事衙门在商会里挂出了牌子。

夷洲商会里的这个机构只有世家和他们重要家臣的头目知道,这个机构如今正在评估日本的将军、天皇和各大世家。141年六年,琉球初定之时,王动已经发来了指令,日本国的情况特别,要有适当的应对策略。

早先,包括王动在内,大家的想法,就是扶持九州势力,把日本搞乱,或者是把现在的幕府给推翻。与九州打交道久了,跑的国家多了,王动的想法变了。

日本就是一个带头大哥领一帮小弟在玩,这些小弟都很强,而且都有些心思。今天你扶了一个,可能扶起来的就是对手。按九州现在的实力,再有个五年建设自己的军队,夷洲提供金钱和武器的支持。五年后,搞定将军和天皇一点问题都没有。自从与大内氏打过一场之后,夷洲跟着王动出来的那些武将们个个都很开心,可王动不大想打了。真这样下去,做大了的少贰氏不一定好对付。

打日本人心理上有快感,可打仗总是会死人,跑的地方多了,王动倒觉得百姓可怜。那些成为士兵的百姓们,上战场之前,有几人懂他们真正在干什么,只不过是利益集团的炮灰罢了。支撑王动集团最基础的部分已经出现了多国的色彩,来自各国的奴隶战俘和工人,已经开始活跃在王动所能控制的各个地方,而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包容的特点开始显现了出来,特别是在王动这样一个穿越人士的领导之下。

无论是唐汉,还是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一旦成为统治者,都会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虽然骨子里看不起蛮夷,可在政策方面,对于那些蛮国基本都付出多过所得,有意思的是,本国国内的少数民族除外。

对于这个日本国,王动的想法有点变了。日本人也能生,他们有中国文化的底子,如果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强一点,如果少点战争,那里的人口会增加很快,王动需要人。麻烦的是,王动现在用的最爽的是工匠和战俘。欧洲之行,他已经开始贩了不少西方的工匠过来,他需要更听话的工人。在他眼里,日本人和朝鲜人的坚忍很对胃口,古里人为代表的南亚人也是骆驼型的,只要有口饭吃就听话的不行。

日本只能是原材料和市场,这里的原材料包括了各种生产生活资料,也包括人。虾夷岛的开发,使日本有第三势力的可能,那就是镰仓幕府,此时的镰仓幕府负责人是足利持氏,此人才15岁,刚刚开始准备接班,真正这个小公府的掌握在关公管领上杉氏宪手上。这个上杉氏宪在回国忠的扶持之下,一年多的经营赚了些钱,开始扩军。日本现在除了室町幕府最强,余下的便是这三年突然发家的九州帮,余下的就要算镰仓幕府。虽然这个小公府十多年前被室町的将军教训了一下,大内义弘当年动乱,他们也跟着闹,可见也是有一定的野心和实力的。

看来打还是要打,怎么打却要好好研究研究,让谁去打也要筹划一下。王动想法的改变,源于九州对南海道四国的占领。九州势力进入四国很有意思,开始四国诸家除了现在幕府为官的几大家以外,早早就已经开始向九州势力抛媚眼了。名为九州实为夷洲的海军把日本海几乎给封锁了,四国成了孤岛时,岛上的各大势力立刻就清楚当前日本的形势了。

名义上的归顺和战争大家都有损失,那就暗的来的。九州的军队开始并没有进入四国,最先只是要求经济上的入侵,要求四国承担护商的费用。来自南海道四国的商品要对外贸易,这时一定要通过对马的商船才行。大家都知道,这其实是在开口要税赋,分担军费。一旦开了同意了这个要求之后,随即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夷洲商品和商人,然后再就是保护这些商人为名的九州军队。

自己动手征服日本整个国家的想法,被放弃了,九州方面的步伐也慢了下来,本来,九州的势力也没做过这种梦,只是在夷洲的扶持之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到了现在这个局面,已经远分配权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七月夷洲商会在九州这个统管外事的级别提高,基本上把原先回国忠要担心的部分接了过来,回国忠干回了老本行,在海上跑船,主要针对黄海和东海,商船军舰都由他协调。驻九州的夷洲商会里外事衙门正使大人是从夷洲调过来的古星辰,与他搭档的是从对马过来的武将汪洋。古星辰与汪洋在九州的策略很简单,挑动群众斗群众。南九州,北镰仓,这两方面的势力要成了日本国内动乱之源。不过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之上,还是发稳定为主,要坚定的镇压和打击反对派别。

这两年来,经过夷洲商会明的暗的贩到海外去的日本人已经过万,王动要的是代理人在打仗。进一步打击和分化日本国内各大世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