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053 形势逆转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伙儿只顾着集中鳌拜的罪责,反而忘记街上的斗殴事件,令部份官员感到汗颜。

多尔衮当然没有忘记这件事,而是未曾提出来。他心中盘算,趁此事除掉眼中钉掉鳌拜后,再派自己的人接手调查案件,好使他能掌握彻底的主导权。

既然范文程提早说出口,他亦不介意挪动先后次序:“中原板荡,汉人北迁。及至我国,盈满于道。盛京之中,汉人日众,而满人日寡,矛盾亦日渐加剧。本王认为皇上应该强制管束,将定居于本地之汉人收编入八旗之内,便利管治。”

原本清朝统治的关外地区,向来地广人稀。即使满人多次向外扩张,又掳掠蒙古、朝鲜及汉人,不断殖民,仍然不似中原人多势众。

由于土地肥沃,当明国天灾及内乱时,一部份汉人宁愿逃至关外开垦,以求温饱。这种情况在李自成陷京后尤甚,引发大批民众逃难,有相当数量来到清国。

与之前在打仗时被掳来的汉人不同,这批民众不是充作奴隶,甚至部份是有一定家财。当数量渐多,生活就会产生问题,不能置之不管。

对于多尔衮的提案,众多满人贵族既无支持,亦不表示反对。多尔衮说得动听,但大家早就认识到他的手段,必然会藉机扩充势力。搞不好他徇私舞弊,将最多最好的汉人纳入自己控制的双白旗下,加强力量。当然如果大家都有好处,其实是不会有太大阻力。

始终围绕权贵,都是核心利益。只要自己有好处,无损失,自然爽快同意。多尔衮对仇敌是宁杀清光,但面对同伴及有利益的对象时,当然不会无故惹事生非。

之前对于收编汉人入八旗上,部份满人贵族仍然有微言。汉人越来越多,甚至比满人更多,绝非好事一桩。此时济尔哈朗终于走出来,对此发表意见:“本王认为此事不应进行,汉人奸狡者众,况且其心不向我主。万一由内部生乱,恐怕祸害更甚。”

鳌拜万分同意,进言道:“如今满人子弟,耽于逸乐,崇尚汉人文化者众。此群不肖子孙,忘记我辈祖宗猎射勇武之艺,委实心痛。如今有人欲再广征汉人,恐怕是于我大清为害甚烈,其心歹毒!”

济尔哈朗及鳌拜事前并无合作交流,单纯从个人感情出发,意外地发言吻合,狠狠掴向多尔衮。要知道其弟弟多铎就是“耽于逸乐,崇尚汉人文化”之一。狎玩美女,沉迷汉人戏剧等等,正是为众多老臣子轻视。

大满族主义,重满排汉甚至仇汉,这种意识亦日趋兴隆。尤其是鳌拜,乃知名的反汉人物,总是蔑视汉人。对于多尔衮这种主动接纳汉人文明文化的做法,更是不爽。

布木布泰没想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由声讨鳌拜变成满汉之争。范文程等汉官更是尴尬,不能插口亦不敢插口。殿上顿时人声鼎沸,霎时反对或附和者众,争得脸红耳赤。

之前不是没有收编汉人,但他们多数是掳掠强夺,作为奴隶归予八旗所用。但如今所收汉人,决不能视作奴隶。能否妥善协调,至为关键。

布木布泰见到为首的多尔衮脸露微笑,心下一惊,莫不成此中全是他所期盼之发展吗?

诚如她所料,全部都在多尔衮掌控之中。故意提出收编汉人入八旗必然引来重重矛盾。亏他还假意朗声:“肃静!现在宜优先讨论鳌拜之罪,请勿离题!”

济尔哈朗瞪眼,妈的明明是你先离题好不好?不过他知道追究不放,这厮会拖范文程出来。范文程转移话题,原想为鳌拜解困,反而被多尔衮利用。一下子消除多余声音,更显示他掌控朝政的本事,自然震慑众人。

这下子谁也不敢擅自搬弄其他话题,全部都得返回鳌拜私自出兵一事,变相逼迫皇上裁决鳌拜,一石二鸟,不,是三鸟!

布木布泰无法再制衡这个男人,如果连鳌拜都拔除,朝中再无可用之人。届时多尔衮想做甚么,她都无法抑止。

此时皇帝突然举起手。

这位六岁小儿向来都只是静坐龙椅上,或是间中因为太闷而扭动身子,“举起手”算是非常明显而且大幅度的动作,足以吸引所有人,包括布木布泰的目光。

“皇帝……有意见吗?”

向来大家都选择性忽视的皇帝,偏偏做出如此出格的行动。亦因为他是皇帝,没有人敢不理会他,好歹也给他机会发言。

不对,皇帝本来就有发言权,只是一直以来被布木布泰及多尔衮夺去了。他只是做出皇帝原本就能做的事,反而令臣下感到突兀不安。

这位皇帝举起手,待百官肃静后,右手缓缓伸去抓头。

皇帝举手就只是抓头?

然而他抓头同时转脸,向邻旁布木布泰小声商讨。只见布木布泰脸色平静,慢慢点头,脸色平静,慢慢点头。说了不久后停下来,大家都在看着布木布泰的反应。

“鳌拜大人。”

“臣在。”

“原来你是奉皇上密旨,出宫办事。即使被群臣抨击,依然没有泄露半句,真是大大的忠臣。皇上非常高兴,更加认定你是大大的忠臣。”

布木布泰转述皇帝之言,犹如一声闷响,意料之外的转折,教崇政殿内一切归于平静。多尔衮顿时觉得像有一只重锤狠狠的砸在了他的胸口,脸色开始变得非常难看。他千算万算,就是算不到皇帝会出手,而且一出手就堵死所有缺口,天衣无缝。

鳌拜所作所为,犯规违矩,但如果全部是皇帝授意,奉旨行事,那么当然是无法问罪,不能追究。这是非常简单,但皇帝敢冠冕堂皇做出来,自是另一回事。

皇帝真真正正与多尔衮对着干!

不管皇帝这番证言是真是假,总而言之信息明确,就是一力承保鳌拜。谁敢再抨击他,谁就是不给皇帝脸子。

范文程喜不自胜,不管左右前后,总之紧跟皇帝的指示就决不会有错。一部份原应中立的官员见皇帝表态,当然随和附庸。反多尔衮的乐见其成参上一脚。只是一瞬间批评鳌拜的声音就不复再闻,甚至变成夸赞忠勇之声。(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