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052 第三势力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最令鳌拜感到自豪的,却是“巴图鲁”封号。诸君都知道鳌拜外号巴图鲁,是满州第一勇士。究竟“巴图鲁”又是甚么意思?

有趣的是,“巴图鲁”并非满语,它是从蒙语转移过来的“外来语”,原为“拔都”。由于是外来语,亦有其他“音译”,如“巴什克”、“把都儿”、“八都儿”、“八都鲁”等。

在蒙古中,它代表勇将、大英雄,一般是挪为人名。成吉思汗的子孙中,就有一位叫拔都。他曾经统领大军攻占俄罗斯基辅,并侵入匈牙利和波兰。一路打到亚德里亚海的威尼斯国边界,直到离维也纳三十里的地方,忽然接到窝阔台大汗逝世的消息,才下令班师。

当时如果继续打下去,整个欧洲都变成蒙古帝国的领土。后来再吞并南宋,就几乎达成“世界一统”,大家都是蒙古人,齐齐多元融合,可喜可贺。

拔都来到满语就变成巴图鲁,甚至清朝皇帝借用此词当成赏赐手段,大量赐封有功将士。实际上不独是鳌拜,像褚英赐号“洪巴图鲁”、代善赐号“古英巴图鲁”,甚至后来的福康安的“嘉勇巴图鲁”等等。即使是文官,如额尔德尼、达海、范文程等,亦先后获得巴鲁图称号。

越到后世,尤其清中晚期开始泛滥。甚至乎连法国人毕乃尔、英国人麦士尼曾获得过巴图鲁的称号。如果鳌拜知道,会不会哭倒在墙边呢?

闲话扯太远,还是回去主线故事。

鳌拜毕竟对皇太极非常忠心,感知遇之恩,同时亦对福临忠心,完全没有半点私情。当下被多尔衮及何洛会以小人之心放冷箭,殊为不满,即时禀道:“臣决非轻率而为,而是有充份证据,怀疑骚乱的主谋就身在现场,才会派兵加强搜索。”

多尔衮质问:“那么你抓到主谋没有?”

“没有!”

“哼!想必全是阁下一派胡言!根本没有甚么主谋……就算有,我想都只是你自己。”

“睿王,你这是甚么意思?”

“全部给我住口!”

布木布泰忍无可忍,厉声一喝,暂且将矛盾压下来。她正好有意挫折一下多尔衮,但这次事件中鳌拜确实于理不合。即使她怎样偏心,都不可能太过份,明目张胆维护鳌拜。

布木布泰既然区分敌我,算计好如何获取最大利益。鳌拜是可以对付多尔衮的好棋子,决不能让他被多尔衮扳下来。然而怎样救助,还是未曾想到,决定仙人问路,拖延时间。

“鳌拜是先帝口中的大忠臣,亦曾在我面前几番提起,实为我国年青一辈中的模范。”

布木布泰开首就极力盛赞鳌拜,看起来本人无比受用。鳌拜向来敬重皇太极,又重视“巴图鲁”封号,不停在人前炫耀。打打感情牌,戴几顶高帽,不花一分钱,换来别人死心塌地的忠诚,不得不谓非常便宜。

“我觉得鳌拜大人不会做出叛国谋逆之事,具体而言先听听他的解释吧。”

“谢皇太后。”

“我很想知道,阁下是从何处知道骚动的情报?

如果有真凭实据,证明自己行动的依归,即使抓不到犯人,无功而回,亦不致于一无所获。甚至布木布泰希望鳌拜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那么她都有办法使计挽救他。

鳌拜态度坚决,直接禀道:“臣接到下属报告,外攘门外偏西的大街上聚集大量群众,数量破百,对盛京治安为害甚大。恐怕其中有人藉机闹事,动摇根本,所以不容放置。”

这些事之前已经多次叙述,多尔衮更知道他在骚动发生后几乎即时出兵,反应超快。当然这一点至多说鳌拜行动迅速,不能成为主要火力。

“私自调兵,擅离职守,那怕理由再大,都不容姑息。不然先帝创立的制度,便荡然无存。”

从制度中入手,主力弹劾鳌拜违规,这样子便无人能救。死罪纵可免,活罪仍难逃。

“恳请皇上下旨,重罚鳌拜,以儆效尤。”

多尔衮的党羽收到上面意思,纷纷附和,一时千刀万矢,插落鳌拜身上。

布木布泰脸色有点难看,她不明白鳌拜是真傻还是假痴,给足好机会,抛出好意头,都没有一丝表示,更自绝前路,叫她如何救人?好吧,也许鳌拜天生武夫,不擅辞令,就找口舌比较好的大臣来帮忙。

“范章京,你觉得如何?”

二等甲喇章京,内秘书院大学士,朝中罕有的汉人官员,范文程向来以智谋而受皇太极重用,每遇疑难皆找他商议。布木布泰亦不例外,将这烫手问题抛过来。范文程大惊,他焉会瞧不破当中利害?多尔衮想鳌拜死,布木布泰要鳌拜生。两边都不能得罪,左右也是死。

原本寄望“第三势力”的济尔哈朗毫无表示,布木布泰不想搭理他,于是范文程就此中标。他不欲参与权力之争,为求安身避祸,迅速思索出两全其美之法。

先不管百姓为何意存扰乱,但为此而出动兵马,将整条商业大街封锁,不准自由出入,往来必须检查,而且持续到晚上一无所得下才撒兵。鳌拜罪大滔天,搞到百姓怨声载道。加上当事人似乎一力承担,连回避或撒谎都不会,范文程心想这下子连神仙都难救。

救不了,那么就想办法从轻发落,甚至转移矛盾。

“臣认为鳌拜大人的行为有不妥善之处,不谛为视先帝法令如无物。但是……”

“但是甚么?”

“念其战功累累,对大清忠心耿耿。鳌拜大人念兹在兹,全系圣上之好。相信此为一时冲动,小惩大戒可矣。”

多尔衮闻言,心想范文程真够滑头。罚归罚,但大事化小,两边都不得罪。布木布泰更有所不满,分明是涨多尔衮的气焰,灭自己的威风。

两边各有心思,然而接下来范文程却故意扯去另一处话题上:“罚与不罚,宜付有司裁定。惟盛京中有人聚众闹事、暴乱斗殴。此中更发生行刺事件,此诚急危之事也。鳌拜大人所忧所虑,严拿凶徒,彻夜封锁搜捕,不无道理。望皇上下旨,宣有司优先跟进。”(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