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章 崇祯十七年六月#033 朝中鬼胎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份、大义、道理都在自己这边,不过他心中犹虚。之前自己处处忍让,将大权交予多尔衮,导致现在朝中不少是多尔衮亲信,恐怕一人之力压制不住,复提议道:“本王久闻吏部启心郎索尼忠于我主,始终如一。另外像鳌拜等忠臣,对睿王素有理满,未有趋迎,可以合作。”

布木布泰问:“朝中大臣,多数明哲保身,郑王所觅诸人,真可信任?”

“本王可以密会,探其口风。”

“郑王,一切都拜托你了。”

布木布泰叹气,自己长居深宫之中,外朝诸事,悉数委以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老成敦厚,心无杂念。当下领命退下,即时前往赫舍里府上,夜会索尼。

此时索尼正指导几位孩子摔跤练武,听到济尔哈朗深夜拜访,急忙吩咐长子噶布喇和三子索额图对练,他亲自换好正服再出来相迎。

济尔哈朗只说是顺道探望,嘘寒问暖。然而索尼不是笨人,向来低调的郑王突然参与朝事,而向来掌权的多尔衮自战败回归后却遭受禁罚,剥夺权力,想必朝中必有一番风雨。

这位摄政王上门探望,不是望人,是望风。

索尼问心无愧,再次声言忠于少主,不作二想。济尔哈朗没有将话说明白,老练的眼神知道索尼为官纯朴淹通,工作勤恳。多年来司掌启心郎一职,未闻有徇私之事,量其必将公事公办,更感放心。

拜别济尔哈朗后,索尼发现自己背上渗出不少汗水,几乎将内衣贴在身上。他始终喙磨不透其中含意,只好见一步走一步。

返回后园空地,两位孩子还在扭打。噶布喇年长,却不愿练基本功;反而索额图基础打得好,结果身为长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打不嬴三弟。

索尼不是未尝训斥过噶布喇这副个性,可惜孩子长大,就多少不听父母的话,在所难免。

不知何解,最近几天他对摔跤之技甚感兴趣,每天晚上勤加锻炼,又愿意听自己的话,从基础练起。

索尼当然感到事不寻常,暗中派家丁打探,才知道孩子迷上与市集上的孩子玩摔跤。估量他年轻如此长,却取不到好成绩,被其他人打赢后心有不甘,才忽然发奋图强吧?

反正只是街头巷尾凑在一起玩的小孩,没想到会令噶布喇认真起来,令人颇为意外。无论如何,索尼还是感谢那批孩子。

翌日早朝时,龙椅上空无一人,布木布泰只是说皇帝有疾,改由济尔哈朗主持朝会。皇帝毕竟年幼,有病有痛在所难免;济尔哈朗又是摄政王之一,在情在理都有资格主持朝会。有官员心中不服,亦无可奈何。

对于济尔哈朗获皇太后信任,更主持朝会,多尔衮的党羽开始感到心惊。

人走茶凉,睿王只不过有一段时间不准上朝,就快连站的位置都没有了,能不惧乎?眼见靠山快将倒下,人人心思不同。

至于豪格的党羽私下窃喜,他们向来不喜欢多尔衮,现在本人不在,更加要积极反攻,落井下石。霎时朝上群臣各有心思,莫衷一是。

固山额真,舒穆禄谭泰随即上前试述,探问何时再筹措攻明。济尔哈朗顿感来者不善,此问必有后着,断言道:“皇帝有言,此事暂且不议,请勿再提。”

皇帝有言?根本是皇太后有言!皇帝有说过甚么话?

谭泰并未退下,反驳道:“如今南方中原一带,正值群雄大乱,纵横捭阖。正是千载之机,更待何时?宜速趁乱南侵,一定河山,光我先主之愿。”

这一番话人人都知,明国内乱,纷扰乱离。俗语有云“趁你病取你命”,此话说中不少大臣心坎处。

不少满人官员都想完成努尔哈赤时伟大的心愿;不少汉臣都希望及早重回故土。如此泱泱诉求,着实难以阻止。

过去好几次南侵,均因为战线过场,兵力不足,至多寇边,而无力更进一步。如今中原的消息每日纷至,大家都知道贼匪日盛,明国丢了半壁江山,没理由清国选择待在关外,不渗和进去捞点油水。

大家气不打一处来,就算不满多尔衮专横跋扈,也不会不支持南侵攻明。只是这份功劳,是落入谁家。

巴牙喇纛章京,瓜尔佳图赖亦趋前道:“虽然前次进兵无功而还,然未损折一兵一马,于我大清实力秋毫无损。宜应及早议定,再行出征,勿失良时。”

济尔哈朗略一沉吟,已经有官员知其意图,趋前参道:“《孙子兵法》有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前次出兵,所耗甚巨。虽无所失,亦无所得。今汝等再倡言兴兵,安何筹组兵粮军需?”

图赖道:“正是知其不易,才及早提出,尽速打点,岂有错耶?”

主战派的武将按捺不住,举臂道:“昔者先祖马上出征,又岂有如此从长计议?怠忽过虑?”

“没错,明室倾颓,我等不乘时而起,徒教后人嘲笑耶?”

济尔哈朗都是满人,同样希望这一天及早到来。只是发言的官员不仅仅是出于爱国,更是为自己利益打算。现在再重提出军南征,满朝上下,就只有多尔衮一人可以胜任当总指挥。

此举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就是借打仗,试图继续巩固睿王的权力。与济尔哈朗素有交情的佟图赖见多尔衮派系的人马开始趁乱生事,连忙奏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清力量有限,贸然进兵关内,稍有损失,如何能受得了?动不动就张口说取山海关,并不谙熟用兵之道。”

“论我大清上下,最熟用兵之道者,谁及睿王?”

“先父昔年征辽阳,获太祖武皇帝授游击之职,吾亦屡建军功,亦比睿王更熟明之国势,自当能参进一言。”

济尔哈朗心知再扯谈下去,终究是主战派占上风,急忙煞止争议。

其实举国上下,皆以主战派占多数。

下层士卒渴望杀敌立军功;中层官员贪慕中原富庶烟火;上层领导深明现在是最理想的出兵时机。

可惜皇太后与济尔哈朗企图趁此时压制多尔衮的权势,万一再提拔他并攻占中原,只怕届时人人奉他为王,福临母子势必命危。(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