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章 崇祯十七年六月#032 夫债妻还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迟时,刽子手需要依照旨示,将犯人身上的皮肉分成若干份,逐块割下来,却又不能令受刑者在过程中死亡,视为非常讲究且专业的技术。假如行刑中犯人断气死亡,刽子手亦视为不合格,故此下手甚为谨慎。

袁崇焕就是被崇祯下令凌迟处死,“爱国”的刽子手视为汉奸,足足割上三千六百刀,更一条条肉拿出去卖。北京百姓亦恨其通敌,视为“千古罪人”,恨不得生啖其肉。

真没想到自己回到古代还有机会“享受”这份已经失传的刑罚,莫非这是传说中的“妻代夫刑”?崇祯冤杀袁崇焕,所以自己要代受罪?等一会,崇祯会杀袁崇焕,有一半都是清国的原因啊!

虽然脑子故意分心想其他事,但一刀接一刀割在身上,简直痛得要了命,已经顾不上搞笑了。在场的人听着她嘶吼叫得鬼哭神号,响彻云霄,倒也看不下去,觉得自己同样痛到五脏六腑中。

看见奏五官都快要扭曲,布木布泰倒是无喜无忧,不以为然,由始至终她只是紧张一件事。

“快说,福临在哪儿?”

不愧是苏墨儿,主意就是多。斩手时她留心到两件事:一、伤口再生至复原需要一段短时间;二、奏有痛觉。

既然如此就很简单,在复原之前持续受伤,令她感受到最大痛楚。

三位刽子手努力割足一个时辰,不管切下多少块皮肉,依然能再生愈合,追上受伤速度。他们合力快手动刀,才勉强超过复原进度。然而稍一松懈,肌肉都自己长回来。

当皇太后秘密传召时,他们已经觉得事不寻常。在宫中有甚么奇事没见过,但“割不死的人”倒是首次见识到。几位自然都是聪明人,不会随便四处声张,他们反而怕事后被皇太后算帐,秘密处决,下手更是迟疑。

布木布泰倒未曾为意刽子手有否偷懒,她知道奏绝对死不去,连济尔哈朗都束手无策。既然如此只得叫她不断吃痛,直到忍受不了时,早点折服。

谁叫奏无论如何都不降啊!布木布泰无孔得入,也是很折腾啊!足足一个时辰后,布木布泰示意三位刽子手休息。她起身过来端视,奏双手吊起,全身一遍血,湿的干的都凝固在一块。

苏墨儿以威胁的口吻问:“不知道你现在愿意坦白吗?”

她身后还有其他刽子手,可以轮流上阵,不停处刑下去。奏的眼神依然甚为倔强,趁此时缓一口气,裂嘴冷笑。

“我有甚么需要坦白?”

布木布泰只要一个眼神,苏墨儿已经一手扯起奏的金发,几乎像要撕下来的力度,连头皮都伴随针刺般疼痛。

“别扯着你不老不死,就如此嚣张。”

“对不起,我不老不死,就是能够如此嚣张。”奏犹在反驳:“何况相比过去所承受的痛苦,现在这点皮肉之苦简直算不上甚么。”

布木布泰只是道她嘴硬,质问道:“你故意向我作对吗?”

“千万别说这样的话,只是你未曾踏入我的思考领域。”

布木布泰听不懂她话中意思,就只知道这家伙拒不合作。既然谈不拢,就只有继续下去。为自己的亲孩子,她可以化成厉鬼。

“你们三人一组轮替下去,继续行刑。”

“是。”

“格格,这处就交给你,我之后再来看情况。”

“皇太后请放心,奴婢定必尽力去办。”

没有人敢多问半句,低头送别皇太后一行人,然后在苏墨儿的监督下,另外三位刽子手再抽起刀子上前接力砍下去。

在宫中只有命令与服从,不存在半丝人性。

布木布泰才步出牢房回到宫中,济尔哈朗已经守在室门外等待召见。

“郑王,是否有最新消息?”

布木布泰急召他进来,饭也不吃,先听他的汇报。

“禀皇太后,直到现在,多尔衮依然未有任何动静。今天一整天,都安静待在府中,亦无外出。”

看见皇太后的脸色,便知道她不接受这份报告。

“不过本王亦发现奇事,完颜蒲里古野自离开睿亲王府后,就不曾再回去。”济尔哈朗是老臣子,自不会遗留“另一位魔女”的动向:“对方甚为精明,出入都是在天上飞,手下追之不及。本王已发散更多人手,在京内广布线眼。只要发现她的行踪,自会即时通传。”

布木布泰心知此事非同寻常,连她都不能在奏身上讨得便宜,更别说那位放肆在外的完颜蒲里古野。

她随去吩咐郑王继续紧抓下去之外,更头痛明天早朝的事。

理当坐在帝位的皇帝居然不在,必然惹来诸多议论闲语。

坐稳帝位靠甚么?心肝宝贝这龙椅一点也不稳,全是靠布木布泰识人与用人。福临只觉得他坐在椅上甚么都做不了,有没有他都不打紧,却不明白自己光是坐在那张椅子上,已经是非常有用了。

那是最高的帝位啊,岂是普通人说想坐就坐?至少布木布泰不能坐,济尔哈朗不敢坐,可是外面一堆人在觊觎呢。别的不说,一旦得知皇帝不在时,多尔衮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后面还有豪格追上来呢。

布木布泰感觉自己如同一叶小舟,在风暴即将卷至的汪洋大海上漂泊,前程只有凶多吉少。要是中间出了甚么差错,绝对即时翻盘,母子就此退场啊。

“不若本王再另外派人,加紧在宫外搜查,及早寻回皇上。”

“唉,论天大地大,要是姓完颜的妖女将他掳走,飞去盛京以外,安能寻之?”

“如今朝内朝外,形势危险。倘若睿王发现皇帝突然失踪,以他之精明,必然有所行动。”

“皇太后,睿王于宫中线眼甚多。纸包不住火,早晚都会传出去。”

“此事我亦明白……能拖一时,就得一时。”

只要在揭露之前寻回皇帝,就可以弭平风波,一切当作没事儿。

“皇帝失踪之事,切莫张扬。明日先藉口身体不适,不上早朝。至于朝中诸事,悉由郑王主理。”

济尔哈朗既是摄政王之一,料知责无旁贷。早于面见布木布泰前,亦略思量过应付之道。

今多尔衮仍在禁足,不允上朝。只剩下自己一位摄政王,主理朝事乃份内之举,大臣亦不容多言,自然毫不迟疑地应承。(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