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带头投资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毅有些后悔上高原了。

弄得如今被朱功亮给缠住。

想要坚决的拒绝,想想又不是太合适。

朱功亮为了华夏帝国操劳二十余年,从苦夷岛到各地的建设可以说都有他的功绩。

只不过这个工程绝对是太难支持了,郑毅觉得如果要真掏出钱来,估计政务院那边得疯掉。

他只能一脸苦笑的听着,盘算着用什么说辞来让朱功亮死心。

但是朱功亮最后却转移了话头,将话题引到了建设工程私人投资项目上。

郑毅心里觉得有些不安稳,不知道为什么朱功亮会提到这个方向上来。

私人投资项目的桉例,在大华是不少的,但大多都是在海外领地。

比如说中南半岛,就采用了私人投资建设的桉例。

民间商人投资在那边兴建道路、铁路,甚至是海港,以修建的基础设施进行收益。

据说效果还不错,起码在中南很多海港都开始盈利了,公路的收费也很多拉回了投资。

铁路更是不用说,自建的铁路运输货物,这个来钱比其他的都要快不少。

当然投资也更大一些,大多数私人投资的铁路都不会超过千公里。

绝大多数都是几百公里或者百公里左右。

作为支线与帝国自建的干线铁路连通。

在新大陆那边开展的要相对好一些,很早之前在新大陆崛起的一批商人,就开始在那边投资基础建设。

很多除了交通之外,甚至还涉及到了城市建设,许多城市都是私人投资建设的,然后交于政务院来管理经营。

城市中的税收会返还给投资人一部分,可谓是一次投资,百年收益的典型。

非洲那边也是一样,塔州城的海港建设最初就是私人投资,然后公路和铁路也都有私人的投资在里面。

吴襄父子在北部连年征战,已经越过尼罗河的上游,开始向更西的位置去开拓了。

向北则是渗透进了艾及,如今艾及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势力,三分之二都有吴襄父子的支持。

那边的大商人进驻之后,为了方便经营和开发矿山,大多数都会选择修建铁路和公路。

然后连通海港和内陆,这条线上的收益除了税收之外,大多数都归个人所有。

所以私人出资建设工程项目,倒也不是太稀奇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朱功亮为什么会提到这件事情。

难道觉得会有人投资的起这个工程不成?

这个工程浩大程度,就算是帝国出资都有些困难。

如果个人投资,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谁有这么多钱投资啊?

动辄就是万亿、百万亿的资金,帝国有钱人不少,但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

“老朱啊,你说了这么多私人投资的事情,难道你已经拉到了投资不成?如果你真的能拉到投资,朕肯定会说服政务院,让他们同意你开展这个计划,而且帝国也绝对给与权力的支持!”

郑毅找了个空挡,向朱功亮承诺道。

他真不觉得有人能投资这个工程。

因为收效实在太慢了,而且后期维护成本也太高。

那些商人是有钱,也忠君爱国,但不代表就会拿钱去打水漂。

所以投资这个工程的事情,暂时来说可行性不大,郑毅也不抱太乐观的态度。

“没有,不过皇爷能答应就好办了!只要您出手投资,臣相信很快就会有很多人投资过来,到时候这个项目就可以启动了!”朱功亮带着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说道。

“啥?”郑毅当即就是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功亮。

这老朱学坏了,竟然将主意打到他身上了。

怪不得,怪不得拉着他说了这么久的私人投资。

原来是让他当那个带头的傻子啊,这还真是.......

郑毅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反正老朱这家伙是学坏了。

倒是会想办法,如果他投资的话,那肯定会带动一批人投资进来。

这倒也不是郑毅自夸,跟风这件事自古有之,但归根到底还要看跟谁。

如果是他这个皇爷先发起投资,那无论抱有什么目的的都会有大批投资跟进来。

这些人也不见得就是想要在其中捞什么好处,或者说在他身上搞出什么花招来。

纯粹就是想要借此表达一下,忠诚也好、忠心也罢,就算是钱砸了也会觉得值。

想到这里,郑毅苦笑不得的摇摇头,“老朱,我发现你老小子真学坏了!原来你可没这脑子的!”

“嘿嘿,这不也是被逼的嘛!做出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就知道政务院那帮人不会批,就想说私人投资来启动这个项目,私人之中谁能有皇爷大?只要您投资,那些人还不是望风而来?我这启动资金自然就有了!”

朱功亮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带着奸计得逞的笑脸回答说。

“看来你是吃定朕了,不过投资也不是不行,但朕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投资还是要拿收益说话的,朕的钱也不是天上刮来的,总不能你说投资,朕就拿出真金白银砸进来吧?回头那一大家子难道喝西北风去吗?”

“收益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听臣给您细细的讲来.......”

朱功亮看到有门,立刻再次介绍起了这个计划。

计划其实很简单,将五号支线、雅鲁藏布十二座水库和两条人工天河合并在一起,组建一个西部发展集团。

集团这个概念在大华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很多商号和商贸都开始公司化运营、股份制改造。

纷纷建立起集团公司,用来规范的经营在世界各地的产业。

其中华夏商号改组为华夏商贸集团,下属有数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公司以及数不清的分公司。

是当今华夏帝国境内最大的商业集团,业务涉及到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说商贸。

有自己的船队,可以通行四海,几乎大华本土和海外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有华夏商贸的影子。

关外商贸是老牌的商贸,也是最早郑毅着手组建的,如今也改组为关外商贸集团。

根据地在关外的东北、外东北和草原,市场也是世界各地,很早就进入了西洋发展。

这两个可谓是华夏帝国的商业巨头,每年为帝国提供总量高达一成的赋税。

除了这两大商贸之外,各地也有商贸集团组建,代表的是各地的利益。

比如新大陆那边有新大陆商贸,李朝故土南北有白山商贸和汉城商贸,倭国也有瀛州商贸、魏州商贸等,草原地区有草原商贸和蒙古商贸、北元商贸,中原地区也组织起来了中原商贸、河/北商贸、三晋商贸等。

南洋、非洲、奥州等地更是比较多,到处都有组建和马上组建的商贸集团。

这些商贸以当地为根据地,发展工商业,然后想帝国整个疆域销售。

也有的出口到西洋各国,或者是其他还没彻底的征服的地方。

郑毅所代表的皇家,同样有皇家自己的产业。

其中最大的就是皇家商贸和皇家机械工业集团。

这两大产业可谓是皇家的支柱,并列为帝国三大巨头的商贸集团。

放在皇务院下面管辖,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经过皇家选拔和聘用的。

归属纪灵昀来管理,郑毅很多时候都不清楚皇家商贸的发展情况。

但是据说是挺有钱的,朱功亮让他投资也是在打皇家商贸的主意。

说回到投资上,朱功亮要建立西部建设集团。

这个集团全权负责三大项目的开发。

其实说白了三个项目就是一个项目。

不把雅鲁藏布江搞定,其他两个项目都是白扯。

所以修路、挖掘、建水库、造水电站,这都是一回事。

至于投资那就是用这个集团的股份来吸引投资,共同建设和运营建设好的工程。

其中利润点还不少,起码朱功亮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给出的数据都很详实。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