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岭南定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的时候,郑毅赶到了金陵城,不过金陵城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进入朱由检花费了巨大力气修建的城池中,沿着御街走进了皇城前。

这座皇城是当初朱元章时期建造的,天启南渡之后又经过了扩充和修建。

此时显得极为的庞大和威严,却没想到竟然被一把火给烧成了这个样子。

原本明王朝的那些朝廷大员、六部高官、馆阁学士等都跪在皇城前迎接。

郑毅没有管他们,大华政务院这边自然会有人与他们交接妥当的。

他进入了皇宫,在禁卫军的保护下直抵崇祯的寝宫。

这座恢弘的大殿,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冒着青烟的廊柱和到处可见的断壁残垣。

都昭示着原本这座宫殿是多么的宏伟。

如今再也不复往日的模样,周边的宫殿也遭到连累,几乎都成为了废墟。

许多提前入宫的士兵,正在清理着那些烧焦的残骸,将一具具碳化的尸体摆出来。

郑毅就面色沉重的等在那里,直到所有的尸体都被搬出来。

等到最后,郑毅走到这些尸体旁边,不由得叹了口气。

崇祯果然是个神经病,眼前的这些尸体就是明证。

四十多具大大小小的尸体,不得不让人感觉到痛心。

这里面最小的估计才不过三四岁,就这样为崇祯的偏执陪了葬。

这些尸体都是崇祯的妃子和儿女,他死前将这些人都聚集了起来。

从法医的初步鉴定来看,这些人都在之前被利器杀死的。

然后才是大火,将所有的尸体全都付之一炬。

什么情况根本就不需要明说。

杀死他们的肯定是崇祯那个疯子。

到底是多狠的心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啊。

几岁的孩子都能亲手的斩杀掉,连郑毅都忍不住沉痛的闭上了眼睛。

大华自从立国以来,也算是灭国无数,然对于失败者及其子女从来没有滥杀过。

因为郑毅有绝对的把握,这些人不可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他也不会去多造杀孽。

就比如说李朝,李晖安安生生的活到前几年才去世,他的儿女跟普通人家一样。

李宗虽然死了,但他的妻子再嫁给王昆山,儿子也被王昆山视为己出。

倭国的智仁如今儿女成群,就连当初跟他作对的政仁也活的好好的。

琉球的尚氏到现在很多人都在政务院为官,过的更是潇洒的不行。

南洋那些政权的首领,也没有得到什么清算,大多数都是平民之身。

他们的权益一样会受到大华的律法保护,甚至可以求学参加大华的招考做官。

蒙古各部的首领,也一样是从军的从军、经商的经商、从政的从政,过的比之前还要好。

就连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如今都是享誉大华的商人,如今正在西兰行省开设新的农场。

这一切都说明,大华对于对手其实是没有斩尽杀绝传统的,没想到崇祯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郑毅倒是不心疼崇祯,以他做出来的哪些事情,死了就死了,也没人会去心疼。

但这些还没成年的孩子无辜啊,这些生活在深宫中的女子也是无辜的。

就算是死也没必要拉着老婆孩子一起吧?

前世历史上,崇祯自缢煤山之前。

就将自家的儿女杀了个精光。

那是为了防备李自成的作践。

但这个时代,李自成还在草原上当兵呢。

他难道还怕郑毅会糟践他的妻子儿女不成?

郑毅气呼呼的吐出一口浊气,然后下旨好好安葬这些人。

就将他们葬在钟山的明皇陵吧,让他祖爷爷去地下好好教训下这个不肖子孙。

金陵城的收复除了皇城大火之外,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百姓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大华的接管,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心中的石头反而落了地。

那些被强拉的壮丁都返回了家中,重新过上了自己的日子。

那些士兵也都被发了钱返回故土,跟家人得以团聚。

只有那些曾经在大明做官的家庭心中有些不安。

大华并没有热情的邀请他们继续做官维持稳定。

而是在交接之后,就下令让他们返回家中等待。

大华的提前准备好的官员接手了金陵城。

一切都很稳定,也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那些留着小心思,打算让大华看看他们能力的人,竟然连半点都没用出来。

大华不需要他们,一样可以快速的稳定金陵,甚至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他们引以为傲的手段,在大华的眼中竟然是一点都没起到阻拦作用。

反而还担心被因此记恨上,导致在家中也是坐立不安。

郑毅没有时间去操心这些人的想法。

他也完全用不着去操心这些。

万户群岛的事情发生之后,他就决定不会轻易在任用这些旧官。

如今的大华与十年前的大华早已不同了,如今的大华各类人才如同过江之鲫。

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操守的人才比比皆是。

他脑子昏头了才会用这些利欲熏心的旧官僚。

这些人早已将家族利益刻到了骨子里面。

想要他们为民办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那相比较来说还不如看母猪爬树来的简单。

所以从下令南征之前,郑毅就确定了明王朝的官员一个不用。

只有经过思想教育之后,又能力达标的,才会在后续进行合理安排。

就当前明王朝这些官员的能力水平,他也着实有些看不上眼。

就算那些青史留名的官员,对当前的大华也一样是能力不足。

大华的发展,早已超过了当前水平至少两百年。

行政管理上更是早已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

加入这些人对于大明的发展没有丝毫助力。

反而会被带坏一些风气,那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郑毅在金陵呆的不久,就南下前往了赣州一带。

他要去亲自跟高奎谈一谈,看看能不能和平解决。

高奎是个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人,更是出身自崇祯的潜邸。

估计就连崇祯都没想到,这样的人竟然会背叛了他。

见到高奎的时候,郑毅也是微微有些吃惊。

白面儒生一个,模样长得十分的正派。

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

见到他也是不卑不亢,显得很是从容。

高奎的条件其实在郑毅到来之前就收到了。

不外乎就是希望能继续保持在两广的统治。

关于这点郑毅根本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高奎根本就没跟他谈这个条件的资格。

他也不会接受华夏大地上再出现个军阀。

高奎知道这个是不可能的,就开始降低自己的条件。

什么政务院理事大臣,什么外放到海外去做经略使等等。

反正一大堆的条件,都是希望能够保住他高家的荣华富贵。

政务院担心一概的拒绝会让高奎心生不满,会跟大华死磕到底。

郑毅得到消息后就决定动身前来,亲自来见一见这位所谓的广王。

高奎见到他自然不敢造次,将自己心里的底线说了出来。

希望之后不会被大华清算,起码保住家小的性命。

郑毅对于这点完全的答应,而且会保障他的安全。

愿意在中原生活可以继续在这里生活。

不愿意在中原也可以迁居海外去生活。

他和他的家人,都会受到大华律法的保护。

与其他的大华子民一样,享受到应有权力和义务。

得到郑毅保证的高奎终于是放下心来。

决定交出手中的兵马,举家迁移到明珠港生活。

对这点郑毅表示赞同,明珠港未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两广平定下来,无数的兵马解甲归田,按照大华的安排恢复原本的生活。

剩下的就是川蜀之地了,把守奉节到巴州府一带的张献忠拒绝投降。

而且川蜀内部乱做一团,各派势力简直是你来我往快打疯了。

盘踞在黔地的黔王朱由栋也宣布重新建立明王朝。

盘踞滇地的大明将领麻承恩也宣布自立反抗大华。

洞乌之地镇守的大明地方官员也纷纷宣布自立。

整个川黔滇桂和洞乌地区完全成为割据之地。

这点是郑毅怎样都无法接受的。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