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132 成败关键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早福临偷离出宫,其时布木布泰就秘密吩咐济尔哈朗私调亲兵,在盛京展开寻人行动。偏生他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向下属透露最少量的情报,结果寻觅多时,依然毫无回音。

后来不知怎的,“皇帝”竟然回来了,布木布泰还手拉手将他送上龙座上。虽然容貌如一,但感觉眼神有微妙的分别。即使官员怀疑,但皇太后说他是皇上,谁敢反口说“不”字?

皇帝何时回来?不如说皇帝何时寻获?面对这些问题,布木布泰一律不予回应。与此同时他收到线报,一群蒙古人在盛京行动,同样翻找一名稚龄童男。济尔哈朗身为局中人,顿时明白一切都是布木布泰布下的天大骗案。

不知从何处找来一位脸相与皇帝维肖维妙的男童假扮成皇帝,欺骗文武百官,连他都不放在眼内。一句“不需要”之后,就得取消所有寻找皇帝的行动。

正是那时起,济尔哈朗才百分百肯定,布木布泰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彻底信任过自己。

连批阅奏章的权,都不愿意下放给他,还谈何信任可言?

济尔哈朗洞悉到,他的敌人不独是多尔衮,还有布木布泰。这位女人的政治智慧不低,她也是与多尔衮交手,历战至今的强者。以她的打算,绝对不会让多尔衮被打倒,而是留一口气来牵制自己。

布木布泰尊为皇太后前,只是小小的侧福晋。如非国主福晋膝下无儿,她决不能乘虚而入。布木布泰母凭子贵,虽然升为皇太后,但她本身在朝中羽翼未丰,皇帝福临也不曾立稳阵脚。即使不满摄政王权大势重,也得忍耐下来。一旦福临根基扎实,想必会雷厉风行,打倒两位摄政王。从长远考虑,济尔哈朗也不会坐视不理。

综前所述,铲除布木布泰亦成为济尔哈朗的目标之一。

如今他手上有最强大的武器:布木布泰将假的皇帝摆在龙座上,欺骗朝中文武百官。他表面上装作相信,内心自然想办法揭露真相。

这枚炸弹威力至烈,只要找到真皇帝,随时都可以引爆。不过在豪格决心复仇,与自己合作后,形势又截然不同。

破坏容易建设难,爆雷一时爽全家死光光。

截破假皇帝的身份不难,难在将假皇帝连同幕后黑手布木布泰连坐扫走后,怎生以最快方法稳定国内局势。

早前他之所以全力搜索福临,目的就是要胁天子以令诸侯。在假皇帝的事情上大造文章,拉下布木布泰后,重新奉迎福临归位,而自己就能成为背后控制他的人。

之前曾经有探子回报,疑似有所发现,可惜整队人被杀。然后时至今天,依然没有消息。济尔哈朗猜测,福临可能被强大势力拐走,凶多吉少。至于这批势力是谁,他还未能摸索清楚,但肯定不是多尔衮及布木布泰。

多尔衮显然尚蒙在鼓里,布木布泰如果真的找到本尊早就请回皇宫,甚至不需要派蒙古人来此寻人。

事态越牵越深,不如彻底放手,改立豪格为新君更为简单直接。毕竟他是皇太极长子,断不会受大臣反对。再者豪格重登帝位,确立正统后,就算福临回来都不可能再袭龙袍。

不管那个强大势力,出于任何原因而掳走福临,最终都变成赔钱货,不值一文。

济尔哈朗权衡利害,才决定转而拥立豪格重掌帝位。豪格在民间吃太多苦,人亦比以前更成熟,心知为人不可心软手下留情。难得有良机降临眼前,自然不会放弃。

豪格及济尔哈朗合作后,计划开始逐步完善。再到“这个人”因缘际会参与进来,更加无懈可击。

“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是可以在多尔衮完全没有怀疑下监测对方情报,甚至自由行动。当多尔衮的线眼全力盯住济尔哈朗时,他根本不用行动,全部交由“这个人”化办即可。那怕多尔衮天生英明,亦难免一时蒙蔽,陷入死角,忽视“这个人”的行动。

济尔哈朗的行动能够如此顺利,高枕无忧,完全是拜“这个人”所赐。

“未知道郑亲王打算何时行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济尔哈朗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上次无法扳倒多尔衮,就是缺“人和”。济尔哈朗不想再次失败,所以今次行动抓很紧,上下小心。

惟有小心,才可以驶万年船。

“这个人”却不是太明白:“现在不好吗?皇太后病重,未能上朝。群臣对多尔衮不满,颇有微言,正是反击的好时机。”

“不不不,你太看少人的惰性。”

“人的惰性?”

“懒惰是人的天性,习惯一直在支配人性。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放变。就算多尔衮再可恶,只要不触及八旗的底线,大清权贵的根本利益,就不愿意思考和改变。普遍心态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维持现状比较好。”济尔哈朗解释道:“必须有一个重大的危机,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决择,认为多尔衮的存在会妨害他们,而且有人会将他铲除,他们才会附和支持。”

古来革命者多,而其中失败者亦多。能够振臂一呼,天下齐应者几稀。济尔哈朗不仅要保存自身,也为家族及旗人考虑。推翻多尔衮是内部权斗,扫除布木布泰扶立豪格是犯上作乱。

纵使豪格是皇太极长子,本应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史书向来由胜利者书写。成王败寇,假如计划失败,豪格及他亦只会落为一位乱臣贼子。

危机,有“危”才有“机”。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成虎子。转一个角度思考,一旦成功去除布木布泰及多尔衮,豪格与自己共掌江山,届时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何愁要像今天忍气吞声过日子?

“这个人”犹不太明白,不,应该说他明白,但是他有本事完全甩身,所以不觉得事情有多重要:“这份文件已经详列支持者,我保证豪格只要走出来,就一呼百应,还有甚么要怕?”(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