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026 蜗角之争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据“原本”历史发展,清国末年国势飘荡时,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有识之士分裂成两派,分别是立宪派及改革派。

其中立宪派的梁启超,早就洞识列强,尤其是北方苏俄对中国的狼子野心。他不但批评革命党领袖孙文“驱逐鞑虏”的主张是偏狭的民族主义,而且激烈鲁莽、冲动遽然的革命手段,势必会导致内战频仍,以至外国势力介入。

他领导的立宪派曾向革命派警告,中国长久处于专制制度下,人民还不具备实行民主政治的能力与意识,须有一个过渡时期。不然革命即使成功,清廷统治两百多年的体系于一夕崩垮,并不是迎来春天,而是没完没了的流血战争,以致生灵涂炭。

为此梁启超尝向孙文提议,不是囫囵吞枣,全盘照搬西方那套,在中国即时实行民主政制。而是一步步来,先由“开明专制”伊始,训练人民对民主的理解与认知,再拾级而上,花几百年时间平稳过渡。

他援引欧洲的政治革命历史作为对比: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开启“君主立宪”的和平改革,所以过程平顺;反而法国勇武暴力式的快速革命,引来一连串暴动暗杀叛乱,连绵八十多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简而言之,是力劝孙文等人效法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保留溥仪这位皇帝,进加虚位,下面由民国总统掌领实政;而不是重蹈法国覆辙,一蹴而就彻底推翻既有的帝制。

如此提议却被孙文回绝,一者慈禧太后无心改革,持续开倒车,为支持改革派带来无数挫折与失望,为“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派取得舆论风向及民心优势;二者在孙文眼中,满汉有别,从来不是一家。革命就是革掉清朝的命,与旧有封建体制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推翻外族对中国统治,光复华夏政权”。当中自然不可能包容一位满人当皇帝,骑在汉人头上。

宣誓百多年“满汉一家”政策全是骗骗无知小孩的玩意儿,至清朝灭亡前十年,慈禧太后才愿意废除“满汉不通婚”,允许满汉互相融合。可是从白莲教、太平天国等事件中,可见激进的“排满”民族主义思潮从来没有衰退过。后来在章太炎、邹容、孙文等人鼓吹下,这种传统中国的“华夷之辨”思想,渐渐发展成为上层知识份子的一种主流思想。

“非种不去,良种不滋;败群不除,善群不殖。”

“逆胡擅虏,非我族类,不能变法当革,能变法亦当革;不能救民当革,能救民亦当革。”

“今之种族革命,若人人期于颠覆清廷而止,其后利害存亡,悉所不论,吾则顶礼膜拜于斯人矣。”

其时汉人自己以至家人根本未见过未体会过满清入关时血淋淋的几场大屠杀,只不过是书上念过,听人口耳相传,就纷纷视满人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坚持排满排到底。而这番“大汉族主义”的思想越演越烈,甚至乎有“驱逐居住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等极端歧视之见。

孙文就曾经说过:“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他将“排满”视为煽动民族感情的口号挂在嘴边,煽动满汉对立来动员和发动下层阶层群众支持,进而达到革命的目的。

***心明水清,很早就洞悉革命党这种积极而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他在《辛亥革命与国民党》说:“信仰三民主义的加入同盟会的几等于零。”

孙文口说“排满”,但在逻辑上与同盟会所强调的“自由、平等、博爱”是有矛盾的。当革命派取得广大群众支持后,孙文便悄悄修改路线,反对那种将满族人彻底杀尽的激进复仇主义思想,但依然坚持建立一个将满洲人排除在外的大汉族国家。

汉人没有视满人为自家人,满人亦同样没有将汉人当自家人,他们后人立志复国,复的是满州国而不是中国,可见一斑。

奏是魔女,不是人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她从五百年后来,站在广阔无垠的境界俯瞰一切,眼界及视野所触及,已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宇宙以至异空间的威胁。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在她眼中,人类一切战争以至国仇家恨,无异于茶壼内的风暴,屁大的小事。以她的本事,要拥立谁都可以,哪管他是明国人清国人甚至英国人法国人。偏偏她现在回到过去,要改变历史,也不得不从人类角度出发思考。拥立谁当皇帝,对自己最有利,最容易达成目的?

明代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之后就是外来政权介入。若果奏要扶立清朝,以此为基础展开改革,近战五百年后来访的入侵者,势必面对那些民族主义者毫不讲理的反抗与破坏,反倒不如明朝踏实顺利。

人类发展到高等智慧的文明社会,依然会因为国别、人种、资源等理由相互仇视及开战。奏只是小小的一位魔女,何敢凭一己之力,改变全人类的根本人性呢?

虽则明朝本身都有问题,改革阻力比清朝更少,处理上相对比较简单。奏原本打算回到晚明时期,至少在张居正等人材济济聚在朝堂时展开改革。遗憾是“溯回”之魔女赵澄使尽全力,都无法抗拒时间与空间的阻挠。尤其奏直接用肉身穿越,誓必会产生误差,最终落在朱由检快要自缢的前一刻,勉强赶上制止他。

“回到过去”是火箭式单程票,奏不可能分身去找此刻在南方的赵澄,只好走马上任。“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算朱由检再不中用,都比南明那些狗皇帝来得好。

人比人,比死人。别说福临,就算是朱由检的儿子,都比他本人来得好。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她既然与朱由检有约定,押注在他身上,就得拚死拚活捱下去完成。

明明自己是罪魁祸首之一,故意将危机无限扩大。福临却完全没有怀疑自己,更坚持不懈,誓要闯出去,无异于阿甘精神。

要知道,他还是六岁小儿!其精神韧性,委实难以想像!

奏给予他的考验,百分百满分合格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