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025 相信自己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说“旁观者”福临,甚至“真凶”完颜蒲里古野亦不曾记在心上,但是受害者永生难忘当天所受的屈辱。这些帮派打手,不少都是完颜蒲里古野当日砸场时被打得七零八落元气大伤。

好不容易恢复身子,听到老大吩咐要抓人,自告奋勇走在最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皇天终不负有心人,教他寻回二人中其中一人。

福临拼命挣扎,但双脚离地,大部份摔跤技都无法发挥。更别说福临年幼无力,岂是成年人的对手?

即使小孩子无力,不代表成年人同样无力。

福临手掌中的书本猛地飞起,砸正那名大汉的额头,如同遭受钝器重击,立时眼前一花,五指不由自主松开,福临得以脱身。他甚为机灵,不管三七廿一,即时往前逃跑。

“别走!别让那小子逃掉!”

敌人不止一个,而书只有一本。奏能够救得一次,却依然想救第二次第三次。书本贴地俯冲,绊倒好几人的膝盖,回到福临手中。

“那本书有古怪?”

“为何会飞来飞去,还会打人?”

“妖怪!那是妖怪!”

原本大家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福临身上,或是他背后包袱中的银两。手上那本书虽然精美华丽,却不认为是甚么重要之物。当目睹书本会自然飞行,更能任意攻击。如此惹人注目的特性,自然引来各方猜测。

福临没跑出多少步,眼前兀是另一位扎须虎眉大汉。他一甩头上的鼠辫,右手一条长长的马鞭抽来。福临来不及闪避,只能举起双臂护住头部。奏遥距控制书本急遽飞回,守在福临面前,撑住马鞭这一抽。

魔女的权具都非凡物,寻常马鞭伤不了分毫。这位满州大汉以为眼花,怎么会有书本悬浮在眼下时,眼前奇书如同炮弹炸上,正捶中他的下腭。

即使书本只能发挥出拳击手相若的威力,但通过精准的打击,依然能给予人类致命的伤害。人类下巴与后脑相连,没有任何强壮骨骼肌肉保护,一旦受到击打后会瞬时导致脑震荡,使之丧失意识。

在旁观者眼中,焉会明白那么多?他们只见到书本抖擞往上一冲,撞向大汉腭部,人就反白眼后仰,重重摔在地上。

“那本书好邪门!”

“会不会吃人?”

有人因为害怕而退缩,毕竟当中不少人之前亲身从完颜蒲里古野手底下领教过“行星撞地球”,身体被击伤的苦痛,始终留有巨大的阴影。看见那本书会飞会走会打人,一时估量不出其威力,未敢轻率再犯。

亦有人根本不怕,或者未曾经历过,只道小小一本书,能有多嚣张。其中一名窃贼发现帮派的人行动慢下来,俯身扑身,强冲上来。他手中握住一把小刀,意图轻巧一割,将包袱带切断再抢入手。

这个人身子甚为灵巧,步踪飘忽,奏急急调控书本,张开书页咬夹住小刀,不让他偷袭得手。

“喂!喂!放手!”

大家看见这位男子与一本书在争持一柄小刀,互相拉扯,最后被书本硬生生抢走小刀,丑态百出,不禁目瞪口呆。

打斗的位置就在布匹店店门前,老板目睹全程,惊讶世上岂有如此奇书。别说是这些外行瞧热闹的小百姓,涌来的各方人马更难以置信,心中不禁都有些打鼓退堂。

方才书本打昏大汉,因为手法太快,有人还以为是福临使巧劲;但现在明目张胆的在大街上与人争刀,最后更抢赢了,那是活一百八十辈子都见不到的奇景。

对方见小刀被区区一本书抢走,自然难以置信,以为是光天化日活见鬼。书本飘回福临面前,随便将小刀弃在地上,扬开书页显示道:“跟我一起冲,是时候发挥你的本领。”

“我……我能够吗?”

“相信自己一直以来的修行吧。”

仅靠奏“一本书”的能力,终究是奇兵突袭,难以持久。而且她希望顺便训练福临,从危机中培养他的自信。

“我明白了!”

遇上危险,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寻找求生的方向,想尽办法拚斗下去。光是这份勇气,便值得奏赞扬。如果刚才福临只要有半句埋怨奏,又或责怪完颜蒲里古野置他不顾而去,奏便不会对他寄予厚望,直接叫朱慈照来救人。

两名男人左右包围,奏率先以书本狠挫向左边男人的膝盖使其跌倒,福临看准右边男人的来势,及时侧身避开。双手盘住对方右臂,左足微微抬起勾向对方右足,即时绊倒敌人,顺势以摔跤之劲将他按下地面。

虽然技巧足矣,就是力量不足。男人右手轻松挣脱,福临身体不稳,倒退一步半。敌人快速弹起身,正要挥拳时,书本赶回来扑中左边太阳穴。

“给……我上……”

他屹立身体,像是随时会不支倒地一般蹒跚的,摇摇晃晃的手指指着福临,念完这句话后就倒下。

小小的胜利,不足以逆转战局优劣。敌人依然众多,团团将福临及书本包围起来,而且显得小心翼翼。

“奏,还有没有办法逃出去?”

“你仍愿意相信我吗?”

福临困惑,望望书本上面的满文。

“如果我不信任你,便不会离开皇宫。”福临道:“阿玛说过,真正为你好的人,是会指引你前进,而不是推你前进。”

奏一愕,匆匆用权能翻看,果然皇太极有说过这句话。

“四岁时候的说话,你还记到现在啊。”

原本只是因为福临遭遇与自己相似,产生怜悯之心。然而慢慢相处下来,奏已经真心喜欢上福临。遗憾是他是满人,是清国的皇帝,不然奏绝对会选择辅助他一统天下改造河山,而不是山海关那边的朱由检。

清国身为北方外来政权,满人势大权重,人数却远少于汉人。“先满后汉”下,势必以高压政策统治广大汉人,先天立国就不符合汉族长远利益,更别说为世界大势,以至五百年后之局。

出于现实统治维系和谐稳定,这是所有外来政权,在少数压倒多数中,维持既得利益而诞生的基础。不管是满清,以至日后各国建立殖民地,以至日军侵华等等,都是遵从这样的方针。先是满足自己需要,置于最顶。至于国家国民,都排在其后,甚至不予理会。(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