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章 崇祯十七年六月#045 私人补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乐的时光匆匆而过,眼见天色向晚,福临与完颜蒲里古野食饱晚饭后,就返回城外的一座森山中。

这几天都是住在荒山野岭,福临回望盛京。曾几何时冀望离开皇宫,在广袤的天地间自由而走;终于梦想实现了,踏足在城外的野道上,犹有几分觉得是虚幻。

原本这个时间,应该是在宫女服侍下洗澡更衣,准备上床睡觉吧。

不知不觉间,皇宫已经看不见了。

“喂,你在发呆甚么?”

“没……没事。”

紧紧搂抱怀中的全知之书,追上前面的完颜蒲里古野。

他不是没有想家,离开皇宫后曾经不由禁地涌上一股心酸与哀惋。离篷愁绪,梦魂仍牵着他的思忆,指往皇宫这片故土。

然而想到那处永远是冷冰冰,陪在身边的都是无趣的宫女与侍卫,额涅总是置他不管时,心情顿时如同被大雪覆盖。

尤其道上农家,见别人一家数口同住简陋的平房,其中不乏同龄的孩子陪在父母身边跟他们撒娇时,眸子不禁火辣湿漉,喉结上下耸动,默默低头急步,与完颜蒲里古野并肩而走。

方才分别时,索额图都说回家找阿玛请教,令福临想起自己的阿玛。

自从他死去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以前努力地射箭骑马,皇太极都会高兴地褒扬他;现在不管做任何事,布木布泰都无心思理会。

小小年纪的福临,万万料不到自己的亲生母亲是那么不近人情,甚至冷酷无情。

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只准这样,只准那样……

留在身边的宫女侍卫,都是额涅的人。不管他做过甚么事,都会一一向布木布泰汇报。孩子不是笨蛋,福临自然察觉到,更添怨愤。

“额涅根本就不疼爱自己。”

“她只是想做皇太后,才推自己上皇帝的座位。”

常常说自己这位皇帝非常重要,可是出逃多天,世界仍旧运转,百姓如常生活,证明布木布泰的话都是假的。

福临存在与否,是否当皇帝,根本不重要。

心中有此念头,就开始抗拒回去皇宫,更想远远逃离那片不愉快的地方。

入夜后山中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完颜蒲里古野随便生成两颗恒星,随其心思左右拱照,登时四周如同白昼般明亮。

最初福临面对两颗炽热的火球,可是吓得跳起来。慢慢几天相处下来,反而见惯不怪,觉得理所当然。

即使在皇宫中燃点油灯烛火,依然是昏昏黄黄,岂能胜过真正的日光?

回到之前留宿的溪流边,岸边的灶头、柴枝、弓矢尚在,无人动过。

这几天晚上,福临都在这边生活,除去之前提过练习摔跤的绊儿外,亦有听奏说课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等汉人书籍。

“不学诗,无以言。”“不知史,绝其智。”

原本奏想讲习《诗经》、《左传》、《史记》,不过福临根本是文盲。满文还会写一点,汉文几乎不懂,只得从最基础的启蒙读物教起。

罪魁祸首者,多尔衮及布木布泰难辞其咎。

二人光是处理政事,摆平政敌,互相防范,已经斗得你死我活。

双方明面上是“临时协助皇帝批阅奏章”,事实是祈祷“永远协助皇帝批阅奏章”。皇帝不识字不念书,对二人而言微妙地是一件好事。

多尔衮终日忙于军政,不时领兵外出,无暇理会皇帝,在所难免;布木布泰是彻底想掌控亲儿子,无意间回避“念书识字”的问题。故此福临长大正式掌政时,连奏摺都不会看,要漏夜勤力读书,相当辛苦。奏自告奋勇当老师,奢望改变他将来的命运。

学习时主要是满汉其重,一边背诵汉文,用满文讲解,再令福临照书本上所示之文字,于沙地上临摹。

奏所据之《三字经》最早见于唐末,及后宋代王应麟集为教习家塾,与小儿诵。初版比现在流通的版本更简洁短少,更没有传抄的错误。比方说首句“上大人孔乙己”,实为“上大人孔乙已”。

“孔”者,孔子也;“乙”者,一也;“已”者,止也,毕也,讫也。全句意思,即为“上古伟大的人物,只有孔子一人矣”。

后人屡次增删抄改,不仅面目全非,还因为抄写时的大意而形成错白字,结果不知何解,认为无取义理,实为荒谬。奏直接据原初版本,又取得王应麟本人的意思,自然不会有“蓝色窗帘”之类曲解作者原意的荒谬解释。

福临天资聪颖,早就有无穷的求知欲,渴望念书,增长见闻。奏适才适教,说明晓畅,故此学得很快,区区数百字的原初《三字经》已经滚瓜烂熟。

由今晚起,开始讲授《千字文》的内容。

“汉字是非常发达的文字,最初一字一形一音,每一只字创造出来,必定有其特定的意思,是为‘本义’。后来长久使用下,活化衍生出更多意思及读音,是为‘引伸义’。”

奏随口的开场白,不慎将未来世界中大学内的文字课课程内容念出来。岂料福临居然听得懂,奏心想如不是他英年早逝,成就必然更高,哪有位置让康熙这小子站立?

《千字文》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由周兴嗣奉梁武帝萧衍之命,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千个不重复汉字编纂成文。

这样的指示,换成廿一世纪的汉人,恐怕都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偏偏周兴嗣可以在一夜冥想后就写成一篇四言韵书,全文对仗工整,条理清晰,直是内容简练,内涵深远,却又朗朗上口,文采斐然。

未来世界的人总是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比古人伟大厉害,殊不知只不过是依仗知识普及,资讯流通发达,认识的事物多一点,但其他技能不进反退,甚至有不少地方连古人都不如。

一首《千字文》,每一只字都有意思,连成四字又成一句,句句串连又成韵文,兼无一字重覆,实乃不可多得的成就。

与《三字经》不同,《千字文》比较艰涩,奏又跳过《百家姓》不教,福临明显感到吃力。奏讲至“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处暂且打住,让他自己慢慢消化。

虽然一直只是通过书本交流,但说上的话比额涅更多,连福临都反思,到底谁才是自己的亲人。

“奏,你还是在监牢中吗?”

“不,已经搬去你原本的寝宫,方便就近为假皇帝补妆。”

布木布泰找来一位汉人小孩伪装成自己坐在龙椅上,更加令福临肯定,自己真是他妈的不值一文,谁坐在皇帝椅上都没有分别。

“真是辛苦格格了。”

“没关系,总之你在外面玩多久都可以。”

“对了……奏,我可以问你一点事吗?”福临屈在心头多时的疑问,忍不住倾吐而出:“为何要这样帮我?”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亦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深宫长大的福临,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问题,请容许我当脸告诉你。”

奏巧妙地带走话题,福临得不到答案,不免心头紊乱。

完颜蒲里古野早就扎好营地,入内睡觉。福临见时间差不多,仰望满天繁星,感自己之渺少,渴求早日长大成人,不用被大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话说完颜蒲里古野从来不曾举头看满天星斗,像是昨天有流星划过,她却一副无甚兴趣的样子,冷淡地回应福临的兴奋。

“奏,我可以问另一个问题吗?”

“但说无妨。

“蒲里古野……是不是讨厌星星?”福临抓抓头,顿一顿后续道:“我特别观察很久,她从来不会仰头观星。甚至枕边说数星星,她都好像不太高兴。”

“没有那样的事,蒲里古野比谁都要喜欢星星。可是因为太喜欢,当知道‘真相’时,才无法接受。”

福临难以理解,奏在书页上道:“当你明白这句话时,就代表你不再是小孩,而是成人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