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章 平定辽东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宗萁道(杜撰),相传萁子入朝鲜经过此处,因山势陡峭猿猴难过,命麾下奴仆开山筑路而得名。医无闾山山势比起燕山山脉而言只能算小山脉,可翻越的山道不少,不过能通过大军的极少。

宗萁道便是最重要的一条。

兴许是极为担心冀州局势,岳沙军出襄平后行动速度很快,其方向正是宗萁道,斥候掩蔽的范围也不过周围十里,这令公孙度坚定了偷袭的决心。

苍茫的医无闾山连绵成片,黛青色的远山将前路阻断,茂密的森林将进山的山道隐藏的严严实实。

看清楚周围的地形,许褚命全军停止前进,请白沙策马来到队伍前方。

“王上。”

“前方可就是进山之道?”白沙用马鞭指着隐藏于草丛树林之中的小道问道。

“正是进山之道。”那向导答道,“王爷,此处名青山口,往前五里是大风垭,再往前七里就是英冢谷。据说当年萁子先祖开山到此处,见有一风水谷地,遂将亡故的奴仆埋葬于此。英冢谷两侧山高林密,常年只正午有一阵阳光能照耀谷底,极为阴森。几年前公孙度就在英冢谷埋伏,击退苏仆延,只一仗就杀死五千余骑兵,令苏仆延元气大伤。”

“将孤的旗帜竖于此处。今日天色已晚,就领将士们早些伐木建立营寨好了。”

“喏!”

再说公孙度,有数年前的成功战例,他再次将战场预设在了英冢谷。无数大树被伐,和巨石一起给搬上坡顶,然后用藤蔓好生绑了。昨日已有斥候来报白沙已到山口,令人安营扎寨,算时间今日也只能夜宿英冢谷,正是偷袭的大好机会。

直到申时,斥候报岳沙军仍在营中未曾出发,公孙度不禁有些烦躁。柳毅劝慰道:“主公,或许是前两天赶路赶得急切了,所以白沙让军士们休息一天。”

“最好如此。”公孙度看着夜空中的弯月,心中的那股莫明的焦虑依旧挥之不去。

翌日,岳沙军依旧丝毫不见动静。公孙度的不安更是明显。入夜,坐立不安的公孙度明人夜探敌营,数个时辰后斥候报那岳沙营中旗帜无数,竟空无一人。

柳毅大叫一声,方知这果然是岳沙的陷阱!不顾已是子时就命全军即刻赶回无虑。

无虑,烟火大作,杀声震天。公孙度将探子深入襄平,白沙同样让斥候监视无虑的一举一动。公孙度出发两日后,荀攸封锁襄平城,许进不许出,然后领军直扑无虑。公孙度将主力带走,城中只剩下五千新兵和老弱。为防有失,公孙康命所有的军士白日出城劳作,夜晚就在城墙上安睡。岳沙军一时不查,被守军发觉,偷袭变成了强攻。所幸留守的士卒战力极为酥松,只两个冲锋就上了城墙。文丑牵招等降将在袁谭被杀之后彻底熄灭了重投袁氏之心,作战甚为勇猛,城头上左右披靡。尤其是文丑,直接跳下城墙,一个人镇守城门洞,杀死近百的敌人,直到其他士卒下来将城门推开时已成了血人!

公孙康无力回天,被亲卫挟持从西门逃出。

及至公孙度赶回无虑,离城数十里便遇到败兵,无虑城没了,公孙度便成了无家可归之人,所幸不久碰见长子公孙康,才心中稍安。退后数十里安营扎寨,彷徨无计,柳毅也一筹莫展。是夜,营中大乱,无数士卒见公孙度大势已去都生了异心,也不知谁第一个点燃了帐篷,竟成营啸!公孙度父子往北逃窜至天明,身边只剩数十亲卫,连军师柳毅都给丢了!

公孙度望南叹息了一声,带着残兵北去,从此了无音讯。

再说白沙用荀攸计,回转襄平坐镇,三日后得荀攸报,数千辽东士卒进城投降,公孙度父子不知所踪,军师柳毅被乱军踩踏,抬进城时全身上下筋骨碎裂甚重,已是苟延残喘活不了几天了。邴原和好友张敞听闻,匆匆而来见了他最后一面。柳毅将其子柳实拜托邴原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辽东最后的一股势力就只剩下公孙横统领的辽东海军了。辽东海军在辽东郡和乐浪郡都有基地,在两郡除了岛屿都被岳沙军拿下之后,孤悬在海岛上的海军就成了无根之水。岳沙海军虽然还暂时比不上辽东海军,但一方只有越发的衰弱,一方有强大的后盾支持,辽东海军就只有两条出路了,一是当海盗,二是投降。前者面对逐渐成长起来的岳沙海军,固步自封的他们也只剩灭亡一途。

辽东初平,以张敞为平州牧,华雄、麴义辅佐。白沙领虎贲营、鹰营先行回转岳沙,关羽、荀攸、赵云和苏仆延所部要等到次年开春后再走。

临行前,白沙和荀攸、张敞商议数日,定下了辽东的基本治理策略。在白沙的心中,东濊、辰韩、马韩、弁韩、东沃沮等朝鲜半岛诸国将被吞并。至于异族人口,白沙也有安排。他将岳沙的法律全盘在辽东施用,对违法之异族,但凡不至杀头者将尽数举家流放至青州乐安郡。从苦寒的辽东流放到富庶的中原,还是全家一起迁徙,当然是好事,相信抵触之人不会多。辽东朝鲜本就困苦,其中半数还是处于半原始部落半奴隶社会状态,有到中原腹地俯首就可捡金银的天堂的机会,怕是不想犯罪都不成了。如此乐浪郡异族人口势必减少,东濊、三韩、东沃沮等人口自然而然的会来填充,况且随着华雄大军的各种理由的征讨,朝鲜半岛异族“流放”的速度还将更快。同样,岳沙境内的汉人除了十恶不赦之徒和叛乱之人外,也尽可能的流放到朝鲜,则半岛汉人比例将逐步增加,直至潜移默化中吞并东濊、三韩、东沃沮和高句丽,融合这些异族的同时也将整个朝鲜半岛划归为汉人之地。

白沙说完,荀攸张敞惊出了一身冷汗,这纯粹是灭族之策,而且还做得光面堂皇!唯一的弱点就是时间拖延得很长,或许要数十年才能完成,但代价却是极小极小。自然,也大大超过了称王任务的期限,白沙等如此放心大胆暂时放弃高句丽不可能没有原因——荀攸设计欺骗公孙度派出信使与岳沙的信使不期而遇。

荀攸看过信后一边肚子里将荀彧和贾诩大骂一通,自己好不容易将主公拖在辽东,这下全泡汤了,但另一面也不得不承认信中的三件大事必须立即上报白沙。

第一件大事,匈奴单于於夫罗已病入膏肓,怕是熬不过今年冬天了。族中大小事务尽交给了左贤王呼厨泉和和儿子刘豹打理。话说当年於夫罗南下大汉请求正义,一拖就是数年,后得白沙的帮助返回匈奴。当时匈奴群龙无首,被另一大族屠各欺压,残杀和吞并,理事的老王勾结屠各意图自己的儿子为新单于,面对屠各的咄咄逼人步步后退,近两百万的族人在数年内锐减,但凡反对他的族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屠各人抓去做了奴隶。老王极为警惕左贤王呼厨泉,数次暗杀都以失败告终,同时於夫罗之子呼厨泉的侄儿刘豹一直被其控制,也令呼厨泉投鼠忌器。直到於夫罗返回王庭,老王假意释放刘豹暗中准备下杀手,被护送於夫罗的岳沙兵察觉并提前告知了於夫罗,才助於夫罗杀了老王夺回了单于之位。

岳沙打通和匈奴的交易通道,各种物质源源不断的送往草原,缓解了匈奴生活物资奇缺的窘境。令於夫罗感激的是岳沙的商品比起冀州袁绍的货物的价格低了一倍不止。身处中原数年,於夫罗自然对中原的商品价格有一定的印象,岳沙的价格真的是除掉运费就没赚多少。这种看似傻瓜一般的行为彻底赢得了於夫罗的友谊。面对族中涣散的人心和不振的武力,於夫罗数次败于屠各族,当时屠各单于传话想夺了穿越商会和匈奴的生意,在这种情况下,钱途无量都直接拒绝了。当然,钱途无量的本意是多开辟一条商路,但在於夫罗看来这是镇军将军白沙没有抛弃他的表现。话说屠各其实是从匈奴分离出来的一支,若非老王的胡搞,屠各是不敢招惹匈奴的。有岳沙撑腰,匈奴才得以缓慢的恢复元气。当然,这些事都是钱途无量在主持,岳沙和匈奴之间隔着整个冀州,也真帮不上什么忙,但於夫罗懂得借势,这时代信息传递又及其缓慢,有镇军将军的名头,屠各也不敢做的太过——毕竟整个屠各族男女老幼全加在一块也不道二十万人罢了。

可惜好景不长,自从袁绍封闭了冀州,匈奴的外援再次断绝,屠各也打探清楚了“镇军将军”到底是何许人物。鉴于穿越商会大量的便宜的货物,屠各不敢也不愿断了关系,但不等于就不敢对匈奴下手。屋漏偏遇连夜雨,於夫罗旧疾复发,刘豹被圈禁多年已是读书读傻了的傻子,呼厨泉独木难支,匈奴连战连败。

简雍出使匈奴,臧霸领兵两千亲自护送。得知白沙夺取了青、冀、幽三州,并且准备正式称王,於夫罗顿时觉得找到了巨大的靠山!知道了三种称王的方式,於夫罗自然也明白了白沙的打算——匈奴成了白沙的首选目标——事实上并非如此。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灭族,第二种当奴隶,第三种当臣民。於夫罗久居汉地,眼光自然不会和从未到过汉地的屠各人一般狭隘,同时现在已经处在了灭族的边缘,他的选择其实也只有一种,那就是臣服——以岳沙的实力,并州早晚都会落入彀中,何况白沙已是王了,汉庭又没了,那帝还会远吗?从龙之臣和被迫内附,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区别,於夫罗没怎么多想就答应了简雍的要求,当然他也是有条件的,一是不内迁,二是灭屠各。

呼厨泉的反对并不重要,於夫罗和刘豹意见一致下,加上简雍开出的“安北将军”和“并州长史兼西河太守”二选一的条件,呼厨泉不出意外的沦陷了。

意见达成一致,此时岳沙兵马多在辽东,再说此时也必须由白沙定夺,因此明知荀攸的打算的荀彧和贾诩不得不往辽东派出信使。

第二件大事是关于吕布的。蔡邕为感谢白沙当年救了自己一家人,在没有合适人选出使吕布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前不久也传回消息,在张辽的帮助下,吕布为了麾下部将兼兄弟,答应投靠岳沙。同时信中也说明吕布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吕布,怕是上不了战场了,再说吕布也确实心灰意冷,看样子只能转文职了。不过具体的情况最好还是请白沙亲自去一趟并州为宜。

第三件大事是关于刘备的,他给白沙送来了一件礼物,祝贺义弟夺取冀州幽州和称王。

礼物很简单,一只鼎。(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