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张广胜被闲置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这个州改名的事情,算是最大的争议了,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只是有点意外。

不少人都知道,张广胜给出谋划策的,以为张广胜会接管边军,没有想到,边军最后还是落到了边将出身的傅天常。

这位可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是出身张琼或者赵海清的部队,而是一个真正的新投靠过来的队伍。

而且投靠过来,满打满算才三个月的时间甚至不到,就从校尉混到了现在的称号大将军的地步,这个升职速度,也算是坐火箭了。

虽然乱世,立功的机会也多了。但是能够升职那么快的,还是不多见的。毕竟他又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是最早投靠过来的,在现在的体系当中,可能算是最晚的一批了。

可是升职速度依旧像是坐火箭一样,嗖嗖的往上窜。虽然他确实立功了,但是还不至于什么快的升职,而周易偏偏这么做了,把他放在了这么高的位置,把边军交给了他。

这个职位,当初可是张琼和谭云同的。左右卫将军。随着谭云同现在死亡升官,张琼也早已经不是卫将军了,现在给了傅天常和谭云同的副将,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希望他们能够像谭云同那样,守卫大乾,守卫皇帝吗?

至于州牧,是周易最近正在实施的一项政策,简单来说的话,就是军政分离。

以前刺史权限很大,掌管着一州的大小权利。现在不一样了,刺史没有了军方大权,只负责行政手段。

而以后的县尉之类的,只听听命于州牧,州牧负责一州之地的治安之类的,大事州牧和刺史商议,小事谁的责任谁负责。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还让责任更加的分明,有能力的人,做他能力以内的事情。

为了各地的治理,以前刺史大多都是文官。可是文官不会打仗,虽然空有热血,很多刺史甚至于城池共存亡,感动是感动,但是不会打仗是硬伤。

所以周易最近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军政分离比较好。刺史和州牧职位同等,双方可以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之类的,防止了有人有野心做大。

周易还在为州牧的事情苦恼,现在就解决了一个州牧,那就是傅天常是同州州牧,这样一来其实也方便可以顺道管理边军,以免出现了边军和州牧责任中间的空白。

大家对此没什么好说的,只不过张广胜是什么情况,明升暗降吗?

没有张广胜出谋划策,想要地方胡人南下,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为何皇帝没有把边军交给张广胜。

是担心被人说任人唯亲,还是说担心张家做大。毕竟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前国相兼现任皇帝半个老师,还有一个当今的皇后。

如果再出现了一个大将军,掌握实权的。张家确实要起飞了。

不明就里的官员认为,这是皇帝的平衡手腕,以免一家独大。

功劳说的多么伟大,也确实是称号将军了。可是却让他去组建骑兵队伍,这不是明升暗降是什么。

现如今的大乾,战马加在一起也不足一万。而且不是说有战马就能有骑兵的,还要有完善的后勤,军队的训练之类的。

别的军队建立,都是老兵打底子,在这个底子上面不停的扩大完善,用老兵带新兵的原则,让部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具有战斗力。

可是骑兵呢,到现在为止,一点底子都没有。不说骑兵的老兵,就连骑兵将领都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在这个一穷二白上面建立骑兵,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同时,现如今渭州,汉州以及刚刚改名的同州。青壮几乎都已经加入军队了,早已经降低到了红线之下,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招兵可谓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战马不足,兵源没有,就连现在的后勤保障,也是一穷二白的。

境内都是老弱病残,他们还要保证耕种,养活那么多的军队。这原本就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情,还哪有多余的资源去养活骑兵。

也就是说,骑兵空有一个头衔,但是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了。

是真正的明升暗降,直接把张广胜给架空了,这让很多人不得其解,但是一些聪明人,也好想猜出了什么。

像王胜堰之流的,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可能和谭云同的死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却不能肯定。

不然的话,周易完全没有道理,放着张广胜不用的。因为皇帝他们还是了解的,皇帝还是很务实的,有时候可能会情绪化,就像现在没有经过商讨,就直接当**布圣旨。

但是他心里有杆秤,还是能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唯才是举之类的。如果不是因为张广胜发生了其他的问题,周易肯定会重用张广胜的,不管其他人如何去说。

现在发生了明升暗降,那么久只能说明,可能和谭云同的死亡有关系。

大家也不点破这一点,只是静静的听着。同时也不去刻意打听,毕竟前国相和皇后,都需要顾忌一些的。

至于副将李砚升为右卫将军这件事,大家就能接受了很多,也没有任何的异议。

战报上面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谭云同所在的边镇,整个边镇六千人。第一天就抵挡住了所有的胡人,一下子就战死了一半。

三天的时间都不到,六千人只剩下一百人左右了,而且还个个带伤,李砚一条胳膊都废了,差点就保不住了,而包括谭云同在内的其他士兵,全部战死,没有一个做逃兵的。

从这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战场是多么的惨烈。

同时,也通过了这一战,让大家看出了边军的忠诚与战斗力。恐怕就算是张琼他们领导的士兵,都做不到这一点。

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战斗意志,才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视死如归。

他们很不能理解,就连张琼等人都不能理解,谭云同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还不让大家溃逃,更没有出现什么逃兵

毕竟害怕是人的天性,张琼指挥士兵作战的时候,都会亲自督战,对于逃跑的士兵杀无赦,而谭云同都没有督战,边军都没有逃跑的。

难不成忠诚度也能够传染,因为他们不相信,谭云同有这个能力。

张琼又不是和谭云同认识一天两天了,对于他早已经很了解了,可是现在才发现,自己还是不了解他。

或者说,其实边军原本就是这么忠诚。然而一部分忠诚容易做到,所有人全部忠诚,那就不对了,绝对不是巧合,肯定是有原因的。

同时也因为这件事,成就了边军不怕死的名声,凝聚了边军的军魂。这一仗打下来,边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边军的地位,已经和另外两军持平了,谁也无法动摇边军的战斗力。

谭云同的副将,人家也是从尸山血海当中走出来的。现如今人家接替谭云同的职务,这一点很难理解吗?

毕竟谭云同生前就是右卫将军,现在谭云同死了,他的副手成就了这个职位。

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因此对于他们几位封将军,大家都没有任何的意见。

还是那句话,顶多诧异一下,张广胜怎么没有重用,被闲置了下来。然而你敢去问皇帝要个解释吗?显然是不敢的。

因此,除了州改名这件事,被大家津津乐道以外,那就是张广胜到底怎么了,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