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逼刘协割肉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箭去如风。

这一箭相隔近百步,袁方于马上颠簸,司马懿又在船上颠簸,这一箭的难度何其之大。

饶是如此,袁方这一箭,只偏了稍许,还是射中了司马懿后脊。

司马懿一声惨叫,只觉刹那间,身体中箭以下的部位,仿佛瞬间跟头脑失去了联系一般,双腿一软,整个人便瘫倒在了地上。

司马朗和众族人大惊,纷纷围了上来,将负伤的司马懿,七手八脚的抬下船舱。

袁方,我不会放过你的,不会

剧痛难当,下半身似已瘫痪的司马懿,脸色憋到通红,咬牙切齿的暗暗发誓。

一艘艘船只,仓皇的逃离渡头,只将堆积如山的财物,都留给了袁方。

袁方勒马于岸边,望着船上负伤中箭的司马懿,心道:算你运气好,这一箭怕是射不死你,不过也必能重创你了。

身后处,司马懿抛下的几百家兵,已被袁方的部下,杀了个精光。

诸葛亮勒马于前,望着逃敌,恨恨道:可气啊,让司马家给逃走了。

我适才一箭已重创了司马懿,还有这堆积如山的财物,司马家虽逃过一劫,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战没什么遗憾的。袁方淡淡道。

诸葛亮这才稍稍解气,遂又问道:师父,现在我们怎么做

把司马家的财物。统统都带回去,犒赏三军将士。

袁方拍着身边满满的钱袋,目光又扫向西面,令道:至于阿亮你,这几千兵马你统统带去,速从上河阳南渡黄河,给我抢下洛阳以西的函谷关。

抢夺函谷关

诸葛亮身形一震,急望向袁方,似是意识到了什么。

袁方又遥指南面道:我已给虎牢关的朱灵下令,命他率军绕过洛阳。抢夺洛阳南面的伊阙诸关。事不宜迟,你也速率兵马去夺函谷吧。

听得此言,诸葛亮恍然大悟,不禁面露一丝兴奋。

函谷关乃通往关中要道。而伊阙关又是南下豫州的要隘。袁方今下令抢夺诸关。分明是要断绝天子出逃之路,关闭洛阳通往四面的通道。

这是一个信号。

这个信号,显然意味着。袁方将改变尊王的战略,要将这个恩将仇报的汉天子,纳于他的实际掌控之中。

兴奋的诸葛亮,更无犹豫,欣然领兵,率军向西面河阳城而去。

当天,袁方则率军回师,与主力大军会合。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袁方的七万步骑大军,横扫整个河内郡,野王平皋沁水轵县等诸县,皆插上了袁方的战旗。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南渡黄河,出其不意的攻占平阴谷城,等洛阳西面诸县,并将函关谷一举夺下。

而虎牢的朱灵,则率五千精锐,绕过洛阳东面诸县,连夺伊阙大谷诸关,封住了洛阳与南面的通道。

入冬之时,袁方已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洛阳的四面封锁包围。

合围已毕,袁方亲书一道上表,直斥董承为奸臣,授意种辑,欲谋害袁方,篡夺朝廷大权,请天子诛杀董承,以还他一个公道。

否则,袁方就将亲提大军入洛阳,清君之侧

袁方包围洛阳的军事行军,已是令刘协,乃至洛阳百官和军民,深为不安,人心惶惶。

今袁方一道上表送至洛阳,更是掀起了渲然大波,震骇京师。

洛阳,皇宫。

金殿之上,死一般的静寂。

刘协盯着手中,那道袁方的上表,年轻皇帝的脸上,流转着丝丝怒意。

某一个瞬间,刘协真有种将那上表,撕个粉碎,然后再将袁方大骂一通的冲动。

但他却强忍住了。

洛阳四围,一路路的袁方耀威雄兵,逼得他只能选择强忍怒气。

半晌后,刘协将那上表一扬,无奈道:董国丈,是你向朕进言,派出御林军夺河内,现在却惹出这祸事,人家袁方口口声声要带兵入京,诛杀你董国丈,你倒说说看,朕该怎么办

刘协此言,分明暗含怨意,竟有点想牺牲董承的暗示。

董承心中一惊,忙道:河内乃大汉之土,陛下派兵收复,乃是天经地义之事,那袁方分明存有谋逆之心,他声言诛杀老臣,只是借口而已,请陛下明鉴啊。

刘协不语。

这时,董昭便站了出来,拱手道:董国丈这话就有点过份了,大司马大将军的举动,确实稍有过份,可就算如此,难道种辑就可以用下毒这等卑鄙手段,去谋害大将军吗

这董承眉头一皱,只得道:种辑所为,确实不妥,可是

所以说嘛,大司马大将军今陈兵洛阳四方,完全是被种辑所为激怒,而种辑又是国丈你所推荐才带兵入河内,大将军他迁怒于国丈你,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董昭不给董承辩驳的机会。

董承愈发尴尬,却强作正色道:就算如此,难道他就可以兵围洛阳,公然威胁天子吗

董昭叹了一声:大将军他诛袁术,灭袁绍,尊奉陛下,实可谓功高劳苦,而今却遭人下毒谋害,多半也是被寒了心,一怒之下才会如此。

这番话后,董承便无言以应。

刘协深吸一口气,问道:董爱卿,那依你之见,朕当如何处置此事

董昭想了一想,正色道:臣以为。陛下应当为大将军他加官进爵,重重的封赏于他,以厚恩相待,方才能平息大将军的愤怒。

加官进爵

朕已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更封他为县侯,已是位极人臣,还能再怎么给他加官进爵刘协皱着眉头道。

董昭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臣以为,陛下当加封大将军为国公,方以表彰大将军的功绩。安抚其心。更能体现出陛下赏罚分明。

加封国公

此言一出,大殿之中,顿时又是一片哗然。

钟繇等袁方一系的大臣们,纷纷附合董昭进言。劝说天子加封袁方为国公。

那董承却急道:陛下。袁方身为异姓。焉能封国公,这可是自光武以来,都没有的先例啊。

国公国公。一国之公,位虽低于郡王一等,但同样拥有着建国称公的权力。

汉以郡国并行,例如那北海国,名义上就是郡王的封国,而自光武以来,能有封国者,只有刘姓诸王。

而当年王莽代汉,正是先从加封国公开始,故自光武中兴以来,异姓封国公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禁忌,两百余年来,更没有一人被封国公,哪怕是那些权倾天下的外戚。

刘协眉心凝成了一个川,忧色更重,显然董昭的进言,也触碰到了他的禁忌。

董昭却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方今天下大乱,若还因循守旧,只会寒了臣子之心。陛下若还不舍得一个国公的封号,到时大将军兵临城下之时,只怕就后悔莫及了。

董昭这是在委婉的威胁,逼迫刘协屈服。

刘协身形一颤,眉宇间,立时闪过一丝惧色。

他回想起了当年被董卓,被李郭等西凉诸侯挟持,连吃饭喝水都被监视,丝毫没有尊严的日子。

今若袁方一怒之下,攻破了洛阳,只怕他就又要重温那般暗无天日的苦难。

现在,他若应了董昭所请,虽然心里边不舒服,但到底在这洛阳城中,一切还都是他说了算,至少他还保存着帝王的尊严。

沉吟许久,刘协长叹了一声,无奈的一摆手:罢了,拟旨,就封他为国公吧。

两天后,董昭携着圣旨,来到了黄河北岸的袁方大营。

中军大帐中,董昭当着谋臣武将的面,向袁方宣读了天子之旨,正式加封袁方为齐公。

这圣旨一宣读完毕,大帐之中,顿时沸腾了。

袁方进封国公,这意味着能建国称公,意味着他们这些誓死追随的谋臣武将,水涨船高,也能在袁方的封国之中,谋取爵位食邑。

官位可以因年龄而卸任,爵位和食邑,却能子子孙孙,世代的传下去,世代造福子孙。

这些当世豪杰们,之所以追随袁方,当然是为袁方的气度和实力折服,但凭心而论,谁又不想跟着袁方,搏一个荣华富贵,封侯拜相。

今日,天子这道圣旨,意味着他们离梦想,又迈近了一步。

而袁方封国公的消息,很快也遍传全营,七万将士无不欣喜万分,整个大营都为之沸腾。

将士们都知道,他们的主公进封国公,将官们可以封官进爵,他们这些小卒,必也可以获得赏赐,谁人能不欢欣。

齐公,这个齐字的封号,可算公仁你有心了。袁方亦面带欣慰道。

董昭笑道:国公崛起于青州,而青州又属齐地,以齐为国号,对国公来说,应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故昭便自作主张,为国公请得了这齐公的封号。

袁方微微点头,以示满意,却又道:天子恐怕也是畏于我军势,所以才割肉封了我作齐公,你觉得,我应该就此罢休吗

当然不能。董昭连连摇头,天子加封国公为齐公,只是迫于无奈,要知道,咱们这位天子,那可不是省油的灯啊。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