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文明的征服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部巴尔干的联盟军队北上,自然是躲不过大华眼睛的。

如今大华的指挥部就设在地中海南岸的塞州城。

郑毅也是呆在这里,紧盯着这场战役的前沿指挥。

对于这场战役,他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轻视。

在前世的时候,西洋诸国几百年横冲直撞。

将全世界都几乎纳入到他们的殖民地中。

在这个时空,因为他的横空出世,在大航海时代就插了一手。

成功的遏制住了这些所谓的殖民帝国,并且持续的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但这样就代表大华高枕无忧了吗?

不是的!西洋诸国真的不能小视!

虽然这些人一切利益为重,什么民族、什么宗教被他们扯来做大旗。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西洋诸国的人才同样如过江之鲫一般。

而且探索精神极为惊人,只要有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会去尝试和践行。

所以说这场大战关乎国运,若大华输掉之后定然要退出西方,就等于失去了竞争整个时代的主动权。

就算有着复兴号基地车,有着各种先进的科技,大量的资源在背后作为支撑。

也无法一直保持着先头的优势,势必会被西洋诸国学习、追赶。

超不超越他不知道,但只要能够无限拉近这个距离。

就代表着会对大华的绝对优势造成挑战。

当然郑毅从来不怀疑自己不会胜利。

大华虽然建国不过才短短的三十年。

但三十年的发展,一般国家三百年才能追得上。

还是要不影响进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放在古代社会一千年也不可能的。

只是这也不代表着高枕无忧,就算胜利怎么去处理这边乱七八糟的关系都很头疼。

整个西洋大陆及其周边地区,比如说他们现在所待的北非,还有正在攻打的奥斯曼帝国。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底蕴。

为什么新大陆容易占领,为什么奥州等地容易同化,为什么非洲中南部一路通畅。

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形成深入人心并且传承下来的文化。

印地安人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大部部落数万,小的部落数十人。

信仰自己部落想象出来的神灵,也没有形成政权的存在。

甚至连文字都没有,有些故老相传的传说都没留存住。

这样的族群能够有什么凝聚力呢?

只要用新的文化灌输过去,让他们认同和坚信,就等于是同化成功了。

事实证明,当前新大陆的印地安人部落,完全就将自己当做华夏民族了。

他们都认为是祖先从都遥远的本土那边过来的。

如今亲人再次到来,让他们有重沐光辉的机会。

奥州那边的各种族,其发展的态势甚至还不如印地安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来历,也不清楚什么叫做部落族群。

分布在辽阔的大洋上,或者是聚居在一小块的地域中。

文字不知道是啥,就连语言都是乱七八糟的。

好不容易征服一个部落,还会选择拉回去将俘虏吃掉。

这种纯原始的生活,跟野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用文化去同化都会觉得浪费,还不如人道的毁灭,腾出更多的生存空间。

非洲中部和南部,等级其实比起新大陆和奥州的发展还要好上一些。

因为确实诞生了文化,也在漫长的岁月中诞生了不少的国家。

唯一可惜的就是征战太过频繁,文化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性。

不被共同认可的文化,自然是没有任何凝聚力的文化。

没有凝聚力就代表认同性低,发展就会比较的初步。

这样的文化,怎么能抵抗得住高等文化的冲击呢?

华夏文明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

祖先从西北的黄土高原起家,沿着黄河抵达了中原。

炎黄二部合并之后,文化的融合当即进入高峰期。

以炎黄文化为根基的华夏文化就开始在黄河周边扎根生长。

之后随着文化的壮大,华夏的先民带着华夏文化开启了旷日持久的扩张。

直到今天这种扩张依然没有停止,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长江流域到岭南再到南洋诸国。

向北进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甚至是越过高山、越过海洋在朝鲜半岛和倭国三岛扎下根来。

这就是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和接纳性,将其他的文化融合进来,形成一个民族的向心力。

整个天下具有这种文化底蕴的,原本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就包括他们所在的爱及利亚。

只是其他的文明都消散了,根本就没留下任何的传承,所以势必要倒在大华的脚下。

当今世上若是说文化还能够与大华文化相抗衡的,也就只有两个比较大的片区。

第一个就是西洋大陆诸国所在的区域,别看他们天天打,但文化确实能算的上是一条根。

这种文化暂且可称为欧罗巴文化,从罗马帝国时期就逐渐形成完善的,政教合一、利益至上的文化。

第二个就是在中亚和西亚、北非地区强势崛起的木色林文化,这种文化也是极其具有侵略性,甚至比起西洋的这种文化更加的畸形,但是却有很多人信任,影响力深远到想要同化极其的麻烦。

奥斯曼帝国就属于是木色林文化的一部分,而西洋诸国属于欧罗巴文化的一份子。

如今等于是大华同时在对两个根深蒂固文化作战,此等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国运之战,也可以说是文化的传承之战。

战场上的你死我活、疆域归属只是第一阶段的对抗罢了。

就算大华胜利,面对的也将士旷日持久的文化对抗。

在文化对抗中,武力已经不是完全决定性层面的东西了。

唯一能够决定胜利的,是文化的先进性、包容性和融合性。

想要进行文化的决胜,郑毅思索良久,觉得不能再留那些顽固阶层。

所谓的顽固阶层是哪个阶层呢?那就是各个国度和民族的统治阶层。

这一战,首先要灭掉的就是文化既得利益者的统治阶级。

剩下的事情就是诸步的同化掉底层的百姓。

让他们坚信不疑的文化出现缺口和裂痕。

进而让华夏的文化替代原本的文化。

这个阶段办法有很多,最简答的就是改变人口结构。

只需要汉人的比例超过当地人的比例,融合就变的自然而然。

这一切都需要提前做准备,每一步都要尽可能做的完善才可以。

他一直呆在这边不回去,为的就是能够近距离的关注这场战争。

然后就近处理或者调整方向,保障这个计划得以顺利的实施。

塞州港就是大华在地中海东部的第一座基地。

同时也是一座中心性的港口巨城。

也是正在开凿的苏尹世运河西部.asxs.。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这里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显着的变化就是工厂,通过分基地郑毅已经在这里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大到航母、战舰、飞机、战车、火车,小到针头线脑、香烟火柴、肥皂啤酒,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工厂。

从轻工到重工制造,上百个行业、上千个门类,数以万计的产品,都已经在这边形成产业集群。

这就是郑毅彻底征服和统治这片区域的根基,也是决定着战争胜利的第一步关键棋子。

如今全世界的分基地,都在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就是为了让这座基地发展起来。

每天都有无数的汉人和汉文化熏陶下的其他民族人口走出。

一万、十万、百万,走入工厂、走出这座城。

沿着大华军队打通的路线扎根各处繁衍生息。

这就是郑毅胆敢征服全世界的底气所在。

只要有足够的人,他凭什么不能征服世界。

最差的结果,也无外乎只留下汉人罢了。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