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债券众筹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大的杀手锏就是债券,西部建工向全大华发布了三亿份的企业债券。

债券由华夏银行作为担保,华夏商贸、关外商贸和皇家商贸作为支撑。

等于是将能利用上的信用保障全都用上了,三亿份共募集的资金总额是三百万亿。

也就是说一份的价值是一百万,在大华如今将近二十亿的人口中募集,只要是大华国籍都可以购买。

一百万在当今这个时代购买力还是很强的,可以供一个中等家庭吃喝不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

乍一听其实条件很高,但若是仔细算的话,条件其实也不算太高。

至少经过政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能够拥有百万资产的大华子民至少有四五亿人之多。

这些人都是从底层起,借助大华在全世界开展贸易的风口,通过自办企业和从事贸易货运加工等行业积累出来的。

外东北因为气候原因,如今总人口在一亿多人,大概有两千多万户,几乎每户都拥有百万以上的资产。

他们有的从事捕鱼和水产加工、运输行业,有的从事养殖和种植行业,也有的如代善一样经营着牧场。

有的做药材生意,有的做皮毛生意,有的则是做木材生意,还有很大一部分做的是矿产生意。

就比如苦夷岛那边,煤炭、石油和铁矿石这三项,就足以让数十万户家庭过得美滋滋的。

外东北的人少地多,大机械农场遍地都是,粮食虽然便宜,但架不住人家种的多啊。

这样也很大一部分发了财,成为百万级以上的富翁阶层,拿出一百万根本不是问题。

草原那边也是地广人稀,蒙古各部如今在大华的推动下,大牧场经营的有声有色。

一年的纯收入至少在二三十万左右,稍微积攒一些就能拿出百万以上的家财。

就算是西伯利亚高原和平原,也因为矿产和种植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更不要说新大陆那边了,当初最先在新大陆扎根的百姓,人均都能有数百万的资产。

所以说这三亿份的债券还真不算什么,能够拿出上百万的家庭比比皆是。

也就只有中原和江南,因为明王朝的拖累,过得不算是太好。

就那样也能找出几十万户能达到这个水平的。

事实也印证了这个数据,当西部建工的债券在整个大华疆域发布之后。

又有了郑毅这个皇爷的桉例,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将三亿份全部销售了出去。

回笼的资金高达三百万亿,相当于华夏帝国一年多的财政收入总和。

加上前期那些股东投入的资金,如今西部建工的总资产高达四百万亿。

而且还都是现金,可以说比帝国的国库现金还要富裕的多。

看的政务院负责财政那些人眼睛都红了。

也琢磨要发布一些债券去搞些钱回来。

当然这是不可能被批准的。

国家的运行当前很正常。

债券这东西可有可无,没必要如此去做。

相信等到非洲大陆开拓出来之后,大华的财政收入还能再上新台阶。

加上奥州和新大陆等地的发展,财政收入只会越来越多,不需要让老百姓去支援。

西部建工这次是例外,因为财政没办法支持才会想出这样的办法去启动工程项目。

这些钱都是要还给百姓的,不然的话三大商贸和各位股东就要想办法补窟窿了。

朱功亮迫不及待的搞了个开工庆典,郑毅出席讲了个话就急匆匆的开始干了。

这个工程的总量十分的浩大,几乎需要十年的建设周期。

收益周期也会比较长,动用的资源和人力那更是多不胜数。

朱功亮提前就向政务院建设工程部、高等教育、矿产资源和工业等部门提出了申请,物资和人员都从全国各地开始运输,先运送到川蜀和滇南,然后从那里上高原,进行整个工程的前期准备和一期工程建设。

要知道这个工程可是遍布西北、西南和次大陆的北岸,用的人简直就是不可估量的。

郑毅也只能在高原逻些城等地设立分基地,在滇黔川蜀等地的分基地支持下大量召集青壮劳动力。

倒是大大促进了西南等地的经济发展,毕竟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就算是想不快速发展都不可能。

因此郑毅还特别抽调了五万人的军队到西南,将军装脱下转变为当地的治安部队。

就是为了防止因人员的增多,造成一些影响社会发展的恶劣事件。

这些人后期会并入到司法部管辖,成为类似于公共安全部队性质的机构。

等到这一切处理完,郑毅从逻些城北上,穿过大片的无人区回到羌塘一带。

然后到西宁支线乘坐火车返回中京,这一次因为对明战争的原因,他又出来了将近一年时间。

加上前面巡游世界,已经三年多的时间没在朝中了,估计短时间内想要出来是不大可能了。

郑毅都想着早点让位给自家儿子李琰,太子继位他就可以潇洒的去玩耍了。

但慎重考虑之后觉得还不到时机,复兴计划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提醒。

复兴号基地车如今还是七级,上面还有第八级和第九级两个等级。

估计他需要将复兴号升级到第九级的顶级,让华夏帝国统治整个世界之后,才有可能完成复兴计划。

这个是跟他原来寻思的是有差别的,看来想要提前退休是不大可能了,起码短时间内还是别去想的好。

郑毅到了中京,果然如他所想,很快就被许多的事务给占住了,各地的消息也雪片一样的飞来。

其中算的上是大事的,就是大华经过几年在次大陆的发展建设,已经诸部收服了当地的人心。

在一个月前的时候,也就是郑毅离开逻些城不久,大华驻守在次大陆的军队开始合围恒河平原。

恒河平原当初帝国上下的定位就是斗兽场,里面圈养了七八个大型势力,几十个中小型势力。

其中就包括在历史上留下很大名声的沙贾汗,也就是所谓的莫卧儿帝国。

随着斗兽计划的开展,整个计划的效果已经完全出乎了大华的预料。

本来消耗各方势力的策略,确实也起到了消耗各方势力的效果。

但是效果未免有些太好了,整个恒河平原这些年几乎被打成白地。

死去的人口粗略估计有五百万到七百万左右。

到现在剩下的根本连一百万应该都不到了。

几十上百个势力,到现在只剩下三个最大的。

其中就有沙贾汗,看来是枭雄什么环境都一样。

另外一个较大的势力就是波斯和喀布尔周边过去的波斯汗国。

这个汗国可以说和沙贾汗同源,都是穆斯林化的蒙古和回鹘各部。

也有一些长期生活在印度河平原的庞哲普等族的人。

这个势力强悍至极,跟沙贾汗死磕了数年,终于在恒河南部平原站稳了脚跟。

然后开始大肆的吞并其他势力,包括次大陆南部和东北部的各族。

如今已经成为仅次于沙贾汗的势力,双方一南一北倒是相得益彰。

至于恒河下游地区,则是第三个大势力土蕃部。

说起来有些搞笑,这些土蕃部都是被大华赶出来的,其中也包括了廓尔喀人。

他们本身各自为战,实力也是排在下游的,但架不住人家反应快啊。

仅仅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土蕃部就完成了整合。

在尺寸丹朱的带领下,建立了土蕃佛国。

这个土蕃佛国号称万族汇聚,大部分都是信奉佛教的民族。

有本来就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各族,也有高原上的藏民和蒙古人,更有生活在次大陆东北部到阿拉干一带的民族,甚至还有大华消灭洞乌的时候,从中南半岛逃到这边来的一些南洋民族。

当然其中也有大华的故意放纵,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让土蕃佛国做大。

大华进入恒河平原,也是因为这三个势力基本上都没力气打了。

正好能够进去将他们收拾妥当了,让整个次大陆安定下来。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