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缺粮的危机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的氛围越来越浓,归德府附近已经开始发生小规模的摩擦。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华,两个战争机器高速的运转起来都是极为惊人的。

尤其是大华,这些年持续的征战,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战部和参谋部拟定作战计划,然后前线的军队去执行。

政务院方面给予全力的协助,物资供应都是快速的保障。

无数的运粮船和输送物资的船只从淮河入海口进入。

然后沿着淮河与黄河河道北上,一路将物资运送到最前线。

在此期间,明王朝的军队也想过要偷袭,却被对方的炮火给打的损失惨重。

转眼冬去春来,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是江南却乱了套,一切归结于大华的撤出。

大华撤出之后,造成的影响是一连串的,就比如大明的经济和货币全面崩溃。

在之前只有孙承宗等人预料到过这种情景,华夏银行的威力实在太强大了。

江南将近一半的财富,都在华夏银行之中存着,撤出就等于损失了一半的财富。

这还不算,关键是大华的商品和经济已经控制了江南大部分地区。

勐地撤出,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

最基本的油盐酱醋都没办法得到保证。

十多年的时间,大华早已将明王朝的小作坊挤垮。

如今民间常用的物资,都是由大华运输过来,或者是大华建立的工厂生产的。

全部撤出之后,那些有生产技术的,也一时间根本就无法重新恢复生产。

就算是能够小规模的生产,同样无法供应偌大的明王朝市场。

顷刻间这个经济链条就断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失去了保障。

最最夸张的,还是粮食的问题,大华已经在不经意间掌控了明王朝的粮食市场。

因为利益的关系,大明境内的士绅豪商地主阶层,将自家的田地全部改种大华需要的物资。

比如棉花、大豆、水果、烟草之类的,但这些东西他不能填饱肚子啊!

大华的撤出,原本定下的收购计划肯定是要泡汤了。

明王朝的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物资,全都积压在自家没法卖出去。

棉花这玩意儿,占据江南所有土地的一半,桑蚕占据三分之一,烟草占据五分之一。

光这三种东西,每年的产量就高达几千万吨,如今全都卖不出去,只能堆在家里。

粮食方面,自从大华开始介入明王朝的粮食市场,至今已经超过了十年的时间。

大量南洋的粮食运输到江南,价格那是便宜到不能再便宜。

自家种的粮食,还不如买大华的粮食算下来合算。

老百姓自然不会再费力去种植粮食。

但是大华的粮食突然没了,这些人要吃什么呢?

没得吃!棉花、烟草这东西也没法吃到肚子里。

要是真吃了,那估计直接就能将人给吃死。

是以,江南的粮价每天都翻着翻的往上涨。

在大华撤出金陵之前,金陵城的粮价是一斗五文钱。

到现在已经涨到了一斗五百文,就这还是有价无市。

上百万的老百姓,每天拎着粮袋子等在米粮铺门口。

祈求这些商家卖一些粮食,但商家的粮仓也是见底的。

他们原来都是采购大华的粮食出售。

如今大华撤走,粮食自然就没了货源。

光靠那点老本,自己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不够吃的。

缺粮,顿时成为明王朝最大的问题,谁都不敢让老百姓饿肚子。

这是历朝历代都要基本保障的,饿肚子就代表老百姓要造反的。

崇祯在宫中头大如斗,使劲的砸着自己的脑袋,不知道要怎么解决。

孙承宗和户部官员都立在殿中,谁都不敢说一句话,生怕惹怒了这位暴躁的帝王。

“粮食!粮食怎么解决?你们总要拿出个主意来,不然朝廷养着你们这些人干什么?”

崇祯将手上的奏章扔到地上,然后气冲冲的指着户部的官员大骂道。

“皇上暂且息怒,大华撤出,我大明的粮食遭遇极大的危机,如今整个国内都无粮,已经不是人力可为了!”

孙承宗低声劝慰道,他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种情况了。

至于新入阁的王象乾等人,都闭着眼睛装瞎子。

他们更没有办法解决当前的危机。

“那就去买!继续抄家,抄出来的银两去南洋采购!”

崇祯站在须发半白的孙承宗面前怒吼道。

“皇上,此事根本就做不到啊!”

孙承宗无奈的摇摇头,否定了崇祯的意见。

“如何做不到?我们有钱,难道南洋那些小国有粮还不卖吗?”

崇祯已经几乎快要失去理智,对于自家兄长提起来的首辅极为不满。

“皇上还请息怒,且容臣详细的禀告!自从万历年前辽东之战后,咱们大明就与华夏国签订了协议,双方互相的开放市场,如今算下来已经有十多年了!南洋那边也早已没了什么藩属国,吕宋、东番、婆罗洲、爪哇等国,早在辽东之战前就被大华派兵占据,如今都是大华的疆域;满剌加、苏门答喇等地也早已成为大华的后花园;安南在前些年被大华征服,如今是大华的安南府和升龙府;南掌、暹罗倒是还在,但全都被大华控制在手中。除了洞乌这个地方之外,整个南洋都在大华的控制之下,所以说去南洋买粮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孙承宗说着递上去一副大华疆域图。

崇祯看着上面偌大的疆域,当即就吓得有些犯傻。

怎么这张图他从来没见过,如今四面八方都已经被大华给包围了。

就这还不算,华夏帝国在北部已经进入极西之地,几乎占据整个北方。

向东的大海上,无数的岛屿都是大华的疆域,还有东部的那个新大陆。

这......他的对手竟然是疆域如此辽阔的大国吗?

崇祯到现在才知道华夏帝国有多么的大。

如今的疆域,就算是是个大明都比不上。

周边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上,基本上都被大华包围在里面。

西边有乌斯藏地到陕西一线,北边是如今大华驻军的北直隶,南边则是被围起来的广西、云南、洞乌等地,东边则是茫茫的大海,海上的所有能看到的岛屿,都是属于大华的疆土。

“为什么?为什么到现在才给朕看这个?我大明如今已经被封死在这里,你们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崇祯挥舞着大华的疆域图,对着站在殿中的阁臣和户部官员怒吼道。

孙承宗眼中闪过一抹失望的神色,这个信王还不如天启皇帝好辅左。

遇到事情就是一顿吼,所有的错误都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错。

坤舆万国图,在大明疆域内起码已经流传了数年的时间。

就连街头的小儿,都会冲着地图指点说上几句。

你堂堂一个信王,没见识到如此程度,还好意思骂别人吗?

天天嚷嚷着天朝大国,天天嚷嚷这朕是天子,就不知道睁开眼看看世界吗?

大明只不过偏安一隅罢了,整个天下广阔的很,比大明疆域大的也是比比皆是。

当年大华曾经提出,要与大明一起携手开拓世界,但被万历皇帝给否定了,满朝文武也完全不在乎。

也就是这几年,看到大华打下了大大的疆域,无数的物资如山海般进入大明的疆域。

才有不少的人眼红,组建船队进入南洋,与大华的商人一起做生意。

甚至在大明暗地里征集百姓,远渡重洋到大华的奥州大陆进行开拓。

说下来,在大明几乎没人不知道大华的实力强大、疆域辽阔。

甚至同为华夏子孙的他们,都为大华的壮举感到自豪和振奋。

怎么偏偏朱由检这位做皇帝的,竟然不清楚大华的实力?

他也只能叹了口气,躬身向崇祯皇帝承认错误。

不然还能怎么样呢?跟皇帝去顶牛吗?

说是他目光太狭窄吗?

那不就麻烦大了吗?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