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渡海南洋南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汤若望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走遍大华,找到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

很高大上的目标,面对这个目标连郑毅都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反驳。

对于汤若望个人来说,还是非常认可大华的各项制度的。

真正做到了将百姓放在心上,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各项的政策,也是最大限度的为华夏帝国和华夏子民来服务。

但在汤若望看来还是有些不够,华夏帝国对于其他非大华子民有些过于严苛。

大明百姓除外,汤若望也能理解,毕竟华夏帝国和明帝国都是同根同源,两者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但对于外族,尤其是正在征服地区或者征服时间较短的地区,那里的土着民族,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甚至在大华的铁蹄和屠刀下,到处都是血流成河,对于这一点汤若望毫不忌讳的直接说给郑毅听。

他觉得凡是人,都应该享有一样的权力,就算是不能保障他们的各项福利,也应该保障生存的平等。

郑毅也只能干笑几声,他何尝不希望这些生命能够平等,甚至全部都按照大华的标准给与他们待遇?

但是人家也得乐意啊,对于很多土着民族来说,大华对于他们就是敌人,面对的是他们的刀剑。

这样的情况下,郑毅为了保护大华子民安全和利益,也不得不下令对那些土着民族进行清剿。

征服从来没有太过和平的,郑毅清楚,就算汤若望也是非常了解的。

他不远万里来到东方,一路所见没有一个地方有平等存在。

只有进入了大华的本土疆域,才算是看见了平等的对待。

这里对于他这样的外来人,都能持着平等的态度。

比起这个世界大多数地方,已经算是极为难得了。

但作为传教士,也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汤若望的思想,早已从传播他们主的荣光,变为致力于改变全世界人类的命运而奋斗。

这个理想太过远大,就连郑毅都不敢拿出这句话来显摆,因为他也担心自己做不到。

不过还是认可汤若望,这是个伟大而纯粹的人,比起历史上的那个汤若望更加的伟大。

既然如此,郑毅也不会强求,亲手给汤若望一份手书,保证他在大华疆域内都会畅通无阻。

然后与汤若望分别,前往北冰洋沿岸巡视。

这已经不是郑毅第一次来到这个北地寒极。

第一次是几年前在北辽府登陆楚科奇地区。

看到那一片的雪白,也见到许多北极生活的人类。

楚科奇人,在大华官方文书上,如今称为夜叉人或者是北辽夜查人。

他们世代居住在北极沿岸的土地上,捕鱼、打猎,在寒冷的气候中安静的生活。

在大华征服这些地区后,夜叉人的生活也得到一定的改善,尤其是居住环境和生活物资。

大量的生活物资穿过茫茫丛林、越过高山河流、走过荒滩苔原到达北境。

让夜叉人也能享受到大华丰富的物资储备,和发展带来的红利。

同时也将几代人积存下来的物资卖到外面。

包括他们的海象牙、海象油和白熊皮等。

尤其是海象牙和白熊皮,在大华非常受欢迎。

可惜如今的捕猎受到大华的限制,不然他们肯定要大量的猎杀才行。

郑毅到来的时候,见到这边的夜叉人首领木罗莫西。

木罗莫西已经六十岁了,白胡子、白头发,脸倒是挺黑的。

见到郑毅这个皇帝,木罗莫西带领当地的木罗莫西五体投地大礼。

闹得郑毅都不好意思了,赶紧将他搀起来,询问生活如何,有什么需要的。

米罗莫西说哪哪都好,如今的日子比他们当初过得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别的不说,单一个让他们的孩子都能读书,这就值得他们全心回报。

木罗莫西有七个孙子,当地的人都比较能生,他自己就曾有十个孩子。

只不过最后成活的就三个,三个孩子给他留下七个孙子、六个孙女、

这些孩子如今大都在学堂读书,木罗莫西那真叫一个高兴啊。

孩子们每次和他聊天,他都震惊于孩子们学到的东西。

都是能够帮助他们的生活的,甚至学得好还能做官。

不过木罗莫西还是想让几个孩子做老师。

在这里的老师们也非常好。

但是环境确实也恶劣。

不是本地人受不了。

老师们实在太辛苦了。

其他方面,木罗莫西更是满意。

自从大华人来了之后,在这边都是公平交易。

他们捕猎的收获,都能够换取大量需要的生活物资。

尤其是防冻擦手油,已经让他们都离不开了。

吃的用的,比起原来也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木罗莫西觉得,神仙也不过就是这种日子。

他们住的房子,也是大华的官员帮助建立的。

比起原来的冰屋和木屋好的不止一星半点。

外面风雪再大,里面都是暖暖和和的。

最让老爷子的惊叹的是电力的应用。

电这玩意儿是去年才弄过来的。

使用的是煤作为燃料的火电。

他们家就用上了电灯这东西。

晚上一拉就亮了,实在太惊奇了。

木罗莫西跟郑毅聊的很开心,他们原本是不太欢迎大华人的。

觉得这些人是侵犯了他们的家园,打破了他们世世代代的安定生活。

甚至还想过要反抗,将这些大华人赶出去,不过都没有成功罢了。

短短的几年时间,大华就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木罗莫西对当初的想法感到惭愧,如今他们也都将自己当做大华人。

用他孙子的话来说,中原在唐朝年间,就对我们这里有过统治。

只不过后期中原混乱,才不得已放弃了北部的疆土。

既然本身就是一家人,那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再说他们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当郑毅说到最近几年的气候。

木罗莫西也有些伤感。

气候变化实在太大了。

苔原不停地后退,冰雪不停的向岸上侵蚀。

就连原本生活在海中的动物,都开始不断地向岸上迁移。

去年冬季,他们部落的气温竟然降到了零下七十多度。

要还是原来的老房子,他们一家人估计都要冻死。

郑毅知道小冰河已经是很严重了。

虽然不至于冻死多少人。

但环境绝对也算不上好。

郑毅来到这里,也是希望他们迁移到南边去。

那边的环境和气候要比这边好一些。

而且生活环境和就业条件也要更好。

木罗莫西答应了,不过他还打算呆在这里。

既然如今是大华的子民,就有责任为国守着土地。

若是人全都走了,那到时候这些土地要怎么办呢?

这边的气候是比较寒冷,但对于他来说也不算什么。

大不了每天少出几次门好了,打猎的东西足够他们吃上一年。

这里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夏季放在冰雪里,到第二年夏天依然能吃。

郑毅见此也没有多劝,就是吩咐当地的官员要照顾好大家的生活。

多储备一些煤炭和物资,让当地留守的百姓不会有生存的负担。

然后他从北山,沿着海岸前往北辽府的楚科奇地区。

之后又一路到勘察加才乘坐大船返程。

北辽府相比较北山府发展要更好一些。

这边工坊林立,采矿和木材加工、捕鱼等都发展的很好。

当前在北辽府生活的百姓,人数已经达到百万之众。

尤其是南部几座城,担负着与新大陆之间的中转站。

航运商贸极为发达,与南部的千岛群岛和倭国也是联系紧密。

甚至很多商品会通过倭国南下到东番和南洋诸地,加速了南北之间的交流。

郑毅巡视完毕,回到中京,立刻就再次沉入到各项事务的处理之中。

尤其是南洋地区来的奏章,他都不敢翻开去看。

看了也是那么回事,都是弹劾某些人的。

弹劾的是谁?当然是那几个经略使了。

南洋之南,确实不好收服啊!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