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西南攻略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与洞乌之战,在天启三年的十月正式拉开。

选择这个季节,也是洞乌诸地马上要进入旱季,适合大规模作战。

大明的能人绝对是不少的,仅凭人才上来说,洞乌根本就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明初傅友德、蓝玉扫清滇黔等地,就已经摸透了西南地区的气候,尤其是瘴疠之气对作战的影响。

永乐年间设立三宣六慰,同样一大批的当地人进入明朝廷担任基层官员,对这边的气候地理更加的熟悉。

黔国公府世镇云南,到现在已经二百多年,大明从来不会做无谓的举动,每一个决定都是有极深的含义。

大军出动,水军经瑞丽江南下,步军出腾冲,马军打先锋,二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扫清诸多洞乌据点。

又采用分化之计,改已经消亡的麓川土司为麓川卫,直扑孟密等地,打的洞乌军队节节败退。

此次大明出境作战,不光是用骑兵、步兵上场硬拼,光红衣大炮就带了数百门过来。

再加上大华支援的小钢炮,无论是攻坚还是野战,大明都比洞乌战有绝对的优势。

杨镐、李如樟等也都是经验丰富的名将,还有麻贵的子侄和黔国公世子沐睿等,也都堪称名将。

更有满桂、曹文诏等后期之秀参加,洞乌几乎不堪一击,大明军队气势昂扬的推进到宝井一带。

并且水军进入大金沙江(尹洛瓦底江),舰船如林,吓得洞乌的水军望风而逃,丝毫不敢抵抗。

腊月,孟密等地还是炎热无比,草木皆是翠绿,大明军队分成若干个小队分别向周边发动进攻。

朱由校的意图是彻底占领洞乌,那就必须要稳扎稳打,不能再如之前般直捣黄龙。

二十万大军,分成数百支小队,对周边的部落进行清扫,归降者生、忤逆者死。

古代的战争,从来不存在仁义一说,就算是大明对外的战争一样是如此。

有可能因为妇人之仁,造成整个局势的崩坏,这是作战之中的大忌。

因此大明南征,对于归顺的部落,自然是封官许愿,将青壮抽调入军队作战。

若是对大明阳奉阴违的,那大明的战刀也是明晃晃的,毫不留情的就会剁下去。

卢象升、袁崇焕等人也从各自的驻地出发,接手这些被征服的地区,安抚土司和民众,为大明稳定后方。

不过分兵也是个大忌,阿那毕隆的洞乌军也开始实施早已制定的作战计划,那就是丛林游击战。

四大智囊从得知大明出兵滇南之后,就开始制定作战计划,知道正面对抗绝对不会是大明的对手。

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利用中南半岛的雨林环境和地理优势对大明发动游击战。

正面战场则是让他隆驻守阿瓦,挡住明军的去路,小股部落对大明进行袭扰。

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让大明在广阔的雨林之中寸步难行。

不得不说这个策略是极为有效的,就算明军出发前做好应对计划也是一样。

曹文诏带领的一千人,在江头城一带就陷入了这样的战术泥沼之中。

他从腾冲出发,带着部队沿着大盈江直抵大金沙江,进入孟养土司作战。

孟养土司在十几年前被莽应龙攻破,当地的土司思氏流亡各地组建自救武装。

等到莽应里兵败,孟养土司再次回归,但没想到好景不长,洞乌又出了个阿那毕隆。

在孟养扶持了一个思氏的傀儡,同样也有一部分孟养思氏的后裔逃到干崖宣抚司求大明主持公道。

曹文诏这队就是汇合在干崖的孟养土司思祖夫妇进攻孟养,有思祖夫妇,总好过自己蒙头去打。

刚开始很顺利,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曹文诏很快就击败了洞乌扶持的傀儡土司。

可惜很快,曹文诏就收到了部队被袭击的消息,对方是洞乌和孟养的小股部队。

孟养处于大山之中,靠近后世那座名满天下,葬送十万远征军的野人山。

人家打游击这次也是一样,依靠周围的密林进行偷袭。

有一种极其怪异的吹箭,射出的是一种涂抹了某种植物汁液的短箭。

这种短箭只要刺破皮肤,很快就能让人中毒而死,端地是防不胜防。

询问了当地人曹文诏才知道,这种植物的枝叶竟然是传说中的见血封喉。

是一种产自热带地区的树木,只要树木的汁液触碰到伤口,几息就能要了人命。

曹文诏怒火冲天,但还是将派出的队伍收回来,让思祖夫妇组织当地人军队。

他知道跟洞乌这些人游击作战,他的士兵绝对不是对手,那就用当地人去回击。

当地人对这里的地形、地势、环境了如指掌,对方能偷袭他,当地人也能够偷袭对方。

思祖一脸为难的开始着手组建队伍,曹文诏甚至强征当地的青壮和健妇加入队伍。

在这里的妇人,甚至比起当地的青壮还要了解环境,既然如此为啥不让她们加入?

曹文诏这一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还真是效果不错,一个月来反杀对方数百人。

彻底的解决了孟养所在地区的洞乌势力,并且带领组建的当地土司兵南下,协助其他的队伍反游击。

袁崇焕等人得知曹文诏的策略,马上在征服地区命令土司建立队伍,这些队伍就是深入丛林,与洞乌的开展游击战的士兵作战,至于伤亡多少,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都是些土人而已,死了也就死了,不死他们还还不放心呢。

数万的土司军队被组织起来,划定区域对洞乌军队进行反偷袭。

一场场战斗在丛林中打响,无数当地的土着在悄无声息中葬身丛林。

熊廷弼亲自带着沐睿、杨镐等人兵围阿瓦城。

他隆带领象军出城作战,被大明炮火打的溃不成军。

只能据城坚守,希望以此阻挡大明军队的脚步,等待他兄长的支援。

阿瓦城地势险要,位于多条江水汇流之处,易守难攻,更是原来阿瓦王朝的都城。

大明初年在这里设置的是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对其进行羁縻统治,上千年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熊廷弼一战克洞乌象军后,就停住脚步对阿瓦城进行包围,他需要等待后方肃清残余,来汇合再行攻城。

说到这,他还得感谢下那所谓的大华,三百万担的军粮,让他根本就不用考虑速战速决的事情。

三百万担,足够百万人口吃上一整年,就算是行军消耗大,也足够佂西南的大军吃上三年有余。

有粮吃他着什么急?一年打不下来,第二年再打就是了,早晚还不得打下来吗?

熊廷弼想的很完善,这个策略也是和王象乾、沐昌祚等早已定下的。

打西南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就算是征服,也会造成很多的祸患。

在这样的地方平叛,可绝对不会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没看黔国公府成立二百多年,都没几年消停日子过吗?

那些土司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几乎年年打,烦得要死。

打败了他们,呲熘钻到林子里去了,去追吧容易被埋伏,不追又只能白费力气。

所以,这次征服洞乌之战,从头到尾,都是要以征服为目的,换句话说就是消耗当地的人口。

这是大华惯用的手段,消耗到一定程度就移民,等到汉人超过本地人了,自然也彻底征服了。

熊廷弼对大华这一招策略很推崇,若不是对方当初差点坑死他,他说不定还会去求教一番。

可惜各为其主,他熊廷弼注定与大华会是敌对,但不影响他将大华的招数用在洞乌这边。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