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呼伦贝尔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太极在议事厅中侃侃而谈,丝毫没有青涩和紧张。

甚至整个计划环环相扣,极为的细致和完善,让努尔哈赤也是心中大为满意。

从李朝与中原的联系,包括当前李朝和中原的局势,皇太极断定向李朝进攻是最好的时机。

壬辰倭乱之时,是面临这另外一国的入侵,所以明廷为了藩篱稳固,派兵去协助李朝打败倭国。

但是若建州越过鸭绿江对李朝进行攻击,只要能够稳扎稳打,不贪功冒进,以人口和土地为主的话。

明廷那边就算是知道了,最多也就是下一道旨意斥责几句,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不疼不痒。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李朝了,毕竟李朝的实力也还是不错的,军队数量也是很不少。

但是皇太极对建州八旗有信心,只要跟李朝玩游击战,一定会将他们打败。

只要蚕食的足够彻底、足够快,李朝的军队只会越大越弱。

反之,建州则是会越打越强,双方力量绝对发生逆转。

而有了李朝的人口和土地之后,建州可以训练成士兵。

如同汉八旗一样,将李朝的人变为朝八旗。

数量一旦足够多,就可以不惧于那郑毅。

当然,皇太极觉得击败关外军是别想了。

他们在发展,那郑毅一定也会继续发展。

而且看人口数量来说,关外军辖域的汉人数量是不断增长的。

至于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意外情况,皇太极本人也想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建州需要有个战略纵深来抵御未来的关外军。

这个纵深其实中原和西部的草原是最合适的。

不过他们建州却不能去往这两个方向发展。

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向东部进入到李朝。

李朝国境绵延数千里,而且三面临海、山林茂密。

能将李朝给占据一部分,他们建州就能站稳脚跟。

若是灭了李朝的话,他们就可以得到方圆万里的地盘。

加上李朝的几百上千万人口,他相信绝对能够让建州发展的很好。

就算他日那郑毅的关外军越过远山而来,他们也可以乘船渡海,前往倭国去发展。

这才是皇太极的打算,他就是要借鸡生蛋,以李朝强大建州的实力。

而不是将目光锁定在辽东这一片区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的话说完之后,整个议事厅鸦雀无声,就连努尔哈赤都呆住了。

没有一个人想到,竟然还可以这样的发展,听起来好有道理啊。

努尔哈赤最先反应过来,他拍着桌子大笑着站起来。

走到皇太极身边,一把将他抱在怀里拍起了后背。

“好!好!阿玛心中甚慰,像汉人说的那句话,阿玛也有了麒麟儿啊!我儿绝对不亚于那孙仲谋!”

努尔哈赤这话一出,议事厅马上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这位大汗还从来没有夸过某个儿子。

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最爱的就是三国,一本三国演义翻的是不能再翻了。

很多打仗的计谋,也都是从三国演义之中学到的。

他也最喜欢江东孙仲谋,有勇有谋堪称一代人杰。

今日皇太极的计划,让他有了种后继有人的感觉。

甚至将皇太极代入到孙仲谋的角色之中。

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了。

“多谢阿玛夸奖,儿臣还需磨砺才是!”

皇太极不敢恃宠而骄,赶紧谦虚的说道。

“没错,还需要磨炼,不过阿玛相信你会成材的!何和礼、杨古利、阿巴泰、皇太极听令!”

“请大汗下令!”所有人自然都知道努尔哈赤点将是什么个意思。

“着何和礼为主将,杨古利为副将,阿巴泰、皇太极辅助。调集正黄、镶黄、正白、镶白四旗兵力为你们听用,一个月后越过鸭绿江,你们可有问题?”

“奴才/儿臣遵命!”

努尔哈赤满意的点点头。

然后看向费英东,“和那郑毅和谈的事情就交给你吧,我亲自去和辽东的人的谈,然后准备厚礼,秋季赶赴京城向明廷进贡,看来一时半会还是无法摆脱明廷啊!”

“奴才遵命,大汗还请放心,费英东定将此事做好!”

努尔哈赤点点头,将事情交待下去他也安心了。

郑毅此时还不清楚努尔哈赤的谋划,就算知道他也只是会报之一笑。

最多称赞一句有眼光,皇太极果真还是那个睿智聪慧的黑八。

他现在人在明朝设立的木河卫附近,也就是后世的漠/河城位置。

这里曾经是后世最北端的地方,不过在这个时空啥也不是,一片大兴安岭北麓的荒地。

他转了一圈,决定还是不再这边设城了,毕竟后世是没有办法,只能在这里建座城出来。

他现在拥有南北两岸的土地,何必非得在这里折腾,大不了找个地方还是叫漠/河好了。

郑毅从长安向西,在呼玛建立了呼玛城,然后沿着周正开出来的道路继续向西进发。

周正是关外第二军指挥使,带着两万多人沿江向西拓展,此时已经到呼伦贝尔了。

有几个不大的索伦部落,当初很多都在暴雪期间迁移到长安附近了。

剩下的这些对于汉人也没有什么不满,甚至希望汉人还管他们。

毕竟归附汉人就会送房子送粮食,早就已经传遍了方圆几百里。

他们又不是努尔哈赤那种一方霸主,有啥理由不同意归附汉人?

呼玛以西的大部分地区,郑毅划给了刚刚才确定编制的凉州府。

此处荒凉无比,叫做凉州也没什么不可以,反而是比较贴切。

南岸是大兴安岭的北麓、北岸是外兴安岭的南部。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原始的小部落生活。

元朝之前称之为林中百姓。

后来也就成了索伦部人。

其实更准确的说是鄂伦春人。

和鄂温克还不太一样,鄂温克游牧渔猎为主,鄂伦春以打猎为主。

在黑龙江下游那边,鄂伦春族的一般被称为使鹿部落。

因为他们有一手驯鹿的绝活,能够小规模养殖驯鹿。

商州府、夏州府和镇远府,有着许多的驯鹿养殖场。

都是招募的使鹿部人去管理,他们学的比别人更快。

这边和那边的使鹿部有啥关系,郑毅也是在闹不清楚。

可能数百上千年前,都是一个老祖宗吧,或许是有亲戚的。

未来等到铁路修通到这边,两边的鄂伦春也可以认识一下。

他们语言风俗相同,应该是慢慢的能找到互相之间的联系。

包括苦夷岛北部,也有几个部落属于使鹿部的人。

不过现在发展的很好,愿不愿意找亲戚谁知道呢。

东洲岛的经济是发展最好的,毕竟是郑毅起家之地。

排在第二的就是伯力城,单独属于郑毅的直辖,又坐拥中心之地。

第三是魏州岛,也就是原来的虾夷岛,以环境气候优异和对倭贸易取胜。

第四是东周府,这边紧靠伯力,还有三江平原,发展的也是相当不错。

第五是鲁东府,也就是沿岸地区,以港口运输发展的还算不错。

再往后排就没啥可排的了,大多数都差不多,要么环境不好,要么时间还短。

不过郑毅相信,不出三年,汉州、秦州、唐州包括吴江府肯定会后来居上。

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实在是太好了。

这样要是都发展不起来,郑毅也只能说太笨。

要知道后世东北,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华夏的骄傲。

说回到凉州府,这里从呼玛向西,郑毅在江北立了一座城,就是雅克萨的位置,简化为雅克城。

暂时让凉州府的各级在这里先行办起来,等到周正征服呼伦贝尔,还是将凉州迁到满/洲里去。

那边的无论是环境气候,还是人口数量、发展潜力都要远远的超过这边。

再说北部精奇里江一带有西周府管理,凉州府这边也没有必要太靠北。

呼伦贝尔早已乱成了一团,周正就像是闯进羊群的狮子。

将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几个部落给搅的是天翻地覆。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