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葛林稳定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伯庸拉着郑毅和康红姑私下聊天暂且不说,大多数也是人家一家人的私密话。

郑毅当天就休息在康家庄,快要睡着的时候,康红姑悄悄的走了进来,一下子就扑倒他的怀中。

两人之间什么话都不用说,行动就足够代表任何一切了,康红姑的彻底放开让郑毅也差点吃不消。

第二日,康红姑一身男装,将头发盘在头顶上,穿着一袭男款的青衫,在康伯庸的带领下祭拜了祖先。

正好老六康云奇也回来了,带着族中众人给新族长见礼,仪式进行的很繁琐也很顺利。

郑毅带着人到祠堂这边来站堂都没用上,看了半天这种那种的仪式,差点睡着。

康红姑继任了康家族长,就等于是成为了康家的当家人,或者是四姓话事人。

只不过葛林四姓因为理念的原因,这个小的联盟几乎是已经土崩瓦解了。

想要将四姓重新组合起来,对于康红姑来说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徐家族长死了,徐虎这个少族长废了,好在徐卫东还有几个儿子。

只是也需要时间去梳理好徐家自己的事情才行。

崔家,只剩下孤儿寡母,空有名义却无法掌管崔家一门。

王家在康徐两家的逼迫之下,迁移到艾勿垄湖那边生活,很久不跟其他三姓来往了。

这些都需要康红姑上任之后去一一解决,当然郑毅自然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葛林四姓加上一些杂姓,差不多有两三千人的规模。

这还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也是不小的力量。

同是汉人,郑毅自然不会不管他们。

葛林这边也有相应地田地开垦。

另外就是物产也十分丰富。

值得郑毅去争取一下。

外东北这边少不了当地汉人,他们长年生活在这里,对于这里的情况很熟悉,也是非常好的帮手。

再说大家都是同宗同源,起码大部分的汉人对于汉人还是有天然的亲近感的。

未来在这块地方做出一番事业,也需要当地这些汉人的协助。

康红姑正式接任族长,宣布的第一条就是服从郑毅管理。

他这个内外三江大都督的名义还真是用上了。

就算有不信的也不会傻到明着去质询。

没见康仲醒父子俩的下场吗?

是大都督还是匪首有区别吗?

让叫啥就叫啥呗,王天雷还能自封个将军呢!

处理完康家的事情,康红姑陪着郑毅在附近逛了逛。

然后第二天就在郑毅和康云奇的陪同下前往了徐家。

徐家的村子距离康家庄不远,也就只有二里多地的样子。

村子不算太大,也有数百口子人,他们到的时候徐家还在讨论谁做族长。

徐卫东死了,徐虎成为废人被带回来,徐家定好的继承人等于是没戏了。

虽然徐卫东有好几个儿子,老二徐英也已经成年,但长期在徐虎的压制下没什么表现机会。

没有表现机会自然支持的人就少,支持的人少其他人就会动心思,徐家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

二房徐卫远就在努力的争取这个族长之位,长房没了自然也该轮到他们二房出头了。

可是族中很多人并不认可长房没了,毕竟徐英还在,徐英还有两个弟弟徐右和许放。

长房四子,死了一个还有仨,怎么能叫做没了呢?

两边的支持者就在那里拉起了锯,谁也不服谁!

康红姑到来之后,徐家就好找到了主心骨。

康家历来作为四姓之首,平时也有很大的话语权。

再说还有郑毅带着两百火枪营的战士,这可是力量上的莫大威慑。

长房的徐英与康红姑一向关系不错,康红姑明确表态支持徐英继承徐家族长之位。

徐卫远对此也无话可说,他倒是想反对,但是胳膊也拧不过大腿。

徐家的事情就算是定了下来,因为徐卫东已死,徐英当天就祭拜祖先继承了族长之位。

在这里呆了一晚上,徐英也尽力的与郑毅交好,酒后还吐露许多郑毅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说徐家的徐虎当年追求红姑很多,康伯庸还差点将红姑许配给他等等。

弄得康红姑当天晚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安抚住吃醋的郑毅。

柔情蜜意自不必说,青年男女食髓知味,都是正常的操作。

崔家庄在靠西一些的位置,崔家长房的二娘是康红姑的闺蜜。

崔二娘闺名唤作秀云,也是个长相很清秀的姑娘。

自从崔家族长崔勇去世之后,就是崔秀云撑着长房。

十九岁的年纪还没有婚配,照顾寡母和幼弟。

本来情况很糟糕,权力大多都被其他房分走了。

康红姑到来之后,火枪营和康家的双重威慑之下。

那些崔家各房也不得不低下头,承认崔家幼子崔浩的族长之位。

康红姑当夜没有陪着郑毅,而是跟崔秀云休息在一起,闺蜜自然少不了体己话要说。

至于说的什么郑毅就不知道了,他辗转反侧很久才睡着,不过第二天崔秀云看到他就有些脸红。

闹得郑毅也有点迷湖,他又算不上什么决定帅哥、鲜肉,看到他有啥可脸红的呢?

最后是王家,王家和其他三姓闹翻了五六年,对于康红姑也是不冷不热的。

还是郑毅将带来的一些东西送给了王家一族,才让王家的态度稍微缓和。

误会自然是要解释清楚的,康红姑将这些年康家的变故说了一番。

四姓同气连枝,王家的族长王志远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

当初就是对徐家不满意,对康伯庸的懦弱不满意。

如今康家女婿这么大本事,康家也换了新族长。

王志远表示四姓毕竟是一家,以后大家多走动一番,慢慢也就好了。

再说四姓之间也有姻亲关系存在,总不能因为族里的事情让族人亲情也断了。

一番话也算是很明事理,郑毅就做了个和事老,越好两天之后在康家庄聚一次。

大家将话说明白也就好了,对此王志远也表示认可。

随后两天,又走了葛林杂姓的七八个村落。

这些村子听说四姓和好也是松了口气。

前些年四姓互相压榨,让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葛林卫整个区域也是弄得鸡飞狗跳的。

好在现在大家没事了,他们也安心了。

康家庄聚会,几乎每个村、每个姓氏的当家人都来了,康伯庸也向诸多的当家人赔罪,卸任了康家族长之后,康伯庸也是一身轻松,大家说开了也就没什么了,带来的鹿奶酒几乎被消耗一空。

郑毅在聚会上表示说,要整合汉人和各族的力量,打造外三江的和平时代。

对此各姓也纷纷给与支持,恭维康伯庸找了个好女婿,让老头儿高兴之下喝多了。

在康家这边呆了十来日,郑毅和康红姑每日如胶似漆,康伯庸自然也提不出反对意见。

两人的事情就算是定了下来,不过康伯庸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自家闺女做不了妻,让他也是生了好几天闷气。

正妻的位置无论是郑毅还是康红姑,都知道是给纪灵昀留的,就算是康红姑捷足先登,提前纪灵昀和郑毅有了深入交流,她也不可能抢下纪灵昀的位置,这是三个人都心照不宣的事情,只能去尽量给康伯庸做思想工作。

明朝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妻多妾制,在大多数人眼里其实妻和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康伯庸明白这个道理,自然是不愿意自家女儿做妾了,做妾跟做妻的根本就地位不平等。

如果妾犯了错误,妻子是可以自行惩罚的,甚至将妾赶出家门都不是什么问题。

郑毅一再的保证,在他这里没有妻妾之分,才算是康伯庸勉强的点了头。

不点头又能怎么样呢?生米都煮成粘窝窝了,不同意也是白搭。

一切事情定下来之后,郑毅准备启程返回夏州区。

康红姑带着康家几个好手跟着一起回去。

不过相信很快就能够再次见面。

因为夏州区已经派人南下了!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