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村庄成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朱啊,这桥真的能这么造?”

不光郑毅,就连张桂芳和鲁大成也觉得不敢相信。

倒不是朱功亮造出来的不是桥,而是这桥有点太对付事儿。

完全就是木头搭起来的,整座桥身用不到一根铁钉。

用朱功亮的话,这座桥最多两天就能造出来。

但是看着这样的桥,郑毅有点怀疑能不能走?

最后朱功亮保证,这桥绝对比想象的要牢固。

郑毅才算是点头答应下来,朱功亮就启动了造桥工程。

无数的树木被运到河边,然后被朱功亮等人按照尺寸锯成长短不一的木料。

河的两边也树立起高高的木架,上面挂着木头做成的滑轮组。

郑毅看到滑轮组,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伟大。

现在这条件就把滑轮组玩的这么熘儿,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术业果然有专攻,造桥修筑还得讲究个专业。

营造坊培训花钱是多了点,但结果也是非常良心的。

滑轮组搭建好之后,又搭建了两座简易木头吊车,就是杠杆原理的。

修桥工程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两侧同时悬吊锯好的木料到河上。

这些木料开始编织在一起,没错,就是用木料编织。

刚看到图的时候郑毅还不明白。

但是看到操作,他才了解朱功亮要造的是座什么桥。

北宋张择端画过一副《清明上河图》,其中有一座桥是整幅图的画眼。

那座桥的名字叫做“虹桥”,朱功亮要造的就是一座虹桥。

全程不用一根铆钉,就是用木材开出简单的榫头。

将这些木料按照顺序搭在一起,就像搭积木一样。

横梁和纵木互相受力,保证这座桥的承重能力。

一天的时间,这座桥的主体结构已经出来了。

第二日的时候,在主体结构上铺设桥面龙骨。

然后将提前就准备好的木板,一块块的铺在上面。

还没等天黑,这座编梁木拱桥就出现在河面上。

两日的时间,一座横跨超过十米的木桥。

全程没有用一根铆钉、一根桥柱。

就这么出现在大家眼前。

听起来就像是变戏法。

但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郑毅等人上去试验的时候,发现这座桥非常稳固,承重能力完全不需要担心,足够现阶段运送材料等使用,造船厂终于可以建起来了。

郑毅选择了一位有造船经验的平民梅士芳作为船厂负责人。

又安排了三十名不错的好手作为船厂的工人。

付出能量在船厂培训后就开始打造起渔船。

剩下的几天中,郑毅也抽时间将剩余附属建筑全都建出来。

一座采矿场,抽出精工坊二十余人配备二十名新人加入。

一座精冶炼坊,负责金属矿物的冶炼和合金材料的冶炼。

这两座算是精工坊的配套产业,采矿场培养出探矿、开矿、采矿等人才,为精工坊和村子提供原料层面的支撑,冶炼坊则是负责按照炼制合金钢等金属。

而精工坊只需要按照操作规程,去将金属加工成各类器具就可以了。

精作坊、营造坊、造船厂也都出来了,其中营造坊已经展示了力量,那些木屋和虹桥就是成果。如今村子里的基础建设,全都是营造坊接手来做。

精作坊则更多是去制造弓箭和生活需要的器具。

步兵营也完成了升级,升级后的步兵营出现两座附属建筑,一座是骑兵营、一座是军演所,军演所是培训步兵和骑兵将领和研发军械用的。

粮食铺最后也完成了升级,出现了两座附属建筑养殖场和捕鱼场。

养殖场可以养殖禽畜,不过想要大规模发展养殖,怎么也得明年开春之后了。

现在能够养起来的,也就是抓过来那些野鸡、飞龙、水鸭子等东西。

还有那些一时吃不到的马鹿、麋鹿等动物。

兔子狐狸这些小型动物养不了。

除非给他们塞到铁笼子里。

不然都得挖洞跑出去不可。

捕鱼场可以培训捕鱼的技能和常识,对现在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鲁大成等人作为第一批的捕鱼场人员,已经开始在海上捕鱼。

等到造船厂出来渔船,轻工坊生产出渔网来。

那捕鱼队就可以实现质的飞跃了。

凭借苦夷岛海里的资源。

捕鱼队根本不用愁没得抓。

郑毅心心念念的蔬菜种植这次还是没有出来。

不过出来也没多大作用,苦夷岛种菜......

除非是搞出蔬菜大棚才有可能。

复兴号基地车还会继续升级。

或许下次蔬菜大棚技术就有了。

他倒是也想自己发展大棚技术。

但是一没塑料布,二搞不来玻璃。

那能做出个粑粑大棚来?

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最后是学堂、鸽舍、商站。

学堂已经有必要弄出来了。

如今这边有二十多个孩子。

最小的五岁,马上该上学的年纪。

而且如今上千人的华夏村,让郑毅自己管也管不过来。

起码需要配上两三个助手,负责民政事务的管理才行。

学堂正好也是做这件事的,既能培训老师,也能培训行政人员。

属于学校和行政管理学院或者干部培训班的结合体。

建设好之后,郑毅首先培训出两名老师和两名助理。

老师负责教授孩子们和平民知识,助理协助他管理村庄。

鸽舍这边建设好之后,也培训了两名专门的负责人。

其中就有那位“玩鸟高手”的康大爷。

老爷子很高兴的就接了这个任务。

不过暂时来说分基地没有建。

鸽舍对华夏村的用处不大。

除非抓到两只海东青耍耍。

这段时间海东青他也见了。

挺漂亮的一种中型猎隼。

不过想抓住有点儿困难。

那玩意儿飞得太高了。

不过康大爷却说,很快就能给他搞来海东青。

郑毅也就是笑笑,真搞来他倒想尝尝味道如何?

话说烤海东青肯定比烤鸡的味道要好些吧?

一切走上了正轨,每日都会巡视各个作坊。

看看王德邦那边负责的生产情况如何。

盯一下陈婆婆的冬衣制作情况。

然后看看木屋什么时候建完。

还有就是步兵营的训练如何。

没事去食堂啃一只帝王蟹。

小日子过得其实挺舒坦的。

复兴号基地车这边,能量还在持续的增加。

每当积累到一定程度,郑毅就会培训一批人进到各个工坊。

或者用能量召集一批平民出来,补充到华夏村建设中。

一千多口子人,在后世也是个比较大的村庄了。

华夏村如今绝对是能量慢慢抓生产。

在后世评个美丽村庄也不很困难。

剩下的就是建设分基地的事情。

他现在还有个分基地的名额。

不过他想等探矿队找到煤矿和铁矿再建设。

如今探矿队在一队人的保护下已经南下。

应该不久就能找到他所说的那地方。

到时候再去建设分基地会比较好。

现在的重点是攒钱.......不,攒能量。

好直接将分基地和一应建筑升到二级。

郑毅算了下,前前后后需要百来万。

现在他的能量还差着一大截呢。

“首领,您看我们搞来了什么?”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