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波涛汹涌的大汉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得知白波准备起义后,各地都纷纷开始响应。

青州的某座山头,管亥看向身后的粮仓,看着已经堆积到仓外的粮食,管亥满意的笑了。

随后,扭回身看向众人,大声喊道。

“诸位,如今咱们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宦官族人霸占,当年大贤良师带领咱们反抗了一次,但是失败了。

如今,经过长达四年的准备,我管亥,将带领你们完成当初大贤良师没有完成的遗愿。

我们这些人都是在最残酷的战场,最残酷的环境下活下来的黄巾!

咱们现在已经很悲惨了,难道你们还要继续悲惨下去吗?老有所依,幼有所教,耕有田,居有宅...

既然贫富不均,今天我管亥,就为汝辈均之。

既然田地没有,今天我管亥,就为汝辈分之。

既然税收沉重,今天我管亥,就为汝辈免之。

既然汝辈看官吏不顺眼,那么,今天就让咱们将其杀之。”

说完,管亥抽出背上大刀,刀尖直指县城,大吼道。

“随我杀官。”

青州黄巾复起。

....

其余黄巾余孽的疯狂摇摆,见黄巾势大后,这群余孽纷纷高举黄巾旗帜,准备反汉。

汝南、颍川、荆州、益州、徐州...

....

随着天下大乱的开始,大汉内部,也就是大汉那些朝官,他们有了一些别的想法。

不过这事还得从二月初说起。

随着黄巾不断复起,朝廷那里是焦头烂额,刘宏现在脑袋都快炸了,要不是江山是自己坐的,他现在都想跑路了。

....

连大汉皇帝如今都在想跑路,可见这朝廷内部,那真所谓是人心惶惶。

其中又以刘焉为跑路派的杰出代表...

作为皇族子弟,一开始刘焉是在朝廷中央混的...

官位不高,九卿太常...

此时的刘焉在府邸摆好酒宴,与那些投奔他的门客,互相敬酒,大吃大喝起来。

“唉!”

酒席过半,就听刘焉叹息了一声。

其中一位门客端着酒碗站起身,走到刘焉近前,谄媚道。

“太常因何叹息?当今天下还有值得太常烦扰之事?”

刘焉抬起头,看着面前这个路人甲,看了半天...

自己居然连门客都不认识...

想到这,刘焉站起身,缓缓走到厅堂中间,轻声道。

“当今朝廷宦官当道,斗争日益激烈,宦官与外戚,宦官与陛下,陛下与外戚,相互之间斗的是不可开交,而卖官鬻爵之事更是天天发生,去西园捐钱的车队,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前一阵,曹嵩捐献了亿钱,换得太尉之职。

那可是三公啊,居然亿钱就卖了...

咱们这些人,努力奋斗一辈子,求而不得的职位,原来只值亿钱...

现如今,整个大汉就像一个上下全是窟窿的大船,乌烟瘴气,摇摇欲坠。

朝廷在继续这么胡搞下去,迟早要出事儿啊,到时候我作为刘氏子孙,免不得要替大汉堵一堵窟窿。

但我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到时还少不得让各位在背后帮扶一把。”

刘焉场面话说完后,诸位门客的各种马屁接踵而来。

什么,刘太常忧国忧民之心,真让那群虫豸感到惭愧...

什么,刘太常品行如此高洁,只能屈居于九卿之位,实属天下之憾...

....

都把刘焉吹的有些飘了,恨不能提三尺剑,杀进皇宫,将张让等人狗头斩下,悬挂于城墙之上,顺便站在大殿之中,指着皇位上的刘宏,破口大骂,吐沫星子直接喷他脸上。

呼!呼!

一阵寒风吹来,将刘焉的忠臣梦吹散了。

看着有些凌乱的大厅,刘焉叹息了一声,随后看着西园方向,忍不住喃喃自语道。

“如今天下大乱,只有我这种大汉的栋梁、刘宏的后盾,才能镇压的住场面啊。”

想到这,刘焉转身就去了书房,打算看一看,现如今这天下,哪里最混乱,到时候赶紧过去镇压局面。

....

到了书房,摊开大汉舆图,对比着手中的情报,刘焉皱眉了许久,嘴里嘀咕道。

“自二月以来。

青州叛乱七十余起....不去,不去,如今青州还不够乱,我去坐镇青州,有些浪费了。

冀州叛乱五十余起....不去,不去,这特么简直是太平盛世啊。

徐州叛乱六十余起....不去,不去,地方官府足以镇压叛乱,我去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凉州叛乱二百七十余起....嘶...”

刘焉看到这里,直接将凉州给略过去了,整个大汉就凉州那么一个奇葩,太平年月,凉州叛乱动不动就十位数起步,更别说如今这动荡年月了。

凉州刺史耿鄙,上任月余不到,就尸首分离了,去那破地,不是傻子就是疯子。

随后刘焉继续往下看去。

【益州叛乱十余起....这地倒也还行,够乱,够黑暗,先留下来当参考。

荆州叛乱十余起....这地倒也不错,只不过听说长沙太守孙坚脑子不好使,居然有杀官的想法,前一阵还听说其不经上报,擅自砍杀它郡官员....】

刘焉对于刺头一向反感,尤其是这种手握重兵的刺头,那更是超级反感。

随后,当刘焉继续往下看的时候,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忍不住叹息道。

“大汉居然还有如此邪恶之地?”

只见情报上写着。

【中平元年(184),交州发生叛乱一起,贼匪抢占山头七起,经过为期半月的行动,成功的被士家镇压了下去。】

【中平二年(185),交州境内,无任何贼匪,叛军...】

【中平三年,交州境内,发生三起贼匪聚集事件,被士家强势镇压...】

【中平四年(187),交州境内,无任何贼匪,叛乱之事发生,交州刺史收拢荆、扬流民过万,其中不乏闻名天下的隐士,名士。

那些避乱交州的名士,对于交州境内的和平稳定,很是满意,对于交州刺史,更是大加称颂。

就在今年末,当今陛下将交州刺史调往洛阳,准备委已重任,现如今,交州暂由士家掌管。】

....

由于交州离中原太远,关于那里的情报,洛阳这里半年才能收到一次,今年(188)的最新情报还没传递过来。

不过想来今年交州即使叛乱再多,也多不到哪去。

在看到交州如此混乱、黑暗,民不聊生,且叛乱时有发生,缺乏坐镇的刺史后,刘焉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他现在已经打算收拾行李,坐镇交州去了。

只不过交州乃蛮荒之地,本土世家【士家】势力有些太大了,刘焉对士家也是有所了解的,说他是整个交州的土皇帝也毫不夸张。

只要士家对自己不满意,那是说架空就架空,都不用和皇帝打招呼的,甚至担任交州刺史期间,如果不顺士家心意的话,很容易死在任上。

自己要想坐稳交州刺史的位置,且不受士家干扰,这手里必须要有兵权和财政大权...

但特么除了凉州刺史...

哪个刺史手里有兵权啊...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