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落 败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往前走了半晌,已经累得筋疲力竭,陆青下令稍事休息,我们都翻身下马,一屁股坐在冰冷的地上,大口喘着气,个个脸上余悸未平,谁都没吱声。

我颓然地抬头仰望着灰白的天空,老天为什么不开眼呢,让我们要受如此的折磨,刚才血淋淋的激战场面,我不忍回想,感觉快到窒息,那令人发指的梁帝朱友桢怎么还不遭天谴呢?真是不公平,我心里越发的忿忿不平。还有母乙,不知他现在怎样了,有没有受伤?

休息了片刻,我们起身上马,继续往北走,不知陆青带我们究竟要去哪?

“陆青,我们现在要去哪儿?”我愣愣地问道。

“小姐,你们暂时回陈州吧,那里毕竟是我们的大本营,我想那里一时半会应该是安全的。”陆青神情落寞地说道。

回陈州?这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可眼下除了陈州,我们还能去哪儿?

“可……这也不是回陈州的路啊?”我四下看看,又疑惑地问道,回陈州应该往南走,这是往西去呀。

“哦,我们绕路走,以防有人追踪。”他谨慎地说道。

噢,我默默点头,现在的我们就像过街老鼠,还得偷偷摸摸地行进,唉,奸人世道,好人难当啊,心里无奈地叹气,已苦涩地说不出什么滋味。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程,突然,远远地看见前面隐约像有大队的人马往这里涌过来,地上隐隐传来闷闷的马蹄声,陆青的脸色一变,“快,找地方先躲起来。”他大声地命令道。

正好前方不远处,有个光秃秃的小山包,我们人马不多暂时可以掩藏一下,匆忙催促着马儿快跑几步,我们全都躲在小山后面,大气不敢出,听那嘈杂的马蹄声越来越近,看来人马还不少,这大梁得到消息太快了吧,又从哪调来这么多人马堵我们?心里郁闷地想。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从这条路走?”我悄声问身边的陆青。

陆青怔怔地摇摇头,也很诧异。

唉,看来人要是点背,喝水都塞牙缝。

那边的人马越来越近,我的心也提到了噪子眼,心 “砰砰”跳地厉害,偷望了一眼,人马还不少,最少有万数,我们才有五六百人,怎么能和他们相抗衡?

渐渐近了,我定睛一看,走在前面的人得有三十多岁,面目可憎,身材粗壮,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气模样坐在马背上,看样子是领头的,后面的人马紧随其后,拖拖沓沓地朝这边走来,我又自然地将目光又往后瞄了几眼,呃?我突然间呆住了,在人群中竟发现一个熟悉的人影,是董乙在他们中间,不会吧,难道我眼花了?又睁大眼睛仔细地看了看,没错,是董乙,怎么会是他,难道这是山西李克用的军队?

我愣愣地看看陆青,他也一脸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场面,看样子他不知所以然。

“看,董乙在那里。”我小声地对陆青说道。

“嗯,我看到了。”他愣声说道,“不过,会不会不是救兵,是引狼入室?”他又小心地说道。

“应该不是吧,你看董乙神色轻松,并没被困,看来董乙这次是成功达成联盟,李克用同意跟咱们联合,来出兵来援助我们的。”我一一分析道。

“也是。”他也点头应道。

“那我们赶快出去吧,不用躲了。”我又说道。

“好。”陆青点点头,朝后面的人使了个眼色。

“呼啦”一下子,我们一队人从山包后面,涌了出来。

“什么人!”对面领头的人大喝一声,拨出了剑,后面的人都吓了一跳,停了下来,“刷刷”也跟着抄起了家伙。

“二师兄,是我们。”陆青朝董乙喊了一声。

“陆师弟,怎么是你们?!”董乙惊讶地喊道,朝我们冲了过来。

两个人激动地抱在一起,董乙一转眼见到我一愣,松开了陆青。

“呵呵……”我朝他干笑了两声,不知说什么。

“你怎么在这儿?大师兄呢?”董乙急急地问我们。

“二师兄,对不起,大师兄让我护送小姐先出来,他现在城外跟大染的军他交战,不知战况现在如何,我们冲出来的时候,情况不容乐观……”陆青眼圈突然一红,没有再说下去。

“什么?”董乙听到陆青的话,急得跳了起来,“啊,怎么会这样,我们现在马上回去。”

正当我们三个说话的当空,那个领头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粗声粗气地说道,“董兄弟,这是你们摩尼教的人?”

“哦,是。”董乙转眼对他说道。

“好,好,都收了剑吧,是自己人。”那人又对后面的人喊了一句。

那些人听到命令,顺从地收了各自的家伙。

“来,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董乙又开口说道,“这位是石将军,晋王手下的得力干将,这次晋王派他带领二万精兵与我们共同对抗大梁。”

那人听到董乙的介绍,向我们微一躬手,“石敬瑭见过各位。”他的口气十分傲慢和无礼,简直目中无人。

算了,谁让我们有救于他呢?何必那么斤斤计较呢,刚才他说叫什么?石敬瑭,心里有丝明了,原来是他,那个在历史上留下可耻笑柄的“儿皇帝”。

“在下陆青见过石将军。”陆青恭敬地对他说道。

他象征性地点头,应付了一下,转眼看到我,紧盯着我看。

“凌初雪见过大人。”我也应景似的说了一句。

听到我的声音,他愣了一下,没想到我是个女的,一身铠甲,身上还有斑斑血迹,见石敬瑭愣神地看着我,董乙立即开口说道,“这是我们的师妹。”

他听到董乙的话,还是不能理解地,但点了点头,没再看我。

“石将军,我们赶快赶路吧,救我们大师兄要紧。”董乙急忙说道。

“嗯。”他应了一句,吩咐下面继续向前,我们也调转马头,又向城奔了回去。

母乙,你千万要顶住,我们这就回来营救你们,一定要顶住啊,我坐在马背上,心里默念着。

没想到回程的路竟这么漫长,加上那个石敬瑭又磨磨蹭蹭,不肯加快速度,只得慢吞吞地前行,我和董乙、陆青他们都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回去,但他们却毫不关心,我行我素,不紧不慢,迈着四方步往前走。

终于,又回到了鄢陵城,已是傍晚时分,城外的空地上还有未来得及掩埋的尸首,血肉模糊,空气中的血腥味还未散去,仿佛被这寒冷的气流冻住一样,让人不寒而栗,看来战事已经结束,可到处找不到母乙的踪影,他哪儿去了,不会真的……我的心不由得一颤,不敢再想下去,不会的,一定不会有事的,我在心里自我安慰着,可手却不听使唤地哆嗦着。

董乙和母乙已慌忙下了马,焦急地在一堆堆的尸首中寻找着他的踪影,我也踉呛下了马,但却怎么也不敢去看那些尸首,那些人死时的模样让我胆战心惊,不管他是大梁的人还是我们的人,他们终究是一条生命,可就这样为了双方至高无上的权力成了各自的牺牲品,他们又有什么罪过?

“大师兄,大师兄……”董乙、陆青等人寻来寻去也没找到什么,着急地大声喊道。

半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找到,没找到也许就是好消息,此时如果他们真的扒出母乙血淋淋的尸首,那我真不知要如何面对,心里顿时燃起一希望,我抬头望望鄢陵城,此时城门紧闭,城墙上高高地挂着一面旗帜,一个大大的“梁”字赫然入眼,鄢陵城真是失守了。那母乙到哪去了,不会真的……,我呆呆地望着城门出神。

“师妹,师妹……”董乙不知什么时候到我身边,碰了我一下。

“噢,什么事?”我回过神来,问道。

“大师兄有消息了,他应该没事。”他脸上挂着一丝喜色。

“真的?你怎么知道?”我问道。

“真的,刚才我们发现还有一个侍卫,他说的。”他又道。

“啊,真的,太好了。”我终于稍松了口气,看来历史的记载还是有点偏差的,摩尼起义没有全部被俘,押解大梁,我们不是好好的,不是吗?

一会儿,陆青和几个侍卫扶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向我们走过来,“大师兄,真的没事?”我盯着他问道。

“是,属下见他受了伤,带着几个人向那儿退了过去,当时我正被人砍了一刀,晕了过去。”他说着用手指了指北面。

啊,他受伤了?伤得严不严重?我心里十分着急,一定要找到他,刚才那侍卫说他往北去了,北面是大梁的都城—汴梁,难道他去找张昭他们了?不管怎么样,知道他没事,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心里多了些希望。

此地也不宜久留,既然知道他往北边去了,我们也顺着他的方向向北而去,一开始石敬瑭不愿与我们一同北上,反正梁军已经占领了城,我们的起义军也四分五裂,溃不成军,他准备打道回府,回山西复命,但董乙不知跟他说了什么,他竟然同意跟我们一起北上,找到大师兄再作打算回山西。

于是我们一行人,继续向北而去,虽然队伍宠大招摇,但他们打的是“晋王李氏”的旗帜,大梁的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山西晋王正有三十万大军在等着他们。

这时,大梁已经危在旦夕,我们三支起义军又在不同程度上重重地打击了他,加速了他的灭亡,所以山西晋王才会轻而易举地推翻他,替换他,成为历史上的另一个王朝。

我们的起义只不过是历史的清道夫,为他的即形轨迹抛石引路,轰轰烈烈的母乙起义就这样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过去式,毁了谁,又成就了谁,我无从定论,历史自有后人去评说。

我悲凉地望着前方的路,茫茫不知归处……(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