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碧波寒潭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墨对笑声充耳不闻,仍然气定神闲地说道:“御火宗以炼器为主。所谓炼器,自然要选与地肺距离近的地方,或有天然脉络相连,或者人工打通,好引出地火来,为炼器之用。常年和地火打交道,纵使灰头土脸,又有何妨?难道镜湖剑派的道友们,手头竟然不炼制几把趁手的飞剑不成?若是也炼制,自然知道其中奥妙。炼器人才,向来是一重天中各大门派争抢的宝贝,这个时候暂时灰头土脸,到时候可是光鲜亮丽呢!”

谢景明原本只是为了撒气挑衅,他本是个精细人,奈何当日有些心浮气躁,自然不如沈墨这般老诚的,反而回击得滴水不漏。他见林若素就在旁边静静听着,却像是对沈墨的言语颇为欣赏,再想起她于符道阵法上的天赋,心中越发忌惮,也不说话,长啸一声,一道剑光已然冲天,顿时青光万道,映得半边天颇为好看。万道青光里,谢景明微微一笑,恭恭敬敬地做出一个起手式来:“久闻沈兄乃是不世出的剑道天才,小弟心中仰慕已久,恰逢此良机,有意讨教一番!还望沈兄不要推辞!”

沈墨心中一愣,不知道谢景明究竟是在抽哪门子的风。论修为,他谢景明可比沈墨足足高出两个层次来,根本就没办法相提并论。论地位,谢景明是镜湖剑派颇受器重的核心弟子,他只不过是御火宗一个小有名气的外门弟子而已。他唯一可以自豪的,便是剑意,然而在真元不足的情况下,再精妙的剑意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毫无用处。

可是,对方既然发出这等挑衅,沈墨是不会退的。因为,沈墨所领悟出的剑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屈。既然是不屈,就不会屈服于任何势力的淫威之下,输人不能输阵,对方如此叫板,他虽然明知道不妥,却也不能不拔剑而出。

但是,沈墨不是傻子,他不是一意只懂得逞意气血勇的人。

“沈墨只不过是御火宗的外门弟子。”他笑了一笑说道,“于挖晶石的闲暇时间里,领悟了这么一点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也没经过门派里什么师长的指教,一直深感迷惑,不知道用的是否对。如今镜湖剑派的高足愿意指教一二,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不过,眼前众人皆赶着往碧波湖寻宝,只恐怕财帛动人心。若是他们为一块两块晶石争吵起来,弄出什么事端,反而不美,不如待碧波湖寻宝之事完毕以后,请谢兄好好指点指点?”

谢景明原本想说试炼者都是一群土包子,不过几块晶石的事情,也引得他们如此趋之若鹜。但是一转眼看到林若素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充满了求恳之意,不由得心软了下来,冷哼一声说道:“也好!”

原本林若素已经依靠符纸之力,赶在最前面,被谢景明、沈墨这么先后一打岔,就有许多试炼者追了上来。幸好碧波湖离的并不很远,众人不过又赶了一炷香的工夫就到了。

只见一汪足足有几百亩大的湖水呈现于众人前面,湖水却不如方才的溪水那么清澈见底,而是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那般,让人一望之下就心中生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恨不得跳下水去,和湖水融为一体。一阵风吹来,吹拂着汪汪一碧的湖面,吹起丝丝涟漪。

此处已经有很多试炼者围在湖畔。沈墨和谢景明都属于门派的试炼观察员,此时不好现身,更不好出面说话,于是几个闪身,就隐匿于众人之中,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法诀,连林若素一时之间,也再寻不到他们的踪影。

“林仙子,原来是你!”林若素正在观望场上形势的时候,早有李松一眼望见了她,如同独自一人在异乡行走,突然望见了自己的亲人那般,立即凑了过来。

“小弟托仙子的洪福,倒是提前一步出了幻境试炼。”李松洋洋得意地说道,把完成了幻境试炼看做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林若素已经从谢景明先前的叙述中得知,这幻境试炼实际上心随念转,最是容易不过,除非有特别大逆不道、引得所有门派看不起去的事情发生,否则一般的试炼者都能通过试炼。但是通过,并不意味着圆满。最终的成绩,还要依照各大门派坑爹的衡量标准来决定。这算是曙光试炼中的一个秘密,是和外面充斥着的幻境试炼攻略相违背的,若非林若素的前身成功迷惑了谢景明,她也不可能知道的这么详细。

“只不过小弟接下来倒也没做什么事情。”李松紧接着说,显然是已经把林若素当做可以信赖的人物,“不过是在溪畔采了几颗止血草,卖不了什么大钱。紧接着,就听说这碧波潭中有灵石,于是便凑过来看热闹。谁料想,嘿嘿,来参加曙光试炼的人少说也来了一半,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林若素点头不语。她好歹也是红叶城中参与过码头势力划分的人,自然知道财帛动人心,眼前参加试炼的修仙者,又非各大家族的嫡系子弟,想来囊中钱财也有限,对于灵石这类他们有可能连见都没见过的东西,自然是眼红得很。

“这势头是……不下水,先在岸上火拼一场吗?”林若素望了望场上形势,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过她刚刚这么发问,就有些后悔了。这是曙光试炼,又不是血腥试炼,大家见面都和和气气的,真个要火拼,究竟是选文斗?还是选武斗?但是不管文斗还是武斗,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点到为止,根本不会伤及人身。既然这样的话,感觉就没太大意思了。就这么点晶石,一次性的买卖,还要划分势力范围吗?不大像。

李松显然来的比较早,听了林若素的问题,他赶紧解释道:“不是。是潭水太深。人们怕遇到危险,故而有所迟疑,都想遣个人先去探探路。又怕他把好处都给独吞了。故而互相戒备着,都不肯容对方下水。”(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