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傅皱着眉头分析道:“从一开始我们的情报就来源不明,如果现在一切都倒推回去,回到我们发现那个叛军的小头目那一刻,回到从他嘴里撬出情报那一刻。”

在思考的时候,老傅不自觉地使用了一连串的重叠句,在老张听来就像是他在不断强调着某些事实。

“本来我们是来调查化学武器的,多国联合部门也是来调查化学武器流向的。而在三天前,我们已经拿到了最新的化学武器的实物,而且还从河边启出了被化学武器杀害的平民,如果找到了合适的证据,美国人会直接出兵干预。”

“可是抓到那个小头目,从他嘴里拿到那些讯息后,我们就发现一切都乱了。”老傅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这次他手指下面可没什么能加强说服力的玩意了。

“先是英国人的反水,接着就是幽灵航班,最后就是我们被孤立出来,然后就发现了……”说道这里老傅突然停了下来,转头对一直站在旁边的胡子问道:“科索诺夫在哪?”

他这句话几乎是用吼的说出来的,而这个科索诺夫就是他找来的那个原属于KGB的线人,无论是解剖报告,还是货场的情报都是从那个科索诺夫手里拿到的。

现在这些事联系在一起,老傅觉得需要找科索诺夫好好谈谈了。

胡子一听老傅的话就知道他想什么了,赶忙拿过一边的监视记录,翻阅了几页后脸色也变黑了:“三个小时前,人丢了。”

“妈的!”胡子骂了一句:“这都是我的错,我应该盯着的!”

对于这个结果,在想到科索诺夫这条线的时候,老傅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对方如果是清白的,那他现在该依旧处在监视下,毕竟他需要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对新东家的忠诚。

而如果对方确实掺和进了这里面,那他此时不是被灭口了,就是为了逃避灭口而想办法消失了。

作为一个曾经在西方世界生活过10年的潜伏间谍来说,逃过本地这些在此时显得捉襟见肘的情报人员的监视,那简直不要太简单,分分钟他就能跑个没影子。

三个小时,说不定这个时间这家伙已经坐在远洋的邮轮上,抽着嘴里的烟,喝着伏特加庆祝又一次成功玩弄了别国情报人员呢。

对自责的胡子挥了挥手,示意他没必要这样自责:“没事,这错在我,我应该控制住他的,我应该安排人……”

老傅越说声音越小,显然想到了什么东西,却一时抓不住那个出现在他潜意识里的想法,那玩意就像是一根在风中飘荡的线头一般,明明看得到却怎么都抓不到那个被风吹得无序晃动的顽皮鬼。

而意识到这个想法很可能极其关键的时候,老傅就发现自己越是想抓住它,却越发现那玩意离自己越远。

正在这时,一直监听着银行内部通讯的人突然举起手示意自己这边有情况,他摘下耳机对把手搁在他肩膀上的老傅说道:“新情况,总部下达命令,所有人员加强戒备,准备迎接下午到达的韩国客户参观保险业务。”

这边话刚落,另一边已经录音完毕的人也摘下了耳机:“德国总部刚给这边的经理打了电话,确认有一名来自韩国的客商要来参观保险业务,很可能他会长期租用一组保险柜。”

说完后他停顿了几秒,回忆了一下听到的电话内容后补充道:“据说这名客户很神秘,不过这次参观如果成功的话,会花大价钱租下一组保险箱,用来储存一些商业文件。”

神秘的客户、来自亚洲人的面庞、再加上要参观保险库。

这三个因素综合在一起,让陷入盲点中的老傅忍不住松了口气,这时连在旁边没经历过情报工作的老张都看出来了。

“真是一招臭棋。”老张对老傅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做的太明显了。”

是啊,这招做的太恶心了,无论那个来自德国总部的电话是真是假,现在对方这一招都算是烂的不能再烂了。

这显然就是在勾引老傅他们出手,因为凭这几个条件就能很轻松的找到那个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韩国客商,甚至只要从当地到达的航班上着手,就能很轻易的找到有关韩国人的讯息。

接着如果老傅他们要上钩的话,那直接就能在半路盗取了这个韩国客商的身份,顶替他去参观那个什么保险库。

到时候无论是里应外合还是想办法偷取那个保险箱里的东西,那都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了。

不过话说回来,老傅却想不通对方为什么要暴露出这一招臭棋出来,因为在前面的一系列行动中,他几乎都是被这些人牵着鼻子走的。

要说对方想要引起他们和德国的矛盾的话,那只要找个好位置看热闹就好了,没看老傅眼瞅着就要把突袭银行抢劫那个保险箱的计划拿出来了吗?

只要再多等待上几个小时,老傅一旦调动起了各方配合行动,那就真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就算是发现有问题也得砸开那个保险箱,才能知道这次冒险值得不值得。

但对方这种显而易见的做法,却打乱了老傅的安排,甚至还让老傅想要干脆放弃这条线。

如果老傅放弃了保险箱这条线,那那通电话和即将到达的诱饵不就是喂了狗了么?

想到这里,老傅觉得不应该就这样简单放弃这条线,对方这种仓促的举动,总有一种欲盖弥彰的味道在里面。

要知道对方连科索诺夫这种极其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都能策反,在老傅的记忆里,要不是苏联的突然解体导致KGB人心惶惶,以致那些特工失去了未来的目标和效忠的对象,他根本不可能把科索诺夫召过来。

而联系一下科索诺夫提供的这些真真假假的情报,他显然在来这个国度之前就已经被策反了有了一个新的老板。

并且反过来想,既然对方愿意动用科索诺夫这条线,那肯定就有着更加重要的东西藏在后面。

老傅仔细想了半天,总觉得那个空了的核武器箱子说不定一开始就是空的,是一个用来子啊关键时刻转移视线的备用方案。

毕竟在面对核武器的时候,任何国家都会抛开那些暂时不那么重要的化学武器,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更关键更要命的玩意上。

既然已经想到了这里,老傅忍不住又想起了M先生,联系一下M先生一死就被抛出来的核武器讯息,他觉得突破口还是在M先生身上。

正是M先生的突然被抓,导致幕后黑手发现自己这边出了问题,才会抛出一个备用方案。

不过这东西有点说不通,毕竟情报的源头是那个叛军小头目,正是他的供词才让人意识到了英国人有问题,从而才引出了M先生。

一切推导上去,最终的地点还是停留在了那天发生的事上,到底是什么事才引起了那个幕后黑手的警觉,从而启动了这条隐藏的备用线索。

不但牺牲了英国在此地区的情报主管,而且还有他手下的精锐行动部队,并且还有一看就挺重要的M先生,甚至还不惜暴露科索诺夫这条未来能派上大用的线,以及藏在码头的集装箱。

这种一环套一环,简直是如同蜘蛛网一般层层交错,到处都是有用的情报,反过头来又觉得这些情报没用,接着再一回头又发现这些情报他妈又靠谱了!

这根本不是一般情报组织能玩出来的玩意,这里面至少有一个或者多个老牌情报组织在里面的影子。

因为那些错综复杂,甚至有的能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印证的线索,肯定是经营过很多年的,就比如被抛出来的英国人;而有的线索则根本不是小一点的国家能沾手的,比如那个装着核武器原料的空箱子。

再加上那个已经在本地活动了一个月,甚至有多个掩护身份,其中一个身份隶属英国军情六处,另一个身份则是在美国建立了一个一看就想让人退休的家庭的M先生。

老傅觉得,这个被抛出来的M先生,很可能并不是那么愿意去死。

联系一下美国那边同事搞到的情报,M先生无论在邻居眼里还是在自己家人眼里,除了总是出国出差外,几乎就是一个模范爸爸和模范丈夫的典范。

作为一个老情报人员,老傅很清楚这种伪装身份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在几十年的潜伏之后,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那很多特工都会失去自己本来的信念,被眼前的生活折断骨头。

这可不是老傅胡扯,这可是有实例的:在冷战时期,前苏联就曾经派出过一批鼹鼠,他们替代了目标人物,顶着那个倒霉鬼的身份在美国生活,娶妻生子。

这些鼹鼠都是苏联在必要时候,准备唤醒用来在美国做点什么的人物。

也就是说,他们在派驻到当地后,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被人记起,很可能干脆就被遗忘。

这种孤独感和生活的幸福感一起压迫着他们,让一些人忍不住向美国的同行投诚,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被唤醒,失去眼前生活的痛苦。

虽然M先生并不能完全套在这些特工的经历上,毕竟M先生总是会出任务,但老傅觉得这个M先生并不是一个甘愿赴死的人物。

这从他藏在安全屋里的护罩、钱、还有那个关键的纸条都能看出来,前两者还能用是他能必要撤离的关键所在来解释,那后者就完全是他留下的后手了。

一想到这里,老傅觉得自己眼前很多东西都变得通透起来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