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朱妮妮的往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早饭后,那个办事处的司机送来两张“辽东半岛号”火车票。

辛安和朱妮妮没做太多耽搁,就去了火车站,开车时间是9:05。

坐在火车上,朱妮妮又来了兴致缠着辛安讲林琳的事儿。

辛安说不行,自己没**了。

她说这不叫**,这叫往事。

辛安仍然不同意。

朱妮妮就央求辛安说咱们交换,你先说,然后我讲自己的给你听。

辛安勉强同意。

辛安告诉她林琳是个乖女孩,从没听说林琳跟谁争执过;在学习上林琳不是很聪明,但她绝对是个用功的学生。

辛安他们那一届只有林琳和胖子考上石油学院。

胖子跟林琳是邻居,从小对林琳就好,所以辛安他们这些男生对林琳没有非分之想。

朱妮妮不相信。

辛安认真地说道:“这是真的,我跟林琳连信都没写过,至于她为什么来看我,我也不知道。”

她仍不信,道:“此地无银三百两。”

朱妮妮见再问不出来什么,就给辛安讲她自己的事。

朱妮妮只有一个哥哥,比她大十岁,先是在是财政局工作,后来到在一家信托公司当副总;她爸爸是省里一位领导,妈妈在区机关工作。

从小学到高中,朱妮妮学习上从没让家里人操心;她读的高中是全国重点,也是凭自己本事考上去的;她在班里的成绩虽说不是最好,但也处于中上流,应该说不出意外的话,考上重点院校应该没有问题。

上高中后,可能是受家庭影响,朱妮妮对时事政治很关心,也很感兴趣;她爸爸曾想让她以后读外交学院,当外交官。

高二下学期,出现了动乱事件,省城闹得也挺欢。

朱妮妮涉世未深,也一时冲动、稀里糊涂地跟着贴标语、游行。

后来开始清理、整顿,一些学生被收容了,朱妮妮和几个同学就吓得离家出走。

两月后,警察在峨嵋山上把她们几个饿得半死的“小难民”找到。

朱妮妮说把她吓坏了,以为能把她们抓起来。可后来,家里人把她们全领回去了。

在以后的半年里,朱妮妮没能再上学;她妈妈请长假在家陪着她,实则是看着她。

后来,随着官媒不断地澄清事实,朱妮妮渐渐也想明白了自己那是跟着瞎胡闹。

朱妮妮于是就对政治有点儿厌烦了,想重新读书,但原学校是回不去了,就插班到一所“区重点”。

虽然是“区重点”,但升学率能达到30%就不错了;朱妮妮又经过一年的含辛茹苦,就考到这个学校了。

朱妮妮说完这些,眼睛都湿润了。

辛安知道她跟自己说这些,对一个女孩儿来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是在揭自己的伤疤。

辛安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辛安小心翼翼地说:“你也够厉害的,中间扔了大半年,居然还能考上。”

朱妮妮洒脱地甩甩头,故作开心状道:“其实也没什么,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让自己开心就行。”

朱妮妮以前给辛安留下的感觉是她表面上是一个很坚强、个性也很强的女孩,

但这次大连之行,让辛安对她又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她也有软弱和无助的时候。

四个多小时的旅程就在两个人推心置腹式的交流中渡过。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