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卫氏春秋(一)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兵是学卫生防疫专业的,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

卫兵的老父亲曾官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共和国少将。

卫兵担任军区后勤部卫生局少校科长时,曾作为我军建军有史以来唯一一位防化专业的军官被选派到美国西点军校进修两年。

按说卫兵有着身为将军老爹的这棵大树的依靠,又勤奋肯干,在部队干到退休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1998年已经是副师职的卫兵却提出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自谋职业。

这一下整个军区后勤部都一片哗然。

其实,卫兵并没有像某些不明底细的人猜测的那样脑袋出问题了;而是卫兵和弟弟卫民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既能把家族一些来路不太光彩的钱给洗白,又能大赚一笔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当时沪市警备区后勤部有一个医药研究所,而这个研究所同时也有地方企业的营业执照。

此时恰逢部队按照上级的命令要将全部副业交给地方,

于是这个研究所就面临改制问题。

这个研究所全称叫五环生物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名下有几个规格的抗肿瘤、抗病毒类的生物药干扰素和白介素已经获得批文。

而卫民就在这家研究所当研究员。

要说仅仅是一个卫民还不能让卫兵下这么大的决心停止自己的军旅生涯。

还有两个人对卫兵的决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是卫民的妻子李丽,她当时是市药品监督管理所的一名科长。

另一位就是李丽的父亲、卫民的岳父,刚刚卸任市卫生局副局长。

开始时,这两个人跟卫民一起做卫兵的工作并不是想让卫兵从部队里出来经营企业,而是他们知道卫兵手里有钱,想拉卫兵入股把五环生物给接过来。

但卫兵跟他们交谈过后,经过跟自己父亲的一番商谈,卫兵否决了他们还要拉别人入股的方案,提出来由卫兵来当大股东,跟卫兵一起来经营这个五环生物。

就这样,卫氏兄弟用了七百八十万整体买下五环生物。

有了李丽和李丽父亲的助力,五环生物改制为长盛基因制药有限公司。

卫氏兄弟是希望能将公司经营的长盛不衰。

卫氏兄弟接手后又投入了将近六千万建设生产车间。

从接手五环生物到通过药监管理部门的现场生产核查、发放生产许可证,卫氏兄弟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不可谓不是当年全国新药投产的最快速度。

功劳最大的当然是李丽和他的父亲。

正常情况下,买一个药厂,从建设厂房、安装设备再将新药投产,最后通过有关部门是生产验收,至少得三年。

这还是得一路绿灯的情况下。

药品这个东西应该是我们国家控制最严的日常用品。

药厂的每一个经营管理环节都在国家的药政法规控制之下。

可想而知,就是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那就得跑多少个。

长盛基因投产后,那时候的卫氏兄弟还算是团结。根据两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卫兵和卫民对公司的业务各有分工。

卫民是“南药”毕业的,正经的制药专业科班出身。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日常事务以卫民为主,他是总经理;再说卫民在这个厂子里待了十多年,熟悉每一个沟沟岔岔。

而卫兵抓大事,担任董事长。卫兵的工作重点就是搞好社会关系,尤其是军队医院那些药品采购渠道的关系。

卫氏兄弟用了三年时间把公司的几款产品给铺了出去。

卫兵主攻部队这条线,通过卫氏父子在部队后勤系统的人脉,很快将产品打了进去。

虽然部队对药品的需求没有地方用量大,但是部队的需求稳定,每年上千万的采购款从不拖欠。

而卫民的老婆和岳父帮着他铺长三角这一带的地方医院,每年也给长盛基因带来上亿元的营业收入。

就这样,卫氏兄弟的长盛基因开始在SH的医药界有了点儿小名气。

卫家兄弟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卫兵和卫民各有变化。

卫兵好色,有了钱以后,把老婆换了。

卫民和李丽两口子好摆阔,不但把单位的福利房换成了江边的别墅,把车换成了加长版的林肯不说,每次坐飞机出行,还非头等舱不坐;住酒店非行政套房不可。

这兄弟俩儿的所作所为,把生活一向古板的卫老爷子给气得半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