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五龙堂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龙堂在美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时数万华工远涉重洋来到美国谋生。五龙堂当时的五位领头大哥就在那一时期出现了。

最初,“五龙堂”最底层的帮众主体就是来源于为美国修建横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北美太平洋铁路的中国华工。

1865年,美国首条横跨大陆的铁路由联合太平洋公司从圣路易斯往西修建,以爱尔兰铁路工人为主力,中央太平洋公司从加州首府沙加缅度往东修建。由于美西地区严重缺乏劳力,从中国引进大批劳工,每年人数保持在1万至1.5万,占铁路工人总数的80%,这些华工在在极其危险的工作环境下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打通了贫瘠的内华达山脉,从而帮助重塑了美国西部的地理及社会版图。1865至1869年期间,多达1万2000名华裔工人,参与横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北美太平洋铁路世纪工程。

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完工,它被称作“19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在这条铁路建成之后,美国才从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国家。

而中国人移民美国,开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潮。正是这一浪潮把向来有下南洋传统的GD珠江三角洲的农民,裹挟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土地。仅1852年一年,就有三万华工抵达旧金山。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华工已有十万之众。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西部的金矿逐渐枯竭,数万华工又投身到贯通美国中部和西部的铁路建设。当时,他们从加州的萨克拉门托由西往东、爱尔兰移民则从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由东往西修建,历时四年,最后在犹他州的奥各登汇合。

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极为艰苦,中国人的茶和爱尔兰人的酒成为劳工提神、解乏的饮品,故有“中国人的茶与爱尔兰人的酒建造了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一说。铁路贯通之后,这些中国劳工又利用其丰富的农耕经验,引进拓殖珠江三角洲湿地的传统方法,将加州众多的沼泽湿地,开垦为万顷良田,为加州最终成为美国的果园和菜园奠定了基础。

而这些遍布全美的中国移民在美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不公正待遇和欺辱,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结成大大小小数百个帮派,以求自保。

美国贯穿东西部的太平洋中央铁路修完以后,绝大多数华工没有回国,五位大哥就带领着一些人在纽约安顿下来,后来就形成了唐人街。

因为当时纽约城里黑帮横行,单个的华人或弱小的华人帮派是很容易被人欺负的。于是,这五位大哥歃血为盟,成立了“五龙堂”。

后来“五龙堂”又逐渐吞并、吸纳其它弱小社团和帮派,最终成为美国华人界最大的华人社团。

“五龙堂”发展高峰时有百万之众,势力从美国西海岸延伸至HSD、迈阿密等,最后一直到东海岸。

“五龙堂”最开始的帮众都是华人,后来渐渐吸收了很多的少数裔族群的人加入,最后还有很多白人。

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时,五龙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帮众从一开始的码头搬运工、车夫、烟囱工等从事低端工作,开始进入飞机与汽车制造、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制药与医疗、轻纺化工等领域,华人社会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随着二十世纪初至后半叶的新一代华人移民的加入,“五龙堂”的帮众拥有完全不同的素质和历史机遇。新时期的帮众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其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一,而美国总人口中这个比例不过是百分之二十。他们就业的领域也都是金融、法律、医药、工程、技术和教育等方面,可以说是美国社会中术精英。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五龙堂”在美国华人社会和经济界吸纳了大量的捐助,并且有大批的华裔青年或回国参战或回国进行后勤辅助工作,支援前方作战。

而二战结束后,一些有头脑的“五龙堂”分支机构,开始支助地方议员参选,或者直接派华裔知名人士进入政界。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对祖国建设充满热情的帮众也开始大力支持祖国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财富。

时任“五龙堂”堂主的陈老先生几次回国参政议政,并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和慰问。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已百余岁的陈老先生病逝在BJ,国家以国葬之礼待之。

陈老先生主持“五龙堂”时,“五龙堂”其他四位开山祖师爷王、张、黄、康的后人基本上都不再参与“五龙堂”日常具体事务,而是分别从事实业、金融、政治等方面的业务。

大家跟“五龙堂”保持着一脉相承、但又不是很紧密的联系。

但堂中重大事务,四家还是派出长老来与陈老先生共同协商。

堂中日常大小事务都交给陈老先生打理;四家后人也都信任陈老先生。

而这一难得默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打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