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鬼市,粮食换古董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到鬼市,历史最悠久,且最负有神秘色彩的,就要数四九城的鬼市了。

甚至在四九城中,一向有四城八鬼市之说。

除了西城老皇城根下最大的小市外。

还有德胜门的北小市。

宣武门的西小市。

崇文门的东小市。

东直门的东小市。

以及天桥、高粱桥、朝阳门外的小市。

这些小市统称鬼市。

而它们之所以被冠上鬼市之名。

一是因为售卖的货物杂乱无序。

不但有来路不明的东西。

更有蒙人的假货。

过期的洋货。

而这这就需要购买者自行斟酌判断了。

二是因为鬼市通常在凌晨天黑前开市。

天刚擦亮。

就像晨风吹雾一般消散无形。

所以人们才把这种小市称为“鬼市”。

其实关于鬼市。

还有许多有趣的习惯。

比方说到鬼市不能说“去”。

也不能说“上”。

更不能说“逛”。

而是要用“趟”这个字眼。

寓意是“水深水浅,水急水缓,自己趟着试试”。

再比如说到了鬼市。

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物件,是绝不能打听物件来源的。

当然,就算有人多嘴问了,摊主也是不会回答的。

另外摊主也从来不吆喝,不招呼,不拉买卖。

全凭趟的人自己看,自己挑。

更有些摊主。

用薄纱裹面。

就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长相。

曹卫东实在没想到,省城里面居然也藏着一个鬼市。

而且这条鬼市的规模还不算小。

“有意思,究竟是什么宝物,能让我生出感应?”

他随身空间中的这座聚宝楼口味可是刁钻的很。

除了重宝、奇珍外,寻常的宝物可是从来看不上眼的。

曹卫东不由期待了起来。

他循着感应,一路前行。

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

这是一个靠近街尾的摊铺。

摊主是位用薄纱罩面的矮瘦男人。

此时正蹲在地上。

一口接一口的抽着旱烟。

在摊主前面有一张脏兮兮的破布,上面摆着不少老物件。

曹卫东特意绕了一圈,最后才装作不经意的走了过去,蹲在地上问道。

“老板,东西怎么卖的?”

摊主上下打量着曹卫东,澹澹的说道。

“一物一价,选定了再谈。”

曹卫东仔细观察了起来。

摊位上售卖的物件以金属材质的古物为主。

类似鼎、剑、戈这些青铜器。

古色古香。

看起来充满了古韵。

在摊位边上。

还有少量脏兮兮的玉石和几个木质把件。

经过曹卫东的仔细辨认,让自己心生感应的就是摊位上一枚不起眼的玉石。

这枚玉石乌蒙蒙的,通体泛白,没有光泽,看上去其貌不扬。

若不是这东西出现在鬼市的摊位上,说不定会被人当做石头随手扔掉。

另外让曹卫东感到惊喜的是。

这个摊位上除了这枚玉石外,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

虽然谈不上价值连城。

但放到以后也能值不少钱。

曹卫东暗暗感叹。

这个年代就是好啊。

要不都说盛世黄金,乱世古玩呢。

要是再往后过上十几年,这些东西是绝对买不到的。

他有心将这些东西全部收下。

思忖了片刻,曹卫东有了想法。

他顺手将一枚青铜小鼎拿了起来,随口说道。

“老板,这东西看着挺有意思,多少钱,要是的话我就要了?”

摊主挑了挑眉,眉宇间露出一抹肥羊上门的笑容。

在鬼市上做买卖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去买货叫做“抓货”或者叫“上货”。

这货又分大件货,秀气货,成货,零货,洋货,“俏”货等等。

买卖双方要价还价的行话是。

“么、按、搜、臊、歪、料、俏、笨、脚、勺”。

用这十个字音分别表示一至十。

当然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还有“搅黄了”,“打眼了”,“捡漏了”等一套完整的行业暗语。

曹卫东大咧咧的问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头次来鬼市的雏儿。

在摊主眼中。

曹卫东简直就差把“我是肥羊”这四个字刻在脸上了。

摊主毫不客气的伸出了三根手指。

曹卫东似是有些犹豫。

“这么一个破玩意竟然卖三块钱?有点贵了,能不能再便宜点?”

摊主脸色涨红,气的险些喷血。

他恶狠狠的说道。

“你手中拿着的可是来自西周时期的古铜鼎,传说是当年西周的皇帝用来祭天的宝物,这可是我们家家传的宝贝,平时根本不会拿出来。”

“也就是你走运,今天刚拿出来,就被你看见了。”

曹卫东心中偷笑。

这个摊主实在是太能扯了。

什么西周古铜鼎。

先不说西周到现在经历了多少年了。

器物传到现在会是什么模样。

就算这东西真是来自西周时期的古物,摊主能舍得拿出来来卖?

简直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西周时期的东西,随便一件,都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价值连城。

比如西周早期的利簋、太保鼎,还有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等等。

前世。

这些都是国家永久禁止出口展览的重宝。

曹卫东心里思忖着,还没有说话呢,旁边走过来一个叼着香烟,看起来流里流气的青年。

他“恰巧”发现了曹卫东手中拿着的青铜小鼎。

立刻凑了过来。

“老板,这东西好成色啊,是什么来路?”

摊主连忙压低了声音,配合的解释起来。

“这是西周的铜鼎,是我家里的传家宝,要不是我母亲得了重病,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西周的?”

青年有些焦急的对曹卫东说道。

“同志,这东西能否让我过过手?”

曹卫东愣了一下,将铜鼎让了过去。

青年将叼在嘴里还未点燃的香烟夹在耳上,双手接过铜鼎,翻来覆去的查看,不住的感叹。

“好东西,这可真是一件好东西,如果我没有看错,这是西周时期的银青铜簠吧?”

簠(音斧)。

这是古人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

属食器。

体形略长,上下八鸟足,铸有四方纹,错银走纹线间隙。

在两端簠壁错银字不知义的铭文。

簠器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末期已经消失不见,存世数量极少,极其珍贵。

摊主一挑大拇指。

“小同志果然有眼力,你说的全对。”

青年笑了。

“摊主,这东西多少钱你能出?”

摊主再次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百。”

顿了顿,摊主又补充道。

“我是因为家里的老娘生了重病,不然也不会出售这东西的.......这可是我的传家宝。”

“诶,要是这事被我老爹知道了,说不定会打死我的。”

青年却没兴趣听摊主诉苦。

他非常豪爽的说道。

“三百我要了。”

青年说着就要掏钱,谁知道摊主这时候却摇了摇头,说道。

“那不成,我做买卖讲究先来后到的,这位小哥先看上的,我得先卖给他。”

“同志,这东西一分钱一分价,确实值三百块钱,你要是想要就抓紧,要不然这位同志就要买走了。”

青年闻言立刻说道。

“老板,你卖给我吧,我加价到四百。”

摊主咽了咽口水,但还是坚持的说道。

“还是不行。”

接下来青年又提了两次价。

一直加价到五百。

但摊主还是无动于衷。

青年暗骂了几声死脑筋,然后看向曹卫东,用商量的语气说道。

“小同志,这东西你还要么?你要不要就让给我吧,我看上了。”

曹卫东眼睛慢慢眯起。

要是一般人听到这两人一番胡诌,肯定被唬住了,当场就会掏钱买下来。

但曹卫东不是一般人。

他觉得这个青年出现的时机有些奇怪。

不过还没等他说话呢,旁边突然又窜出一个人,脸上表情一惊一乍的说道。

“我靠,这是正经的好宝贝啊,谁要是买了,倒手就能赚钱。”

“老板,这东西多少钱,我要了。”

真是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他们两人为谁拥有最先购买权吵得不可开交,唯独摊主笑呵呵的看着曹卫东,催促道:“同志,你可真要抓紧了,要不然别人就买走了。”

看着这伙人在自己面前演双黄,曹卫东笑了。

看来自己这是碰到“并黏子”和“吃格念”的了。

所谓的“并黏子”和“吃格念”,其实也是鬼市中的黑话。

他们通常是摊主的朋友。

在顾客询问商品时,这两个人就凑过来,一个帮腔,一个趁机抬价,将产品兜售出去。

就有些类似曹卫东前世的托儿。

眼见曹卫东无动于衷,青年眼珠子一转,悄悄将他拉到旁边,通他商量起来。

“这摊主也是死脑筋,真是让人怄气,要不这样,小兄弟,你先把这东西给买了,然后再转手卖给我,我五百收了。”

只要倒个手,就能立刻赚到两百块钱!

这可是天大的便宜。

要知道这两百块钱都要赶上一个普通职工半年的收入了。

谁知道曹卫东笑眯眯的说道。

“还是算了,这东西我不要了,你要喜欢就让给你吧。”

青年顿时哑火了。

他接过青铜鼎,一时间有些进退失措。

曹卫东顺手扯过一个小马扎,就坐在摊位前面,笑嘻嘻的看着他们。

见曹卫东这幅表情,三个人顿时知道自己已经穿帮了,他们也有些尴尬,觉得演不下去了。

摊主这时候啐了一口,暗骂了一声晦气。

黑这辆就要赶曹卫东走。

曹卫东这时候却说道。

“我虽然第一次逛鬼市,但见识还是有些的,诸位是什么门路我早就看清了。”

“老板,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的这些东西多少钱能出,合适我就要。”

摊主想了想,说道。

“算了,我也不坑你了,这东西五十你拿走。”

曹卫东摇了摇头,说道。

“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不光这个小鼎,你铺上的这些东西我全都要了,你就开个价格吧。”

“全要,你要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曹卫东笑而不语。

摊主顿时醒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他说道。

“你这人口气还不小,你知道我这铺上有多少好东西吗,你要是来我这儿找乐子,那就请离开吧。”

曹卫东掂了掂青铜小鼎,说道。

“老板,我是诚心想收的,你给个价,咱们聊聊。”

“如果这样......”

摊主咬了咬牙。

“一口价,五百。”

曹卫东坦然的看向摊主。

“多了,我只出一百。”

摊主一下子就急了。

“这些可都是好物件啊,我千辛万苦从老乡手里收上来的。”

曹卫东转身就走。

摊主连忙喊道。

“回来,回来,这样吧,算你三百块钱吧,不能再便宜了。”

曹卫东微微一笑,语气坚定的说道。

“一百,多一分我也不出。”

摊主顿时蔫了。

他咬了咬牙,臭着一张脸说道。

“算了,我就再让一步,一百五,你爱要不要,不要就走吧。”

曹卫东觉得这确实是摊主的心理价了。

于是说道。

“行,那就一百五吧,不过我手上暂时没有钱。”

摊主脸色一黑,手就往怀里摸。

那里鼓鼓囊囊的,似乎藏着一把匕首。

曹卫东扫了一眼,澹澹的补充道。

“可是我手上虽然没钱,但还是有粮食的,可以拿粮食换吗?”

“粮食.......”

摊主心动了。

粮食可以硬通货。

现在买粮食都是需要粮票的。

就算有钱都买不到。

当是反过来。

如果你手上有粮食。

完全可以在鬼市上卖出去,换成钱和票。

摊主有些疑惑的问道。

“如果是一百五块钱的粮食这也可以,但这么多的粮你怎么给我?”

曹卫东笑道。

“我没说全用粮食顶账啊,米面油鸡蛋和肉,这些凑一凑可以吗?”

曹卫东手上不是没有钱。

不过和钱相比,他随身空间中更多的是粮食,肉,还有各种蔬菜水果。

这些东西在随身空间里一茬又一茬的生长着。

就算他再活几百年也消耗不完。

索性借着机会处理一些。

摊主点了点头,招来刚才竞价的青年帮着看着摊位,他则指向旁边的墙角对曹卫东说道。

“同志,这里人多,咱们过去说吧。”

曹卫东点点头,走了过去,同摊主聊了一会。

两人很快就谈妥了具体细节。

他让摊主把东西包上,在这里等着自己,他则去准备东西。

摊主点了点头。

谈妥之后,曹卫东往鬼市外走去,在外面晃悠了一阵,找了个没人的巷子钻了进去,把摊主要的物资都准备出来,用布兜包着重新进了鬼市。

在鬼市的门口摊主和他的两个托儿正焦急等待着。

看到曹卫东走过来,他们立刻迎了上去。

双方相互检查了一番,然后顺利的完成了交接。

曹卫东拎着这一包裹老物件,笑眯眯的说道。

“老板,我还会在省城呆几天,你这里要是再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找我。”

摊主有些惊讶的说道。

“你还收吗?要是这样,我这里还真有不少好东西。”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