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帝国 第八节 龙城西征 二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拉克岛上大型的平底浮船上装满了军用物资,这些物资将先运到龙城,然后再从那里转去格什姆岛。

周满以前没有见过这种大型的浮船,这浮船不比大明朝的宝船要小,只是一个水面运货的浮台。四周有一圈帆,这些帆并不高大。除了这些帆之外,还有人在划桨,自多拉克岛到龙城,这些浮船要行驶近半个月,从龙城再到格什母岛又是半个月。

这种浮船的运力惊人。周满看过从澳洲往多拉克岛运送铁碇,一次运过来的铁碇堆在码头象个小山。如果用来运牛羊,那更是惊人,周满看过从澳洲运牛羊下码头的场景,光从上面往下赶这些牲口,就要光去一个多小时。

大量物资将从各地发往格什姆岛,而在多拉克岛,发往格什姆的物资已经特别划占了好几个大的货仓。同样的货仓在夷州也有,在龙城也有,在苏门达剌也有。

大浮船在帆船的带领下从各处发往格什姆岛,早先承担运输的主要就是蒸汽船和快速帆船,当浮船为主体的大型船队到达格什姆岛外海的时候,龙城的军队已经占领了忽鲁漠厮。

军管会的要求很简单,让了忽鲁漠厮王族迁去龙城,整个国家并为龙城的一个行省。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递到了阿拉伯半岛上的国家,不过这时,整个阿拉伯半岛已经被龙城的西洋舰队给封锁了,只有船靠岸,没放船出来。能在这片海域行驶的船全都挂有龙城的旗帜,连连大明朝商会的船也不让进入红海和波斯湾。

“消息传到永乐耳朵里至少也是一年之后吧。”王动在盘算。

周满在秋天就会回来,他带来的也只是南洋方面的消息,至于西洋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时传

不过来。侯显去了西藏,消息如果从贴木尔王国传过来,估计花的时间更久。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因为三大殿天火一事而搁下了,他本人也被永乐派往了南京。周满代替郑和去了所谓的南洋。九月周满返回,随行的还有西洋古里、忽鲁谟斯、锡兰山、阿丹、祖法儿、剌撤、不剌哇、木骨都剌、柯枝、加异勒、溜山、南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等十六国使臣、商人一千二百多人。其中中东几个国家的使臣在出发之前,龙城的军队刚到格什姆岛结集,他们并不知道最新的中东形势,只知道大型的商队在往西洋去,都以为是商船。

永乐帝这会并不在北京,七月时他又带着兵马去了草原。鞑靼降人线报,阿鲁台将进犯边境。永乐命令安远候柳升、遂安伯陈英统帅中军,武安候郑亨、保安候孟瑛统帅左哨,阳武候薛禄、新宁伯谭忠统领右哨,左掖由英国公张辅、安平伯李安统领,右掖命成山候王通、兴安伯徐亨统领。并命宁阳候陈懋等居前锋,先行攻击贼寇的西部兵国,命户部料理军实。

七月二十四日,成祖车驾从京师出发,二十六日抵土木河,命学士杨荣参与军事决策。可到了九月,刚刚进到草原深处,以为能与阿鲁台接触上了。结果鞑靼故知院有人前来投降,并告成祖说:“今夏阿鲁台已为卫剌特所败,溃不成军。如今听说大军出塞,早吓得远跑,不再敢有向南犯之意。”永乐大为失望,并决定班师,无功而返。

因天气渐冷,永乐帝在得知番国倒卧和商人随着周满的船来朝,怕这些南蛮不能适应中国的科天,朱棣命礼部和理藩院一起,好好的接待一下这些人。于是理藩院借着在南方修驿馆和迎送南番诸国的名义,配合着礼部诸司南下了。王动并不喜欢呆在北京,特别是永乐帝不在京城的时候。而且王动清楚的是,历史上永乐明年就要死了,从这几年永乐的身体来看可能会有一变化,但应该不会偏差太远,因为永乐这几年的确总是生病,京城里很不太平,他不喜欢趟这浑水。

王动还知道的是,今年京城不会太平,所以在上半年,他就已经找了借口,又南去督办驿馆去了。

今年在永乐北上之前,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赵王部下企图谋反的大事。

早在七月永乐帝北上之前,一直不老实的赵王高燧即与汉王高煦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汉王不是主角,赵王走的更远,真的搞的很大。

近年来永乐帝时不时的病一下,经常是让太子明仁统理,北上讨伐鞑靼更是明诏让太子监国。太子朱高炽是个宽厚的人,对爷爷朱元璋不得亲近太监的命令执行的很好,经常把那些倚势欺人的宦官抓来训斥。宦官王俨、江保等人怀恨在心,时不时的在皇帝面前给太子上点眼药,朱棣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本来对这些不会在意,可他也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虽然让太子理事监国,但时常在边上指手画脚,所以给朝臣们造成了极不好的印象,以为皇上还会有所选择。

由于汉王一直在夺嫡方面跳的最厉害,多次受到皇上的打压,王俨等人以为皇上对赵王有点意思,遂于是便与赵王随从孟贤等勾结,还拉上了钦天监王成友善。王成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没事整天看天看星星的,看完之后,起个卦占个卜之类。这次赵王进京的时候,王成私底下对孟贤等人说:“成观天象,且有易主之变。”在这个年代,一是童谣,二是半仙的占卜,这两种方式传出来的信息最能鼓动人。

王成的话让赵王手下这帮人很开心,特别孟贤,真要是成了事,那可是拥立之功,那可是从龙的开国功臣。于是他便与弟他弟三常、山左护卫老军马恕田之子、兴州后屯卫高正、通州右卫镇抚陈凯等日夜密谋,由高正伪制遗诏,买通近侍等,伺机献毒皇上。一等皇上驾崩,即命人劫出禁杖、符玺。并属宦官杨庆养子,到时伪诏从中下,立赵王为天子。

有意思的事,这帮人筹划了很久,也很周详,临到最后,却让最大的受益人赵王朱高燧害怕了。虽然永乐帝还在病着,可并不代表永乐是个死老虎。赵王的退缩并没阻止他手下人的步伐,相反的,他们决定自己行动起来,把赵王推上王座。

孟贤、高正又将行动计划告知高正的外甥王瑜,王瑜是个厚道人,以为此乃灭族之罪,力劝自己的舅舅。高正哪里听的进去,再说了,干这种事,本来就是风险极大的。高正不以为然。王瑜于是把这事告诉了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等,并与孟贤纠合羽林前卫指挥彭旭等一起准备举兵推赵王高燧,并上奏了其不轨之事。

永乐得知之后,马上采取了行动,抓捕了所有参与者,而且还找到了他们伪制的遗诏,这下铁证如山。

赵王的担心是极有理由的,永乐是不好对付的,赵王当时的退缩最后反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太子这时也站了出来帮赵王说话,永乐帝为了警告赵王,杀了赵王长史顾晟,这下把朱高燧吓的要死。结果又是老好人太子进劝,朱棣才免了对赵王的进一步责罚。

王动本来就知道有这么个风波,不过,他早早的就南下了。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理藩院尚书大人南下不只是一人,还有一人同行,那就是解缙。

解大人成了姚广孝之后朝庭另外一个异数,当年姚广孝很受永乐器重,但他主要的政绩都是在永乐上位之前完成的。朱棣上位后,姚广孝便隐到了幕后。解缙在与王动多次交往之后,离开了夺嫡的是非圈,脾气性格也变了不少。在编完《永乐大典》之后更是热心于修书。按道理讲藩王不得接近朝臣,可解缙成了例外。被永乐削卫之后的藩王们除了大做生意以外,个个都去研修文学医药曲艺或是佛道,而这方面解缙显然是个大家。他已经帮着那些藩王们出了不少书,皇上开心,藩王们也开心,解缙也乐的自在。

朝庭里有份量的大臣姚广孝跟着郑和下过西洋,解缙近年来也动了这个年头。大明朝这些年他借着与藩王修书的名义跑了不少地方,他也想以国外看看,有姚广孝开过这个头,他觉得问题不大,皇上会同意的。

永乐当然是同意了,于是,他也就请了旨跟着理藩院多走动走动,要说下西洋与番国打交道,目前大明朝也就理藩院最有发方权。

今年周满会回来,所以铁定的会有番使来朝,而南方的驿馆刚刚修好,没怎么投入使用,所以解缙王动便先行下去考察一番,也离开了京城那个是非窝。

王动一路慢慢的走,等他到了广州的时候,从琼州那已经有周满带着使臣归国的信息。没多久永乐帝的圣旨也过来了,半个月后,礼部,鸿胪寺和理藩院的臣工们也到了广州,大家一起在那些等侯十六国使臣的到来。

周满到了广州之后,也懒的再坐船北上,也与王动他们一起在广州呆了几天,再大队人马北上。

下南洋的船队在广州解散,兵舰该回卫所的回卫所,要维修的船分成两批,南边的在长乐,北边的上南京。

一路上,周满把礼部的官员放在了一边,自己贴上了王动。

“静之,郑和大人现在南京如何?”郑和是他们这帮负责外事太监的风向标,陆地上,海寿侯显等人还在往朝鲜和西藏跑,可海上呢,本来应该郑和下西洋的,现在只是周满小规模的下了南洋。周满一走又是一年,他要弄清楚,这一年时间里,朝堂上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还有就是,皇上对下西洋一事,现在到底是怎么个主张。毕竟他走的时候,风向并不大好。

“郑大人在南京造新的快速帆船,呵呵。”王动说的不假,郑和是在造船,不过却没有得到户部拔来的钱。而是利用原来龙江船场的余料在造船,而且王动还知道的是,周满这次下南洋的船,回龙江船厂做维护的,有问题的船很可能会被拆了,重新利用。

“快船是好,只不过船工还不熟。”周满回了一句,“此次进京,还要在南直隶盘恒几日,郑大人可有新的安排。”

“到了南京再说吧,郑大人已经拟了奏本,不过我看今年是走不起来了。今年皇上又对北蒙用兵,户部已经吃不消了。”

“蒙古鞑子也是滑的很,要是当初给剿干净了,倒也清静了,省了很多麻烦事。”周满说道。

在大明朝的整个国防体系中,蒙古人永远是排第一位的。这已经不止一次的影响到下西洋的事务,但郑和等人也没有办法。

下西洋花钱,可也赚钱。打仗就不同了,特别是打蒙古人,那就是在烧钱。

“今年走不了,明年怕也是不行。”王动又跟了一句。

“静之此话怎讲?”

“某听说此次圣上用兵虽神速,可蒙古人跑的也不慢,两军并没有交手。只怕圣上退兵之后,阿鲁台又会叫嚣起来。他不吃了疼是不会老实的。”

“噢。”周满听了这话,也皱了眉头。皇上几次北伐,真正的结果如何,只有那些大人们才清楚,当然他们这些中官也知道实情。

对老百姓的宣传当然又是大捷,可实际上五次征伐,政治军事目的都没有完全达到,没有有效的消灭蒙古人的军队,也没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周大人,苏禄国一事?”跟着周满一起过来的没有苏禄国的人,王动自然已经知道,现在已经不存在苏禄国了,但他可不能说出来。

“苏禄已经灭国了,如今在苏禄的渤泥国的人,还有天堂国的人。本来天堂国的人也要一起过来,想着还有苏禄的王族在京,哪里可以让他们马上过来。”周满回他。

天堂国,就是旗上画了天堂鸟的那个部落国家。其实这个国家是多拉克岛的傀儡。早先这个部落就已经被龙城的军队给打垮了,现在更成了龙城在找爪哇东南的一个急前锋,是个很听话的棋子。当然真正打仗并不一定要他们出面,多拉克岛会有安排,可他们的旗帜好用,至少现在的大明朝,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天堂鸟的羽毛,别的部落国家番酋的名声在大明朝都没他们响。

“苏禄千岛之国,天堂国只是一个南番小国,怎么吃的得下?”王动又问了一句,也也想弄清楚周满对南洋的事务到底知道多少。

“少不得又有南洋唐人的影子,多拉克的施氏也是着力不少呀。”看来周满知道的很清楚,既然这样,王动也就不好意思再问了。

周满当然知道施氏与王动海外集团的关系,既然施参与了进来,那王动很可能早就知道了,周满不点破,王动更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了。

“几年没出海,这世事变的可真快噢。”王动感叹。

渤泥国的使臣自然与王动相熟,但这会王动没来招,他也没好意思主动凑过来。番国这些使臣和商人其实个个都是知道王动的,而且在他们眼里,王动的名头比周满来的还要响。现在知道王动还是大明朝的尚书大人,越发的恭敬了。

对于苏门达剌国的使臣来说,王动那可是自家的国王。别人还没凑上来之前,苏门达剌国的这帮人可是早早的就围在了王动身边。

女王者米兰现在国内,王动有半年多没看到她了,这次苏门达剌国过来的使臣和商人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回去的时候,要把王动在南京和北京的部分家人朋友及朋友的亲人们一并带走。

不出意外,按着王动所知道的历史,朱棣明年就会死了。他与当今太子的关系一般,反倒是与那张姓的太子妃还有过些往来,无非是他夫人进献过一些西洋的奇巧之物到东宫。

朱高炽上台之后干的很多事是与朱棣不一样的,而且王动很后悔的是,当初他不应该从侧面帮着太子治病。早先这位太子可真是一身的病,胖的人病多,而且又是心理上常年被压抑的人。

原先的历史,朱高炽在称帝之后,是个好皇帝,但在没了朱棣这座高山的压制之后,也确实放纵的很。而且,朱高炽并不亲近朱棣当初从燕京带过来的老臣子们。打天下要靠那些武将,治天下就要靠文官。太子如今用那些建文帝的旧臣已经很顺手了,到时一即位,他和郑和会不会受到重用很难说。现在与王动真正关系好的不是那些文臣,而是北边过来的那些勋贵们。

更让王动有点担心的是,由于他大开思路,现在的大明朝从上到下,不拒言商。就他所知,赵王和汉王私氏下利用商会赚了不少钱。而且这两位一直在准备着,赵王虽然刚刚出了事,这也只会让汉王更加谨慎。

历史上永乐的死也被身边亲太子的人给瞒了下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太子很快就从南京赶到了北京,当上了皇帝,汉王只能再一次隐忍,直到哥哥死了之后,到子继位,汉王才再次跳出来扯旗,可惜的是,那时的汉王已经离开了军队多年,早就失去了当年的勇武,留下的只有自大和野心。

可现在不同,现在的汉王虽然一直盯着那王位,但却把很多的心思用到了赚钱上面。由于与军队将领的关系不错。除了商会之外,汉王一直玩走私。这事王动知道,皇上知道,太子也知道,不过王动相信,也只有他一人知道汉王走私已经发展到了什么规模。

走私使得大明朝军队系统里很多武将与汉王的关系要比原来历史上所纪录下来的更铁,王动有点担心,这会不会引发起什么变故。毕竟,自他穿越之后,有些事已经完全离开了历史的轨迹了。在大明朝还不是很明显,在外番,已经迥然不同了。

王动还有最大的一个担心那就是按着历史上的说法,现在的太子爷并不喜欢北京。上位后曾经表现要还都于南京,真要那样,那大明朝本身的历史那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偏差了。太子如今身体还可以,虽然高血压心脏病绝对是有,但如果节制一点,比原来历史多活几年应该不成问题。这个可真的让王动头大呀。

南京城,郑和府上,在大宴了番国使臣之后,王动随着郑和一起回到了郑和府上。

“舅父,皇上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您总在这南京城里也不行,也还得要往北京去才行。如今国是以蒙古为重,皇上和太子爷看重的都是北边呀。”王动的意思是,郑和你想下西洋,还行要靠权力主心那帮子人。而且现在的太子以后的皇帝更为重要。这些话不用王动说郑和也知道,皇上北巡,他一时也没有办法。现在番使进京,他也正筹划着要一起去北京呢。

“静之呀,这些年下西洋,虽说朝庭里花了不少银子,可也赚了不少银两呀,怎么皇上和朝臣们会裁减龙江关和长乐的用度呢。”

“下西洋是赚到钱了,可钱大头并没有到户部呀。明龙商会的钱进了内府,大头还被宗人府给赚去了。官办的商队和勋贵的商队也不少,这些又是以武将和王族为主户部礼部看着眼馋的很呢。”王动想说的是朝庭里的文官集团羞羞搭搭的没分到肉只喝到汤,所以才会导致现在这个局面。

“所言极是。”郑和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是他能够控制的,文官有文官所谓的节气。下西洋带回来的好东西,皇上也没少分赏给文官们,可越是这样,越是让他们眼馋。

“此次周大人南洋之行,收获不小呀,又提了要扩建船场一事。可这事又怎么向皇上开口呢。”现在不用周满说,郑和也知道大明朝的船已经比不上西洋小国龙城了。这里的船可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商船还有兵船等。龙城一立国之后,丘氏还是大明的宣慰司使,可身份却超然了很多。与之相应的就是,挂着龙城的快速帆船大摇大摆的驶到了广州和长乐。

“舅父,这事还得舅父去说,什么打造舰船一事了怕还是要缓一缓。几处船场报修整的奏子已经递了上去了,兵部倒是支持,只是户部有点反对。皇上今年对阿鲁台用兵未果,可蒙古又有王子来投。我估摸着,明年还会用兵。”船场其实主要并不控制在郑和手上,而是在几位带兵的侯爷在管着。

“这个我知,当初也是想联名一起递奏子的,只是龙江长乐年年都呈这折子,也就没跟着他们起哄。”

“前段京城盯这事,皇上是强力压了下去,可也不得不让步。赵王一折腾大家都静了下来,后来又忙着北上。现在皇上又回来了,十八国来朝,也算是个大喜事。舅父可以提一提了。”

“天火风波,谁又料到会怪罪到下西洋头上,难不成真是西洋带回来的怪异的东西太多了。”郑和感叹。

“舅父不必多想,在这南京还是好好休养,还是会有机会下次扬帆的。大明朝海路出使一事,还是要舅父来主持大局的。”

“也只得如此。休养是难,诸多事务。新的船还是要挤出点银子来试的。”这话听的郑和老怀大慰。

王动吃不准郑和是真的忠于大明,还是忠于皇上。郑和一家上一辈可是被朱元璋杀了不少。本来王动真有意思鼓动着郑和去西洋算了,不回来了。

张晋湘那边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如今已经迁的差不多了,不是在龙城就是在夷洲。最早一批三湘商会的有意下西洋的都已经慢慢的把家族给迁了出去,他们真实的看到了这世界有多大了,在海外王动确实能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在大明朝禁制太多了。

自郑和府上回来之后,王动还是赶回了他在狮子山脚下的家。狮子山下现在住的大多是三湘商行的那帮老臣和新近商会里表现突出的子弟们。

王动想把这里给卖了,反正他主要的时间不是在北京就是在路上,要么就是在海外。南京城里这么大个家业,他觉得有点浪费。当初当那个官时,便把生意上的股份卖和转了,可南京城里的这个家,他还是保留着。

知道王动会回来,狮子山下灯火通明,属于王动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狮子山下,以前他在江心洲交往过的一批火炮研究人员,家具作坊水泥作坊玻璃作坊等生产方面的负责人,南京城里三湘商会旗下的几个大商号负责人,还有盗山庄家的人。

“庄家?”王动很意外。

“好象是某些人给逼的,逼的越来越紧了。”刘鹰。

“呵呵,庄家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还会在意这个。”

“胡大人可是刚从苏州府离开,按理,胡大人也应该去淞江府走走,然后往两广去看看。”刘鹰又补了一句。

“苏州怎么可能,两广我估摸着另有人去查过了。”早先有传闻建文帝可能隐在苏州当和尚,那时王动到苏州时就已经去探访过了,那寺庙是在,可根本没有建文帝在。王动判断也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初都是建文帝身边的人,这帮人不死心在折腾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