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殖民帝国 第三八节 暹罗局势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和一行两百五十多条船,浩浩荡荡的行驶在南中国海。离了渤泥国,下一站便是暹罗。

暹罗国的唐城华州已经建设完毕,郑和第一站便去了那里。暹罗国王也派了一位王子代表他去迎接明朝的使臣。

不迎不行,在西洋唐人为主的龙城支持下,半年前真腊与暹罗之战又有了逆转,如今真腊又打到了旧的国境线暹罗一侧。与以前不同的是,真腊这次俘虏了上万的暹罗士兵,不知真腊是跟谁学的,不只是要暹罗付什么战争赔款,居然还要付钱赎回这些士兵。暹罗已经得了消息,龙城的确派了大将过来帮着真腊作战。暹罗国王在得知大明朝使臣到访,心里大喜。他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去威胁龙城了,但是,龙城惧怕大明朝这可是大家共知的。

龙城怕大明朝吗?怕,经济上怕。军事上呢,不怕。大明朝军事再厉害,就算一次能派上十万军队下西洋吧,海上,龙城的军舰没有大明朝多。可龙城的铁甲船已经超出大明朝的帆船不知多少个级数了。上了岸呢,龙城这几年别的事没做,就是搞经济扩军备。军队人数也有三万之多。而且龙城的将军们也相信,大明朝的军队不是他们的对手。

只是龙城与大明朝在经济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与大明朝交恶,龙城的经济会倒退。原料,人力资源和市场都会受到重创。

郑和到了华州之后,那里的监守太监名为李兴,此人是当初郑和下西洋时的副使太监。当初下西洋都以为是受苦,建华州其实也没要他出什么力,只不过顶个朝庭的名号,蒋武一直把李兴供在暹罗首都大城。华州一建设好,李兴成了名符其实的镇守太监。李兴一直在等郑和,郑和一过来,那就意味着他可以回家了,可以回大明朝了。

李兴回到宫里,可能会被提拔为内府少监,他还真不清楚,内府少监会不会比这个华州的镇守太监日子更舒服些。但再怎么说,暹罗国是番邦,华州也只不过是在他国住地里筑的唐城,还是租来的地,不是自己的家。

郑和不清楚暹罗周边的局势,这回过来第一件事便是让李兴汇报一下暹罗的国情。

“郑大人,暹罗国外强中干,朝局混乱,暗潮汹涌。”李兴奏报。

“去年暹罗起举国之兵,攻入真腊。清迈王南下,拱卫暹罗西疆,虎视大城。暹罗国王子死于战场,目前太子手握重兵。半年前,暹罗战败,此后不可收拾,尽失所占真腊国王,如今兵火反烧到暹罗境内。”

“暹罗国王如今已经领军亲征,这亲征怕不是好事。此前已有密报,太子与清迈王有瓜葛,互派密使。太子手上有兵,战败后还有数万之众。暹罗国王若有撤换太子之意,怕是离祸不远。”

“华州虽只一城,暹罗权贵咸集于此,凛然有华州帮之势。华州帮与龙城交好,钦慕大明朝气象,是暹罗朝中的主和派。”

郑和不欲干预他国内政,不管什么人上台,只要上表对大明朝称臣就行。暹罗国王选择上台的时候,可以说是得了大明朝的扶持。如今真要是太子造反了,成攻了大明朝也还是会继续扶持,只要你太子继续承认暹罗是大明朝的属国就行。你们打你们的,与我何干。

李兴等散去之后,郑和并没有休息,他把蒋武和吴天乐找了过来。华州当初是蒋武搞起来的,只要蒋武到了西洋,在这个华州的时间最长,特别是郑和过来了,华州更要好好的控制住。能搞的定华州城里唐人和番人的只有蒋武,当初不管是买房还是开店,都是蒋武在主事。吴天乐是现在的城管大人,城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他最清楚。

跟了王动之后,蒋家所有下西洋的人都慢慢把家人给迁了出来,蒋家家主手上也有一大叠的声明书,这些声明书随时可以发出,只要一发出来,那些声明书上提到的蒋家下西洋的子弟就会被从家族祠堂里除名,断绝与蒋家的任何关系。

“诚武,你跟了静之多年,这华州城里与龙城有多少往来。”郑和也知道龙城主事的人其实是王动,有些话不能放到公开场合上讲。

“离了龙城,这华州不出三日就会垮掉。”蒋武回他,“此地种种所需,八成来自龙城。”

“看来丘大人真是个能臣。”郑和说道。

“丘大人是位能臣不假,西洋唐人实力之强,远超出我朝所想。”蒋武说的是实话。

“王大人解米粮飨三军,皇上都极为震惊。有黄总兵和施宣慰使的先例,朝庭也不会对海外唐人太过呵斥。”王大人说的是王国忠,他代表西洋的唐人商人帮着解决了征蒙古的粮草问题。黄总兵说的是渤泥国死在大明朝的前国王,施宣慰使说的是旧港国王施正卿。这几位他们即有中国人的名字,也都有番名,在番国都还有官职。不同的是,王国忠只是官员,而黄与施都做到了国王。施担着大明朝的宣慰司使的同时还有爪哇国旧港总督的任命,而黄森屏回大明朝时,与永乐帝坐了个并排,以弟相称。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永乐帝的外交政策极为灵活,同样的,郑和也知道,这与永乐的性格和当前大明朝的实力有关系。

看着王动和郑和为大明朝赚下了很多钱,可这些钱都填到了交趾安抚和对蒙古的战事上去了。国内不是弥勒教就是花莲教起事,要不就是山陕旱灾苏淞水灾,皇上又加大了对北京城的建设,这些都是大口子,都是销金窟。

郑和根本没有想到,龙城居然能做大了。在他的海图里,在王动送给他的海图上,龙城怎么看都是一个小县城的样子。一个小县城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郑和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来在暹罗的日程安排的很满,都是老套路了,大家都做的很熟,开市易换赐国书等。

暹罗国王突然对郑和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郑和根本没有想到。他开口跟郑和借钱,或是说跟大明朝借钱。借钱干什么呢,买大明朝军械。

这位国王也不是个笨蛋,要大明朝明的压制龙城可能很难。那就这样办,你们支持我军械,这也就等于暗地里支持他继续与真腊开战。到时他会把这个消息传出去,说大明朝支持他抵御真腊的入侵。

暹罗国再怎么有钱,也经过不起这么打。他们与真腊已经打了五年了,若不是清迈王过来守西门,他还要和丁加奴满剌加彭亨柔佛四小国在西边再打。龙城明的表示中立,私底下却与交战各国都在做军械生意,暹罗王也是无可奈何。

若是永乐帝,一定就准了,而且这债十之八九以后是不会催收的。现在的郑和可不同了,他第一反应是暹罗用什么来抵押。呵呵,只是一想而已,他只是一个臣子,借款之事还要报请皇上定夺才行,卖军械一事更要皇上作主。

软钉子,看来大明朝在真腊与暹罗之战中,真的想保持中立呀。其实永乐早就批准可以售卖一些军械给西洋小国,可在这当口上,郑和还是不想参与到西洋诸国纷争里去。乱了不是更好,暹罗一家独大已经很多年了,应该要改变一下这里的势力分布了。

龙城的强大和态度暧昧让暹罗很恼火,但却没有办法,离的太远,手够不着。对于龙城派大将去真腊作战,暹罗更是气愤。气愤归气愤,军械方面还是龙城生产的最好,还是要跟龙城买。

何九锡这个多重间谍赚的不知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如今何九锡也没什么好想的了。长子居然被暹罗国王选去做了侍卫官,成了质子,但除了这个长子外,余下的儿孙们几乎都把家搬去了龙城。长子已经明确表明,牺牲他一人,保全整个家族,值得。不过他要求,他的儿子一定要送去龙城。何家在暹罗的生意还在做着,而且越做越大,只不过家族产业的重心早已转移到了龙城。

郑和的舰队到了华州,驻在华州的军队自然也要换防,武库也要充实一下。在郑和的无视之下,一大批明朝的武器通过何九锡又转到了暹罗国王手上。另一位军火贩子吴诚,又把龙城的军械贩到了暹罗,据说这批军械不是从龙城发来,而是从爪哇国。驻在爪哇各地的龙城雇佣军一直小打小敲,加上爪哇湿热军械消耗也不小。吴诚是谁,大将军吴朝干的义弟,华州城管吴天乐的侄子。

军械上到了暹罗国王的手上,可暹罗国的两处宝石矿却被租给了何吴两家开采一年。

郑和终于到了龙城,郑和都没有想到,这个小地方居然成了他的重要目标,甚至超过了天方国。他现在觉得,天方国这次不去没关系,龙城一定要来看看。

船队还要南下旧港爪哇,所有的船都泊在了龙牙门岛西侧,郑和的船队数量巨大,本来停一天补给,被郑和沿长到两天,整个龙牙门岛码头全用上船位都不够,更多的船在外海抛锚。

郑和上岸,龙城真的不同寻常。(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