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徒步到神农架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伊蓉姐,这天马上要黑了,我们住哪里啊”?一个小女孩问道。

伊蓉握紧手中砍刀,说道:“离开道观的时候,老道士不是给了我们每人一个书包么,书包内有些干粮,我们弄起来吃,还有,老道还给了我们每人一把砍刀,一把匕首,还有几把斧头、锯子,这些都是工具,我们自己搭房子住,这是老道士对我们的考验,如果我们通不过这个考验,恐怕老道士也不会教我们本领”。

“好,我们加油,通过考验”。

“加油……”

伊蓉是女孩子的精神领袖,伊蓉怎么说,她们怎么做,以前也不是没有露宿街头过,大不了,过回以前的日子。

话说郑三元领着一十六个最小九岁最大十三岁的童子军,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山头。

山头上,入目所见,也是荒芜一片。

郑三元苦笑,这个老道,看来是想锻炼自己这帮童子军。如果是自己一个人,郑三元有自信很好的生活下去,但是,这么多人,郑三元有些不淡定了。

马立在十六个孩子里面,比较年长,十三岁了,也比较有威信,于是郑三元吩咐道:“马立,带九个人,到附近砍一些柴火,我们搭设简易的房子,其余六个人,生火做饭,我去去就来……”

郑三元虽然小,野外生活,还算有些经验,知道住宿、生火做饭的重要性。

十六个人,在简单分工下,开始行动起来。多亏了半年多的训练,十六个孩子还是有些体力的,干活也干得似模似样。

一个多小时后,郑三元出现了。

包括马立,十六个孩子都非常好奇,不知道郑三元做什么去了。

郑三元的背上,挂着几只肥肥的野兔,每一只都有四五斤重。

郑三元笑道:“晚上,我们吃野兔肉……”

十六个孩子,脸上都露出笑容,似乎,这个日子也不是很难过。

深夜,月明星稀,饱吃一顿的孩子们安然入睡。

深秋的天气,还是有些冷的,虽然有火盆,孩子们还是互相依靠着取暖。

郑三元一个人坐在火堆旁,不时的添一根柴火进去,郑三元想起了不久之前老道士和自己说的话:“三元,以后做什么,你有想过么,有过规划么……”?

说实话,让一个八岁的孩子想以后做什么,规划未来,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郑三元就是在想以后自己做什么。

老道士告诉郑三元:“三元,无论你以后想做什么,假如你想逍遥自在的活着,那么,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这次,这四十一个孩子,就是你原始班底,你要好好善待他们”。

老道士说的话,郑三元似懂非懂,但是,大致意思却是明白了,包括伊蓉,这四十一个孩子,是自己的人,这,叫做势力。现在开始,老道士在帮自己培养势力。

这个时候伊蓉也是守在山头的火堆旁,因为她自己是女孩子的原因,招收孤儿的时候,对女孩子特别有好感,是以多收了几个,让男女比例有些不对称。

伊蓉在想,老道士非常神秘、强大,一定要跟着他好好的学一些本事。

“嗷呜……”

伊蓉脸色发白,站了起来。

远处,绿油油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狼……”

伊蓉想到了不好的事情。她手中马上握紧砍刀,然后,一个个推醒女孩子们。

二十五个女孩子,团团围住。

“狼怕火……”

很快的,一个个火把生起。

十余头野狼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夜,注定无眠。

野狼和二十六个女孩子互相对峙,直到天色开始亮了,野狼群才离开。

从这天开始,女孩子们就和狼杆上了。

紫阳观,男孩子和女孩子随时可以申请各种资源,衣服、被子、武器、药品等,老道士都会提供,但是有一条,必须住在山头上,并且,食物只给一半,另一半食物,必须去山上找。

而找寻食物的过程,经常遇到各种危险,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命。

一个星期后,老道士出现在女孩子所在山头。看到女孩子一个不少,微微点头,从此以后,老道士一个星期出现一次,传授她们拳脚功夫,各种保命方法。

同样的,男孩子这边,老道士也是一个星期出现一次,郑三元和这些男孩子们一起,苦练武艺。不过,郑三元的练武负荷,是一般人的两三倍,每个晚上,郑三元都是腰酸背疼的,同时,整个人浸泡在大药缸里恢复身体。这些药,非常珍贵,都是老道士提供的。至于其他人,自然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1989年,郑三元十岁了。

乌县人说年纪,讲的都是虚岁。

清晨,郑三元对着朝阳呼吸吐纳,提炼第一缕东来紫气。自从那次和人贩子杨老大战斗的生死关头,郑三元突破自身桎梏,丹田内生出了第一缕内气,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巩固,丹田内气也开始多了起来。

战斗,一直以来都是突破的好办法。

内气多起来的好处,那就是郑三元的身体素质更好的,眼睛能看得更远,耳朵能够听得更清楚,鼻子对味道的感觉越敏捷。而且长青内气,不断的滋养着郑三元的身体,反哺肉身。

“三元……”紫阳真人出现在郑三元面前。

“师父,你怎么来了……”郑三元有些奇怪,今天可没到一周一次的练武时间。

紫阳真人说道:“三元,你要出一趟远门,和为师一起,今日,就跟为师下山去,并且,和你父亲说一声,告别一下,这一去,恐怕需要几个月时间”。

郑三元点头。

紫阳真人和郑三元,来到了小庐山下的芦水村。

现如今,芦水村家家户户住上了两层的砖瓦房,以前的茅草房都推倒重建,郑青山也在芦水水库边圈了一大块地,准备造别墅。这一切变化,正是郑青山带来的。如今的芦水村村民,如果不加入芦水帮,还有一个出路,那就是加入“同元公司”,同元公司法人是郑青山,做的是正正经经的生意,正常经营,正常交税。

芦水帮,也成功打入金乌地区,并且成为了金乌地区的NO1。连带着,同元公司的业务,也扩展到了金乌地区各个县城。

芦水村上下,热闹异常,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人。

“怎么回事”?不仅仅郑三元疑惑,连老道士也有些不明所以,这非过年过节的,哪里来的鞭炮声。

等回到家,郑三元才知道原因,原来,芦水村出了个大学生,并且,这个大学生还考入了公安警校。

89年的大学生,还是非常值钱的,等四年大学出来,国家基本上分配工作不说,而且工作还都是极好。

这大学生,是青字辈的,和郑三元的父亲郑青山同一辈分,叫做郑青修。

“三元,你回来了”。看到郑三元,郑青山的眼睛里都闪烁这喜悦,对自己这个儿子,郑青山可是非常满意的。

郑三同不同于郑三元,看上去文静的多,看到郑三元亲热的叫道:“哥哥……”

郑三元点了点头,因为家族关系,别看郑三同文静、清秀,一身力气却不小,同样的,他也是从小习武,只不过,没有拜师紫阳真人罢了。

郑三元点了点头,叫道:“爸爸,弟弟……”

郑青山说道:“我们芦水村,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了,哈哈,真是长脸啊,而且,还是警察学校,牛啊,我这个族长当到现在,可以说今天是最有面子的一天了。三元,你也得去上学,然后,考大学,当大学生,别人的儿子能成为大学生,老子的儿子,也会是大学生”。

郑三元有些无语,去不去上学,自己说了不算,老爹说了不算,老道士说的,才算。其实郑青山这话,是说给老道士听的,我让自己儿子跟你习武,可不是让自己儿子跟你出家,这学,还是要上得。别人家的孩子,八岁就开始上小学了,自己儿子,居然十岁了还没开始上小学,郑青山急,郑青山的老婆更急。

“好,等这次和三元云游回来,就让他去上学,一二年级,对三元来说,太简单了,直接从三年纪开始读吧”。老道士云淡风轻的说道。

“好,说定了咯”。郑青山很开心。

“走,三元、三同,跟你爸爸到郑青修家里去,沾沾大学生的喜气,以后,你们也是大学生”。郑青山拉着郑三元和郑三同就走。

老道士有些无奈,摇了摇头,静坐下来,自顾自的喝起茶来。

郑青修有些腼腆,特别是村里的族长都亲自来了,更是激动不已。

在芦水村,郑青山的威望不做第二人想,他是所有人敬仰的“神”,他在外面做的一切,让芦水村的人,叹为观止。郑青山就是活脱脱水浒里面的英雄人物啊。

村里大摆筵席,郑三元和老道士是吃了宴席后才离开的。

“师父,我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啊”?一路上,郑三元问道。

他们已经步行十天了,每天都是赶路,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郑三元毕竟是个十岁大的孩子,沉不住气,问了出来。

“我们去神农架”。终于,老道士才透露出此行的终极目的地。

“哦……”对于神农架,郑三元全无概念。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之一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

神农架位于北湖省西部边陲,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占百分之85以上,人口稀少。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以上,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有华中屋脊称呼。

神农架自古以来,就属于神秘之地,内部原始植物林立,很多动物生存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非常有攻击性的,甚至还有着“野人”的传说。(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