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发粮现场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几天,兵部崔侍郎带的押送赈灾粮食的大队就要到了,根据李序然的命令,他们直接到济州府,因为这个府等于在河北和河南的中间,对两地都很来说,距离都差不多。于是,崔侍郎便从京城备好粮食后,直接走了通往济州府的路。

而这时,各省已经将各府、县的情况基本统计的差不多了,但是由于人口流动性太强,所以统计的不是很清楚。不过,那个地方的灾情最严重?那个地方的治安最为不好?还有那个地方的流动灾民多?这些还是可以摸清个大概的。这既和当地的地形或者民俗有关,也有可能和当地的地方官有关,而这些情况当地的官员是可以知道的,同时,李序然也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或者打听而来知道的。

这天中午,在济州府,天气冷了许多,不过风似乎小多了,还能看见太阳,两省主要的官员巡抚、布政使,还有按察使,都到了这里,崔侍郎的押送的粮草到了之后没多久,李序然也来了。

不过,李序然这次带了不少随员,足有二百多人,看样子,他这次是很重视这件事的。

“钦差大人,朝廷的赈灾粮到了,全部在这里了,请大人验收,”兵部的崔侍郎说道。

这时,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吏部侍郎,还有刑部的官员都站成一排,身后是他们的下属,而李序然身后则是他的军士随员,其实,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都是跟随李序然多年的旧部,他们这次除了保护李序然的安危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这么多的粮食,李序然当然不可能一个人清点的过来,但是。又不能不清点,他不能让这些官员认为自己是在敷衍了事,其中既包括河北河南两地的官员,也包括从京城来的官员,因为,这关系到下一步的发粮落实情况。

李序然向杜唐还有安刚点点头,他们两个立刻手一挥,立刻出来几十人,他们要开始验粮了。

李序然同时命令三位侍郎和两地的巡抚布政使也站出来,一块看着他们验粮。

而李序然则坐在那里。看着他们,似乎是在老师在监督着学生在完成一样任务似的。

这些官员中,尤其是两省的地方官,表面上在毕恭毕敬的验着粮食,但是,心里却在暗暗吃惊:这位钦差大臣怎会如此的心细?照这样下去的话,他们怎么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敷衍李序然的任务,相信,李序然的认真不仅体现在验粮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如何发放这些粮食上。

就这样杜唐拿着毛笔拿出纸,他身后跟着不少人,认真的坐着记录,而安刚则带着人拿着铁锥子刺进麻袋里。看看里面到底是不是粮食,是不是陈米?

“崔大人,不是本钦差不相信你,而是此次赈灾事关重大。河北河南两地官场的情况异常复杂,所以其那晚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崔大人多多包涵”。李序然将崔侍郎叫过来,低声说道。

因为,现在只是刚把粮食从这里运来,还没有分发到地方的手里,所以,给人的感觉是现在这样查收,就是对运粮官的不信任。

“中堂大人多虑了,从北沙接你到京城,下官就铁定了心跟着中堂大人了,大人做事光明磊落,下官知道,连从京城来的粮食都要这样的检查,那这些粮食怎么落实下去,这些官员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大人的这片苦心下官能理解,否则这个侍郎也别当了”,崔侍郎说话很实在,没有丝毫的做作,当然得到了李序然进一步的信任。

崔侍郎在兵部,而兵部是由杨再兴协助分管,崔侍郎自然知道杨再兴和李序然的关系,不过,他对李序然的言听计从也不完全是因为这一点,更多的是来自他对李序然的钦佩,尤其是在回京路上的独处,更加剧了一点,所以,他对李序然的服从是发自内心的。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过去了好长时间,李序然能明显的看出一些官员已经很累了,但是他们丝毫不敢流露出来一丝的不满,当初将尹州知府突然被李序然命人带走的事情就像是一场噩梦一样的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好像随时就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一样。

这时,两省的提督也到了,他们带了很多兵,这是李序然命令他们来的,这么多的粮食要运到各地,难免对遇到土匪山贼之类的强盗,同时也要防止灾民闹事,就像李序然说的,人,只要饿急了,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钦差大人,末将来迟了,请钦差大人恕罪”,两位提督将军说道。

李序然急忙说没关系,现在还没验完粮呢,其实,他心里知道,这个时间正是李序然规定的,两位将军是客套而已。

说实话,这两位提督将军还是很尊敬李序然的,毕竟都是武将,李序然在征北的事情,他们都听说过了,佩服的五体投地,原先李序然的手下秦章、安克毕还有周勇等和他们都认识。况且,杨再兴大学士协助分管着兵部,也给他们打过招呼了,所以,他们对李序然是鼎力支持的,这些武将虽在两地驻扎,但和两地巡抚等大员来往并不多,所以,他们也将是李序然的主要力量。

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清点好了,杜唐擦了擦头上的汗,喝了一碗水,对李序然说道:“大哥,分毫不差”。

这时,李序然命令两省的提督将军按照每个县五十名,每个府一百名军士的配备,按照发粮的名单押送粮食到各府和县,同时,他命令各地抽出二十名府兵配合军士门将粮食送到各自的地方。

按照李序然一级一级的安排下去,各县直接在这里领了粮后,就不需要从各府再去领了,而各府只需要领府城内的粮食,那么各省的巡抚布政使也只需要领省城内百姓所需的粮食。

这样一来,就不再是一级一级的往下发了,而是县令直接领县上的,知府只领府城内的,巡抚布政使只领省城内的,所以,层层扣押,曾曾盘剥是不可能了。

另外,李序然再派出一百多人的亲信,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名李序然的亲信,他们将亲自监督这些粮食的发放,而在发粮的现场将由这五十名军士看守。

也就是说这些粮食实际的控制权根本就不在各地官员的手里,而是在李序然的手里,粮食直接发到各县的手里,这样一来就切断了各府和各省的这个上级,而到了各县后,再由李序然的亲信监督,五十名军士看守,这样一来就实际上切断了县官对粮食的控制,两次切断导致的结果就是粮食能真正的到各地灾民的手里和口里。

同时,李序然规定,只要是有大宅院,佣人仆人之类的大家大户,将不在领粮的名单里。显然,李序然是不想让富商也捞上一把,这都是救命的粮食,千万不能这些粮食再次起不到最主要的作用了。

另外,李序然在各府派出十人组成的巡视队,他们由李序然的亲信,还有三部侍郎的随员组成,全部骑着快马,在各县的发粮现场巡视,他们的行踪和路线无需向任何人请示,当然除了李序然。

一旦发现有贪污或者克扣粮食的官员,他们有权随时将该官员看押起来,等候李序然的命令。

这时,李序然站在一个木台上,对着这些文武官员说道:“粮食本钦差交给你们了,本钦差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不是粮食,这是一条条的人命,希望大家把每一粒粮食都发到灾民的手里。你们这里的每个官员,每一个将士,每一个差官,都给我听好了,事情要是办砸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头落地、身首异处。本钦差有没有权力,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魄力敢把你们违令的人给杀了,你们就不要怀疑了,也不要以身试法了,因为本钦差有这样宝物”。

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序然,只见他拿出尚方宝剑,猛地抽出来,朝天举着,曾经当过元帅的他,集元帅的霸气和钦差大学士的威严于一体,再次用谋略镇住了这些人。要知道,他抽出宝剑的那一刻,多少人心里同样猛地震了一下,这一震,差点把心给跳了出来。

这场发粮的誓师大会就这样结束了,李序然将具体的命令写好,盖上大印,交给自己心腹,命令他们到了各地后交给地方官,敢有抗命者,当场拿下。

大军走后,李序然便带着三位侍郎还有一些朝廷命官,以及他剩下的亲信,也准备要走了,他也有他的差事,他的差事就是会会这些地方大员,要牵制住他们不要让他们给底下乱下指示,稳稳的呆在家里就行了。

李序然带着吏部侍郎还有杜唐、安刚去了河北省,而河南省则由户部侍郎刘士成以及兵部崔侍郎带人去,他们的目的就是监督两省的巡抚、布政使等大员。(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