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纲对苏阳迅速的道歉很惊讶。

他和这个年轻人的接触并不多。

“茶楼喝口茶?”

李纲挑挑眉,老头还是很风趣的。

苏阳跟着老人来到茶楼,要一个雅座,商家把煮茶用的器具材料都送来,苏阳亲自开始煮茶。

商家再送来各种民间糕点,用料和手工没有那么精细,但也不错了。

李纲和苏阳都不是那种不吃民间之物的高大上人士。

“刚才在思考什么?竟然停在道路中间,这不像你的风格?”

李纲表示我岁数大,可以直接问出口。

苏阳沉思一下,终究是老人,见识广,可以多询问一些。

“我准备让人做一份大鹅的数据,我觉得鹅更加好养。”

“除此之外,我觉得国家内的道观寺庙有点多,想要驱逐一些和尚道士出山。”

“这些道士和尚会一手医术,还识字,应该遣散到天下各地,不应该聚集在道观寺庙之中。”

“并且可以把道观寺庙的土地都收回来,分发给百姓。”

“同时对于百姓祈福贡献土地的行为进行禁止等等。”

苏阳一口气说了很多,嘴巴有点干,喝口茶湿润一下。

李纲沉默下来,倒一杯煮好的茶,内心开始沉思起来。

这可真是一个难题。

鹅的事情不说,但是道观寺庙的问题,确实有点严重了。

需要解决。

“江南寺庙四百八十座,梁武帝最后竟然活活饿死。”

“这些宗教之人,确实应该狠狠惩治一番。”

“你打算上书陛下吗?”

“要知道,很难的。”

李纲沉思过后开口。

这事很不好解决,很麻烦,涉及到的人和事非常多。

在李纲看来,解决起来,真的很麻烦。

不填进去房玄龄或者杜如晦中的一位,恐怕解决不了。

苏阳摇摇头。

“因噎废食,这是不可能的。”

“这事再难,只需要利益够大,就会有人解决的。”

李纲兴趣更大了,在他记忆力,长安城内的众多人物,对苏阳的评价都是擅长驱虎吞狼,以利诱之。

“怎么解决。”

苏阳诡异一笑,确定左右无人,缓缓开口:“罪罪罪。”

“蛊惑人心,危害国家统治是为罪。”

“把读书人软禁在神学之上是为罪。”

“不事生产是为罪。”

李纲皱眉,说的都是实话,可这似乎还不够吧。

苏阳继续道:“这个国家能供养的不事生产的人口有限。”

“为什么要让那群道士和尚占据一部分。”

李纲眉头松开,够狠。

这一招下去,那些人想不出手都难了。

苏阳表示自己喜欢用数据说话。

一个国家所能供养的脱产人口是有数的。

去掉职业军队,剩下的就是一块大蛋糕,也一直是达官显贵在瓜分的蛋糕。

这块蛋糕之上,现在多了一群人来瓜分,你们这些世家大族能允许吗?

允许?

允许个鬼。

这事也就是没有挑明,挑明了李世民能生吞了他们。

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人也能生吞那些人。

苏阳要做的就是挑明。

要知道,封建社会的脱产人口一般百分比都是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七之间。

超出任何一个百分点,都容易造成社会崩塌,乱世出现。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隋炀帝,抽出了太多脱产人口,导致国家生产力跟不上,迅速崩塌。

国家富有不是百姓富有,百姓富有,国家才会真的富有。

就像那句话一样,底层百姓每个月多赚一百块,比顶级富豪每个月多赚一个亿带动的生产力还要强。

苏阳还记得那句话,把新中国十四亿人口平均收入集体拉高到三千有多的难度?

基本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市场。

十四亿人口相当于新出生的,老了退休的,没有工作能力的这样算。

毕竟这是整体人口数据,不能不算。

而让顶级富豪每人多赚一个亿,只需要市场压缩一下就可。

这就是差距。

经济越发达,脱产人口越多,经济越弱,脱产人口越少,机械化和经济流通时刻关注着这点。

封建时代整个社会所有行业都在瓜分那百分之七的脱产人口。

而进入工业时代后,脱产最猛的是二战德国,把自己国家内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拉上战场。

之后大家就都不敢这样干了,是很凶残,但是战后经济恢复也很困难,死的人太多了,花了几十年才缓过劲来。

所以苏阳有信心坑死道观和寺庙,让他们倒大霉。

李纲知道苏阳的操作后,沉思半刻。

“你准备上书时告诉我一声,我有很多学生都在当官,我让他们也发动一下。”

“既然要干,就要做绝。”

“不给他们反扑的机会。”

李纲眼神中闪过一道毒辣。

你们这些道士和尚成为了脱产人口,我们这些儒家老师可还每天都做着耕读传家的生活。

李纲承认,这一刻,他羡慕了。

他李纲,来朔方教书都是要一块地,自己耕种,自己带着学生实习,自己养活自己,学生们来帮帮忙。

至于学生的拜师礼,都是根据家庭而出。

穷的,就整点自己家的菜送来就可以了。

富的,送点肉,送两幅字画之类的。

他李纲自己平时也会种地,种点菜,种点粮食,养育一下自己。

他也算不上完全脱产的人口。

而那些道士和和尚,竟然敢当脱产人口。

这就过分了。

太过分了。

不开心。

苏阳听到李纲的话心情愉悦起来。

和你老头坐着里聊天,图的就是你这句话。

李纲可是货真价实的徒子徒孙遍天下。

每个人位置就算不是最高的,也是中坚人才,在这个师父的时代,李纲的话不说是圣旨,也很好用了。

没问题,就是要搞那群江湖人士。

区区江湖人,岂敢影响天下大局。

几天后,一匹快马带着两份数据,一份报告进入长安城。

当夜,陛下派人,敲响了长安城内所有高官的门。

连夜议事,不来者,以后都不用来了。

满朝文武,就连各个世家在长安城的代言人都被召集了过去。

太极宫连夜开启,一副朝会状态。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