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050 事态多变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骚乱?”

多尔衮派驻在盛京内的线人,组成一个完整的情报网。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即时通知他。这批人非常专业,如果是一般骚动,他们是不可能上报,惊扰自己宝贵的时间。

“进来。”

下属进房,见到房内多出一位奇怪的少女,不敢好奇打量,目不斜视,专注向多尔衮报告街上骚乱详情。几大帮派的人马走上街头,几乎堵塞路口,摩肩接踵,甚至有人跳上楼顶,继而发展成斗殴事故。

“知道他们为何打起来吗?”

“这层并不清楚。”

多尔衮沉吟一会,光听下属报告街道上的状况,都可以想像到外面有多乱。

“盛京之下,岂会发生如此暴乱?”

下属报告,参与者有满人有汉人也有蒙古人。至于是哪方率先动手,尚在调查中。完颜蒲里古野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就是肇事凶手,还有想是不是奏在背后插手,一副瞧热闹的样子在听着报告。

好吧,奏都是有份促成这场大骚乱的幕后大黑手,而完颜蒲里古野及福临则是帮凶。

“福临是不是都在那边呢?咦,不过奏说她自有安排,会保护福临,应该没有问题吧?”

完颜蒲里古野向来是从空中往来睿亲王府,对于哪道街哪道城门,根本没有记在心上。不然她听到外攘门外偏西的大街,准会想到她就是在那边与福临分手。若然她知道福临身在险境,更必然飞去救人。

奏之所以支开她,完完全全就是为了安排朱慈照及冯永硕接应福临。两位魔女只是基于一时利益而合作,终究处于对立状态。奏无意与完颜蒲里古野打,但对方决不会放弃,偏生自己又打不过,所以必须准备在搞大事情后趁乱逃走。

要是完颜蒲里古野发现朱慈照及冯永硕两位汉人,肯定会有所意识,提高警觉,因此必须调走她。

多尔衮再三问明详情,与此同时另一位下属又上门,报告最新状况。巴牙喇纛章京鳌拜已经出兵,从速前往平乱。

“哼,那大块头行动倒是快过头了,还是说他早有准备?”

多尔衮才刚刚收到消息,尚未有所行动,鳌拜已经整装出发。要说没有古怪,那才是骗人。但是没有证据,也就构不成任何指控。

“王爷,我们都要去吗?”

“不!我们别出手。传令下去,所有人密切留意街上情况,事后给我回报。”

“是。”

如果没有人出手,多尔衮派兵平乱,不失为立一大功。不过鳌拜已经出手下,他的立场便有点微妙。

众所周知,多尔衮向来与鳌拜不和。皇太极不幸驾崩之后,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与豪格争持时,鳌拜在过程中与他产生了诸多分歧和纠葛。那时他与图赖共同起盟誓,派两黄旗的巴牙喇营兵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外,甚至拔剑指向鳌拜,双方差一步就会刀兵相见。

虽然最后由福临继位,而多尔衮本人成为摄政王,真正把控着朝政时,对于结下梁子的鳌拜,自然各种罪名甚至莫须有的理由,多番打压及处罚。

客观而言,鳌拜完全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多尔衮乃能文能武之全才,甚至是国家的顶梁柱;反而鳌拜就和很多满族官员一样,只是骁勇粗鲁战将,根本不擅长政治。多尔衮有心,绝对可以快速解决他。偏生他与朝中许多官员结交,有一定后台,总是在关键时候得贵人相助,才会侥幸活至今天。

下属陆续向多尔衮传递情报,状况发展令他这位旁观者大吃一惊。鳌拜快速封锁街道、与满达海发生争执、甚至有汉人当众混战厮杀,视满清官兵如无物等等。多尔衮及完颜蒲里古野听罢,最后太阳西沉,鳌拜仍不愿撤兵,更逐家逐户搜查。于此多尔衮笑道:“这头笨牛,早就应该这样做吧!”

多尔衮肯定鳌拜是掌握甚么情报,不然不会如此坚持封锁街道。多尔衮至为关心,是他的目标是要寻找何人何物。据手下观察,对方特别留意稚龄童男,反而成年男人的检查有点马虎甚至是做做样儿。

哪些是重点注意,哪些是敷衍了事,都瞒不过内行人。听罢官兵奇怪举动后,多尔衮略一沉吟,突然整个人惊惶弹起身。

“大事不妙!”

“甚么事不妙?”

多尔衮在书房中踱步,府中下人吩咐可以用餐,他随便扬手,叫下人直接送入房。接连半晌后才能稍微淡定,向完颜蒲里古野解释道:“最近宫中发生很多事,你也许不知道,皇帝似乎换了个人。”

“哦。”

完颜蒲里古野可是“参与者”啊!之前福临一直跟在他身边,奏亦有定时向她禀报宫中情况,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当然在多尔衮面前,她极力装作局外人,才会长时间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如非此时多尔衮心中烦思,否则早就发现身边人有不妥。

“虽然本王曾入宫近距离端详过圣上,外观完全一样,不过表情及神色有点微妙,感觉不是同一个人。”

这是非常大胆的想法,无异于直指有人以假乱真,惑乱朝廷。在此之前多尔衮只是在心中想,从不敢宣之于口。直到完颜蒲里古野回来,他才敢开口直抒说话。

“如果当今朝上皇帝是假的,那么真的又在何方?身为朝夕相对的亲母,圣母皇太后岂会一无所知?敢情当中必有可疑,甚至皇太后亦有参与其中。我已经发散人手调查,可惜至今仍音讯全无。”

多尔衮心情复杂,事关大清国运,他不能置之不管;欲追求真相,却可能会伤害自己最疼爱的人。左右为难下,令他在调查工作上摇摆不定。加之他向下属发出一幅“六岁稚童图”,要他们按图索骥,除此以外再无任何关于当事人的资料,无疑大海捞针,枉费人力及时间。

“即使济尔哈朗那边都有派人搜查,同样一无所获。偏生在这个时候,鳌拜忽然大张旗鼓寻找幼童,焉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耶?我看这大块牛,必然有甚么秘密线索,才敢如此张扬出兵。”(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