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上架纪念特别篇(之五)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果不可能储藏那么久,想必是新鲜摘下,即时搬运。抵达关内却不急于在市场上卖出,很可能是未找到卖家……但是据康老板的报告,这几天蒙人都没有急于招揽生意,而是在本城四处逛街,打探姨娘的消息……”

不做生意的商人、任其放置的关外生果、热中打探姨娘消息……

“哼,我有主意。”朱慈烺心领神会地微微一笑:“二妹,三弟,我们来一招引蛇出洞,好不好?”

二人疑惑不明,朱慈烺笑了一下,将心中主意吐出,登时令他们惊为天人。

三人匆匆还原房间,关好房门。朱媺娖更特地将毛发完完本本夹回原处,毫无差错。朱慈烺联络康友根,从速霸占蒙古人邻边的房间入住,就近监视。

午时将去,其中两位蒙古人回来。他们并未即时步入客栈,而是在街角隐蔽处观察客栈周围情况,确定没有可疑人物于附近徘徊,才迈步入门。当然这一切都被后面一位装作看玉器的姑娘看在眼内,她不动声息确定二人回到客栈,正要进去时,秦少娥自附近店铺走出来,轻轻拉住她。

娘子军众女人朝夕共对,守望相助,几乎都亲如姊妹。街上人再多,都可以一眼辨认出来。秦少娥向她说计划有变,朱慈烺留守在河洛客栈的客房中主持大局。

负责跟踪的妇女难色被蒙古人点相,所以不得步入客栈,改由客栈内其他人接手。而外面行动组的成员统一向秦少娥汇报情况后,再由她打扮成侍女,上楼向朱慈烺汇报。

当然整个行动的策划及构思,架构系统的建立,完全出于奏的教导。即使中间有差错失误,侥幸地对方没有在意女性,故此至今依然事事顺利。

蒙古人才走进客栈,但见人满为患,座上有一位少年,朗声说书道:“……却说王老爷的儿子,排行第七,名叫卓谦。这位王卓谦从小就喜欢道术,听说蓬莱仙岛上多仙人,就背上行李,越洋寻仙访道。他登岛之后,看见一所道观,环境甚为清幽。只见一位姑娘,长长的金发披肩而垂,在蒲团上娲跏打坐,全身仙气充盈……”

蒙古人听到说书少年提到“金发”,即时停止移步,稍为倾听内容。

“……话说这位王卓谦正是年青之时,一者慕仙,二者贪色,见有美人,慌忙上前行礼,尝试搭讪。原来那位姑娘叫奏,是此观中修真之士。双方谈了一个时辰,王卓谦觉得奏所讲的道至非常玄妙,心生倾慕,欲拜见并师父,恳求收为弟子……”

“嘿嘿嘿,那有这么不要脸的人?”有茶客笑道,说书少年点点头,继续说:“大家知道美人怎生回答?”

全场静默,说书少年即时续话:“她说自己没有师父,一句就断了王卓谦的念头,绝了他的色根。嘿,这位王卓谦原本想当师弟,近水楼台,修真又收色。听说奏没有师父,登时慌了,一时情急,问她没有师父,何以能有此修行?”

“奏……又有人说那个人的故事了。”

“关内人人皆知其名字,留有一头金发,看样子又是说书人随便乱作,没有参考价值。”

两位蒙古人用蒙语低声交谈,旋即迈步离去。

突然面前一位姑娘举手:“喂,你太没新意吧?那位仙人,莫非是指奏贵妃?这些创作,全是杜撰,听得多都厌了。”

说书少年嬉皮笑脸:“哎呀,姑娘此言差矣,定必是后进之客。不才入席时,已经声明今天所说,全属真人真事。”

听到“真人真事”,两位蒙古人即时驻足。那位姑娘兀自不信,大声质问:“荒谬,奏贵妃人都不在,你怎么扯都成。”

“要我怎么证明,姑娘才相信呢?”

“你说真人真事,是从何处听来?”

“就是奏贵妃本人亲自告诉我的。”

此言一出,座下众茶客登时一片沸腾。

说书少年一脸自信,从怀中抽出一支白色的毛笔:“大家看看,这是何物?”

一名书生道:“不就是一支笔!”

“错!”说书少年劈头道:“是奏贵妃赠予本人,仙界的法宝,不醮墨水的神奇笔!”

众人又是一番扰攘,大感好奇,纷纷问明详细。

“嘿嘿,这具神仙法宝,是极其珍贵。至于缘何入手,此事说来话长……好!相逢即是有缘,决定即席首次独家大披露!为令大家能够知之甚详,详而知之,不才将会一连五天不断的重覆、重覆再重覆,整个珍贵而难忘的奇遇过程,务求令大家能够重覆重覆再重覆的听个仔细听个明白……”

“不用吧?”开始有人鼓噪了,说书少年又吟道:“此事说来,一匹布之长,真是五天五夜,都未讲完。不才刚才叙述远渡蓬莱仙岛之王卓谦,正是第一位有缘人,从奏手上获得这支毛笔。唉,可惜,王公子此刻不能出来现身说法。幸好,我们先来访问一下,王公子令堂的邻居小孩所养的一条狗哎呀!”

无数茶客恕掷杯碗,倒茶泼水,丢往说书少年:“丢那妈,快些入正题呀!”

说书少年严重划水,迟迟不入正题,被广大民众鄙视。为留住听众,只好投其所好,胁肩谄笑道:“是是是,中间经过几番风波,结果不才与奏贵妃,呃,当时她还是奏婕妤相遇,将前尘往事,尽吐于杯中物。临别在即,赐此笔一支,说留作世人明证。”

“他奶奶,你随便拿一支毛笔,说是神仙赐予法宝?谁会相信?”

“对对,老子都会说,我是天上大元帅下凡!怎样?”

说书少年即时叫客栈伙计取纸过来,把纸笺铺好于地上,即席挥毫。

“蓬莱岛上怡仙女,金发翩翩起霁晨;旅渡中原遭逆劫,遗留白笔证前尘。”

即席挥毫,一蹴成诗。俄而吟之,朗声传扬。茶客亲睹说书少年下笔疾书廿八字,竟然不用醮半点墨,一气呵成,纷纷惊异。

“真的不用醮墨水,太神奇了。”

“从第一只字,一直写到最后一字,墨汁依然新鲜分明,是如何办到呢?”

“莫非真的是神仙法宝?”

众人议论纷纷,说书少年苦恼道:“喂,就没有人称赞下我的急才吗?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今有不才一笔成诗。”(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