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苦逼的考试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逸惊讶于雁鸣竟然是考上过探花的牛人,要知道即便是识字率低的要死的古代,要考上全国前三名也是代表着顶级的人才了。虽然有些八股文束缚思想,让有的读书人变得除了研究八股文,剩下的跟智障没啥区别。

有的甚至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了地方做地方官,必须任用自己的幕僚,要不然,当地的陈年老吏可以把那个高高在上的县太爷玩的跟条狗一样。尤其是明朝之后,禁止刀笔吏成为官员,直接逼迫刀笔吏唯利是图,祸害乡里。

明代之前的朝代,是有刀笔吏表现出色,出阁入相,风光无限,名垂青史的。明朝之后,封死了这条路,使得刀笔吏更上一层楼的希望制度上就彻底破灭,却不需要到处调用,几乎不需要考核,因为刀笔吏本身就是服役的一种。

就出现了刀笔吏父传子,甚至是家族中包揽了当地的刀笔吏的职位,为了保障自己的职位可以持续更久,就出现了鱼鳞册,记录当地的信息,除了这群人,官府的人口户籍册上,甚至死了几十年的热还在或者,几乎不怎么更新,小农经济时期的农民相对而言还算是稳定。

只是,仅仅是相对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土地。康熙宣传的永不加赋的的确确是在表面上做到了,农民要交的赋税没有变,但是财物却是每年都在增加,因为赋税改头换面,是火耗等行事出现。农民苦不堪言,

于是,本来历代的王朝周期律开始的时候,百废待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还没有开始出现,国内还有相当数量的自耕农,这群人就是整个王朝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王朝的兴盛,土地兼并逐渐愈演愈烈。

自耕农抗风险能力极为低下,丰收的年份还好,收成交上赋税,一家子人还能吃个饱饭。但是到了灾年,家里没有存粮的自耕农破产,为了求一条活路,将自己赖以为生的土地以及为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地主,自己一家子人全部成为佃农,至于能不能翻身,就很难说了。

于是,较为干净的土地兼并完成。虽然此时此刻当地的地主也会在灾年故意的压低土地的价格,但是那是对中小地主而言。如同二次时代的房地产,土豪来到刚开盘的楼盘直接买房子的单位是一栋楼为单位的。

更加高级的官员与土豪,直接开盘之前就预定了。这就是大地主所在二次时代的行为代表。在古代,巧取豪夺更是丧心病狂,你在家里喝口水,大地主可以在官府的人员册上,将你变成死人,死因随便写,一般是暴病而亡。一个死人名下的田产自然就变成了官府的,早已经勾结官府的大地主,几乎不怎么花钱的就把土地拿到手。

陈本低廉的令人发指。这就是大地主,另外,大地主基本都有读书人,再不济,也有秀才。按照读书人除了坑自己国家的人,没什么太大作用的情况下,历代王朝的君王都喜欢读书人,顶多动动嘴巴,我手上有刀子,杀你们这群只会动嘴皮子的,不跟杀鸡没什么区别吗?

于是,对读书人的优待开始,免除劳役赋税,本应该缴纳更多税款的大地主,因为众多读书人的优待,大地主基本不怎么需要缴税,而自耕农面对疯狂的土地兼并,逐渐减少,就会出现国家税收减少。

国家税收减少甚至到了枯竭的时候,这个王朝就完蛋了,伴随着这个情况出现的,就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王朝内部的腐败,而且是从根子上的腐烂。于是,王朝崩溃了。

这说的仅仅只是考上功名的读书人,对于没有考上的怎么办?一般而言,花费了大量光阴,脱产读书的那群人,基本就是干啥啥不行,只能当教书先生,或者是给人当幕僚。两个极端化的情形,就是鲁迅先生在孔乙已中描述的孔乙已被举人老爷吊起来打。

当上官的读书人,是要经常换地方的,于是经常出现对当地刚刚从两眼一抹黑,到找到一点头绪,就被调到另一个地方。

像孙逸这种读书人,还好一些,最起码有新中国的良心教育,虽然这个良心教育越来越不怎么良心了。考过了科举,就要去当官,基本什么也不懂得孙逸怎么办呢?

当然不可能被手下的刀笔吏当猴子耍,于是就招募幕僚,幕僚中精通的钱财的,精通刑名的,招募过来,跟着孙逸到处跑。毕竟,换上自己人才是最安全的。但是问题来了,当官的薪水根本不够让你去招聘这些缪聊啊。

这些幕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只不过人家科举失败,也是读书人啊,不可能打发泥腿子那样的随便打发了啊。于是只能从公家里面扣钱,包括一部分灰色收入。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啊。

孙逸这种货色,自然不可能是一心以为为了当地百姓,做一个父母官啊。孙逸为了升官发财,自然是要四处钻营,哪来的钱呢?贪污受贿,就算孙逸想要洁身自好,不四处钻营,那么,也得有钱做基本的礼尚往来啊。

对于朱元璋这个皇帝计算的极为精确,使得官员根本不够钱养活一家老小的,只能贪污了,不贪污就得饿死。至于那些内阁大学士,人家根本不要贪污,没想都有冰炭孝敬,活的很滋润的。可以参考二次时代之后的官员到处题字,干嘛》要钱啊!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孙逸时要考上,剩下的再说。考不上,红楼梦里面的第一个任务就得挂了。虽然可以使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招数,但是警幻仙子肯定不是什么善茬,让一僧一道开着作弊器跟孙逸雁鸣打,根本打不过啊。

雁鸣和孙逸自然懂得这些,雁鸣直接根据自己的经验,使得孙逸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再怎么直接的路,也是要走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举中仅仅通过第一个童生考试,就要花掉十年的光阴,当日内天才或许是短一些。

但是孙逸刚来这个世界,直接就是要从会试开始考。考上了那就是举人老爷了。可是向来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的。因为举人再怎么垃圾,那也是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官了。当了官的举人,怎么可能穷?

雁鸣笑道:"孙逸,我出去打听了,今年的会试就在三个月之后。这三个月,我会对你进行加强突击的。这三个月,足够我们把钱花光了。这三个月呢,风头也过去了,再去那些钱财就好。你要是考上了,自然是万事大吉,考不上,就是麻烦事!"

孙逸笑道:"我明白,雁鸣,我要是考上了,那就是最起码也是举人,一个年纪轻轻地举人,自然可以有很大的优待,就算外方官员不行,也可以到扬州去找林如海,毕竟,林如海学问好,我打着请教学文的旗号,总有机会见到的。

只要见到林如海,我们就有机会获得林如海的信任,只要我们到时候获得了林如海的信任,治好林如海的顽疾对我们而言不是什么很麻烦的。"

雁鸣接着说道:"治好了林如海,林黛玉那头就能稳住,有了林如海的这层关系,就能够吧林黛玉从坑爹的贾府里面救出来,送到林如海的身边,再治好了林黛玉,自然是可以把容错率大大的提高。

至于神瑛侍者或者什么绛珠仙草,可以暂时不用管它。反正绛珠仙草没死,只要有命,想办法把眼泪还了,就能控制节奏。"

孙逸说到:"后续的事情,,我们暂且放一下。康熙皇帝虽然是满族人的酋长,而不是一个帝国的皇帝,但是也是经过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坐上了皇帝宝座的。那么,我们想要做的,既然一个部落的酋长坐在皇位上,就一定是一个笑话。"

雁鸣惊讶的说道:"你想干什么孙逸?你不会是想推翻这个清王朝?"

孙逸点点头:"雁鸣,清王朝在我们的历史线上的所作所为你也知道,根本就是垃圾一样的王朝。整个清王朝,阉割文化,对整个华夏文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康熙玩文字狱还不算是太频繁,但是一点也不少。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提早推翻它,让整个清王朝灰飞烟灭。"

雁鸣说到:"听起来是热血沸腾,但是怎么做?我们手里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至于军队,根本没有一兵一卒啊。怎么造反?"

孙逸摆摆手,说到:"雁鸣,你先坐下,这个事情以后再说,目前的任务是考上科举,治好林如海,有了林如海作为定海神针,林黛玉的身子骨就能多撑一段时间。这个世间对我们来说,足够去想办法就出林黛玉了。"

雁鸣说到:"你的意思是,造反的事情是在治好林如海,就出林黛玉之后才开始实行的?"

孙逸说到:"不,考完科举就开始了,只是,这第一步,没人知道我们想要做些什么。"

雁鸣跟着孙逸熟读红宝书,自然知道孙逸想什么,笑着说道:"调查,对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我还是懂得。"

孙逸说到:"对,不愧是我孙逸的老婆,又聪明,又漂亮,完美啊。"

雁鸣笑道:"是啊,当然了,只不过,我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你在这个世界要是拈花惹草,可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孙逸连忙抱住雁鸣,用嘴巴堵住雁鸣的樱桃小嘴,很快,两人身体火热,现代人怎么可能管白日宣淫?很快,房间之中就充满了女子满足的呻吟。(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