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3章 尘埃落定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国强吞枪自杀,这个结局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消息传到省委,才最终决定了调查组进驻海西起底海西闻贪腐案。

与此同时,叶秋被带回新海后,暂时羁押看守所。秦思思想法设法给予保释,但最终也就保出了贾晶晶。南方周末报的总编辑夏青山亲自从南方总部赶到了新海,一番交涉后也将周敏保了出来。最后只剩下叶秋和楚怀沙这对难兄难弟无人问津。

第二天,一直没出现的唐系民终于出现了,他自己解释当日车祸恰逢台风肆虐,他生了一场大病,后被海西下关镇一农户救起,养了几天才恢复过来,刚一好就连忙的回来汇报这件事。

且不说这个理由信不信吧,总之唐系民回城带来了指证陈国强的有力证据。原来老唐已经事先将钟立提供的纸质档案扫描备份了一份。

当然,钟立提供的档案并没有太多法律效力,只是在调查思路上给了人启发,调查组的人第一轮调查很快结束,得出的结果震惊省委。

第二轮调查随之启动,********赵又名给出了重要批示,无论牵涉到谁、无论牵涉多少人,一律严查到底。

第二轮调查由回归的唐系民牵头,住在海西望海大酒店。对外公布了举报的电话和邮箱,一时间打电话控诉陈国强恶行的老百姓络绎不绝,每每声泪俱下让人愤慨。

唐系民命人将这些举报信息全部记录在案,他要一个一个的调查,辨明真伪,还这些老百姓一个公道!

关于海西的巨大真相正在慢慢的浮出水面,陈国强吞枪后第十二天,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社评,文章题为:海西之殇,一个县长的贪官之路!

这篇文章简单的写了陈国强的生平和对于他政治建树的评价,着重的提到了海西现在的民生经济等情况,严厉的指责了陈国强在海西的所在所为,甚至将他列为江东省建国后第一贪官。

随后过去一周,唐系民离开海西拿着他们现阶段的调查结果回省汇报。

根据唐系民等人的调查,陈国强贪污受贿金额高达三个亿,其中大约有一半花在了儿女身上,包括为一对儿女办理美国绿卡、购置房产、汽车等,其余的钱,除了一小部分用在了情妇王梅的身上,大部分都花在了买孤本上。曾经一本宋刻《锦绣万花谷》,是陈国强托人从上沪拍卖行花了两千多万购得的。

除了贪污受贿,陈国强履任海西期间,大肆任人唯亲,几乎所有政府要职部门上的一把手都是陈国强亲自任命,组织考察形同虚设。市委班子里,陈国强一言独大,包揽大权,挤压同僚,大搞一言堂,影响十分恶劣。

除了这些外,另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罪行不胜枚举,罄竹难书。陈国强给当地的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控制执法部门成为自己的私衙,造成了社会的极大不安定因素。

听取汇报的省委班子当即做出要求,相关涉案人员一律归案,省委组织部立即对海西官场进行考核,尽快选拔合适人选补充相关部门,保证整个政府职能的正常流转。

一场巨大的官场变动正在海西酝酿……

新海林家湖第一看守所,叶秋被关进来差不多快一个月了,像样的审讯和审判都没有,也不知道哪天能出去,急的他嘴巴都开始上火。半个月前楚怀沙被转到了江州看守所,没了楚怀沙,看守所的日子显得更加的单调和枯燥。

虽然被关在里面,但叶秋也很关心海西案子的进展,只是官方媒体上的披露不多,南周倒是发过几篇报道,但明显的有所保留。

海西的案子是两条线并行的,一条是关于陈国强及其党羽的问题,另一条就是叶秋和楚怀沙涉及的杀人、伤人案,和最后那场全城戒严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动荡影响,这也是叶秋被一直羁押的原因。

羁押看守所期间,杨洁几乎每天都来探视,她级别不够,没办法打听到更多关于海西案子的情况,她比叶秋更着急。

秦思思也来探视过两次,海西荒岛上两人曾有短暂的真情流露,可出了海西,他们都又很有默契的绝口不提当日发生的事。秦思思现在只是作为叶秋公司领导的身份在帮他积极奔走,希望叶秋能在这起案子里安然脱身。

……

六月中旬,海西案进入最后的收尾的阶段。大小官员二十余人受到牵连,一时间海西官场人人自危,凡曾和陈国强走的较近的官员,几乎无一幸免,降职、免职乃至入狱。

这场针对海西官场的清洗彻头彻尾,很多要职部门的领导班子甚至一窝被端,由此产生大量的职位空缺。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组织部一改以往繁琐的官员考核公视流程,在海西局级部门内迅速提拔一批年轻干部,针对县委的几个重要空缺,组织部以雷霆之势做出了重大决定,两个副县长空缺就地提拔,而县长兼********一职则由新海公安局长蒋劲松调任。

六月下旬,楚怀沙对自己枪杀刘先虎并在县局门外射杀一名追缉民警,射伤一人的罪名供认不讳。鉴于当时情况的特殊性,江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楚怀沙三年有期徒刑。楚怀沙当庭表示不服,提出上诉。

同日,新海林家湖看守所,被羁押了一个多月的叶秋终于得以释放。

出来的当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杨洁和秦思思都没过来接她,李山、张超等人他也没通知,出了看守所,形单影只的走在林荫大道上,叶秋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

看守所门前打不到车,唯一的一辆公交线路半个小时才一班。叶秋坐回市里已经是下午了,到了中转站,叶秋一边等车,一边盘算着回去以后怎么跟老俩口解释。

此时一辆银白色朗逸忽然停在了叶秋的脚边,车窗落下,一个二十来岁的穿着考究的男子对着叶秋龇牙咧嘴的笑道:“叶秋!老同学!”

叶秋盯着他两眼,憋了一分钟才想起这哥们是他高中同学李小康。

“上车,上车!”李小康十分热情,对着叶秋猛招手。

叶秋本不想坐,但李小康不依不挠,公交车进站了他都不走,一个劲的劝叶秋上车。

无奈之下,叶秋只好坐进了副驾驶。

李小康这才慢吞吞的开出去,对着后面的狂按喇叭的公交骂了一声傻币,然后对叶秋道:“今儿个真巧了,晚上正好有同学聚会,一起去玩玩!”(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