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终章:二战(35)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春天开始的6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使得苏军除库尔兰半岛外,在各个方向都前进到1939年国境线。德军在这一系列打击中遭到严重损失,作战兵力捉襟见肘。除库尔兰半岛外,在各个方向都前进到1939年国境线。德军在这一系列打击中遭到严重损失,作战兵力捉襟见肘。面对日益接近崩溃的战局,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开始各自寻求自保的退路,企图与盟国方面讨论单方面退出战争的条件。希特勒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加强了对仆从国的控制。在众多仆从国中,希特勒最为重视的,就是罗马尼亚。因为德军一旦在罗马尼亚失败,不仅会失去石油、粮食和供应基地,而且希特勒的反动联盟也会土崩瓦解,因此德军在苏、罗边境的雅西——基什尼奥夫地域部署了实力强大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50个师,90万人,火炮迫击炮7600门,坦克自行火炮400余辆,由德、罗810架飞机支援。苏军为了解决罗马尼亚,调动了马利诺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托尔布欣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计10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约1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870辆、由最高统帅部代表、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协调两个方面军的行动,并有海军舰队支援作战。

苏军步坦协同快速突击8月20日,苏军发起进攻。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雅西西北地域向弗尔丘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沿锡雷特河实施辅助突击,当日突破德军防御战术纵深;次日粉碎德军实施的反突击,突破敌第三防御地带,攻占雅西和特尔古弗鲁莫斯;23日进至胡希地域。乌克兰第3方面军20日从基茨坎登陆场向胡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德涅斯特河湾向阿克尔曼实施辅助突击,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次日粉碎德罗联军的反突击,向纵深推进30公里,切断德军第6集团军与罗军第3集团军(该部22日遭合围,23日停止抵抗)的联系;23日进至列乌舍内地域和列奥沃地域的普鲁特河渡口。

至此,苏军完成对“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德军18个师)的合围。同日,罗马尼亚爆发反法西斯起义。24日,摩尔达维亚首府基什尼奥夫解放;罗马尼亚退出轴心国军事同盟并对德宣战。尔后,乌克兰第3方面军主力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一部奉命在合围的对内正面作战,27日歼灭德军被围集团;其余部队向罗马尼亚内地推进,27~29日先后占领福克沙尼、苏利纳、布勒伊拉、康斯坦察等市。30日,战役结束。

经过苏德战场的锤炼,苏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战争艺术日渐臻熟,战斗技艺趋于精湛,在仅仅8天里,就歼灭20个师,击毙俘虏士兵25.6万人。这样致使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的亲纳粹政权下台。8月23日罗马尼亚民主政府成立,25日对德宣战。9月5日苏军前出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边境,苏联宣布对保加利亚处于战争状态。当日保加利亚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建立了祖国阵线新政府,并立即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同时对德宣战。不仅解放了摩尔达维亚,而且使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脱离德国的反动联盟,并对德宣战,导致苏德战场南翼德军防御的崩溃,改变了巴尔干整个军事政治形势,打开了通向德国在欧洲最后一个盟国匈牙利的通道,也为援助南斯拉夫人民的武装斗争创造了条件。

在解决了罗马尼亚之后不久,苏军紧接着就发动了第八次进攻,那就是波罗的海沿岸战役。对德国来说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既掩护着东普鲁士又保护着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行动的安全,同时还可以从这里与北欧各国保持联系,因此德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守这一地区,担任防御的是德“北方”集团军群,拥有50个兵团,70万人,装备了火炮迫击炮7000门,坦克自行火炮1200辆,作战飞机约400架。而苏军参与进攻的,有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第2、第3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一部及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共90万人,约1.7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0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战飞机。

9月14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2、1方面军实施了里加战役,由于德军激烈抵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尽快切断德军波罗的海沿岸集团与东普鲁士的联系,于9月24日决定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兵力从里加方向转移到梅梅尔方向,该方面军应会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部分兵力,在此方向实施进攻战役。列宁格勒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于9月17—26日实施了塔林战役,此役重创德军“纳尔瓦”战役集群,解放了塔林和爱沙尼亚整个陆地部分。该方面军于9月27日日终前进抵滨海地带,其左翼进抵德军在拉脱维亚境内的“锡古尔达”防御地区。

在9月28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39集团军(司令为柳德尼科夫中将)向梅梅尔方向展开进攻,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方面军则继续进行里加战役,列宁格勒方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实施蒙海峡群岛登陆战役。德军在里加方向建立了强大集团,依靠从爱沙尼亚退却的兵力对它进行了补充。该集团编成内有33个师,内4个坦克师。在梅梅尔方向(由奥采至涅曼河),德军有7—8个师,内4个坦克师。10月13日,苏联红军解放里加。至10月22日前,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以其右翼进抵德军图库姆斯防御地区,结束了里加战役。“北方”集团军群被从陆上封锁于库尔兰半岛。波罗的海沿岸第2、第1方面军负责消灭被封锁集团。列宁格勒方面军利用各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在里加方向和梅梅尔方向的进攻,会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从9月27日—11月24日经过蒙海峡群岛登陆战役解放了蒙海峡群岛。11月底时,德军的“北方”集团军群大部分被歼,解放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同样是9月,苏军发动了第九次进攻,那就是以布达佩斯战役为中心的一系列战役。在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的配合下,苏军于9月28日开始进攻,10月20日解放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解放了南斯拉夫的首都之后,于10月29日,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趁德军在布达佩斯附近尚无重兵之际突然发起进攻。其左翼向凯奇凯梅特、布达佩斯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由索尔诺克东北地域实施辅助突击。其余兵力向米什科尔茨方向进攻,钳制当面德军兵力。至11月2日,苏联红军进抵距布达佩斯15千米处,但是德军反应迅速,迅速调集了大量兵力,使得苏军的进攻受阻。

11月11日,苏联红军发起第二次进攻,经16天战斗,未能在布达佩斯以东分割和粉碎德军集团。12月5日,苏联红军发起第三次进攻,经五天战斗,切断德军向北退路,但未能达到迂回和围歼该集团的目的。布达佩斯战役中苏联红军渡过多瑙河。12月20日,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同时发起进攻,于26日在埃斯泰尔戈姆地域会师,完成对布达佩斯德军集团的合围。1945年1月,德军在合围圈的对外正面实施三次猛烈的反突击,企图击溃乌克兰第3方面军,解救被围兵力。苏联红军经激烈战斗,粉碎德军的反突击,并先后于1945年1月18日和2月13日攻占布达佩斯东部(佩斯)和西部(布达)。此役,苏联红军歼灭德军及匈牙利军队9至15万人,苏联约损失32万人。战役期间,匈牙利成立临时政府并对德宣战。第九次进攻的成功,使德国失去了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同盟国,因而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苏军则因此取得了从德国防御最薄弱的南部直捣纳粹老巢的通道。

在10月,苏军发动了第十次进攻战役,即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苏军第四次和第八次的成功突击已使战场北翼的战略形势有利于苏军,德军从1944年9月开始把军队撤向挪威北部,并建立了完备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有三道防御地带组成。正面宽约60公里,纵深达150公里,左边临海,右边暴露。德军防守兵力为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所属第19山地步兵军,计5.3万人、750余门火炮。苏军根据战场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决定抓住战机在北极圈内实施一次进攻战役,歼灭这一德军集团。负责进攻的是第14集团军,计9.7万人、2100门火炮和迫击炮、725架飞机;北方舰队共有各型舰艇57艘,还有海军陆战队和岸防炮兵部队;空军第7集团军和北方舰队的1000架飞机担任支援。

10月7日,苏军第14集团军发起进攻。其左翼由恰普尔湖以南地域向卢奥斯塔里、佩特萨莫(今佩琴加)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右翼向北实施辅助突击,经过3天战斗,在20公里宽的正面上突破德军防御,向纵深推进16公里。在苏军正面突破与翼侧迂回相结合的攻势下,德军第19山地步兵军被迫撤退。9日夜,苏海军第63陆战旅在小沃洛科湾地域登陆。10日晨,海军第12陆战旅在斯列德尼半岛地峡转入进攻,协同第63陆战旅向佩特萨莫推进。为尽快占领佩特萨莫,12日夜由660名水兵组成的一个支队在佩特萨莫以北的利纳哈马里港采取果敢的登陆行动,次日肃清该处德军。15日,第14集团军在北方舰队协同下,经过艰苦战斗占领佩特萨莫;德军退往佩特萨莫和卢奥斯塔里以西和西北一带。18日,第14集团军调整部署后继续发展进攻,21日进抵挪威边境,22日占领尼克尔镇和托尔内特,25日占领希尔克内斯,27日攻占内登,并前出到瑙齐地域。29日,战役结束。此役,苏军向西推进150公里,解放佩特萨莫地域和挪威北部部分地区;德军第19山地步兵军损失惨重,被击毙达3万人,另有156艘德军舰船被击沉。

1944年的十次突击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共歼灭德军136个师,解放了苏联被占的全部国土,将战线向西推进1100公里,德军在东线已退至本土,苏军在大部分地区已逼近德国边境,部分军队已经进入德国境内,使得德国的法西斯国际联盟彻底崩溃,其盟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建立民主政府,并对德宣战,这样,德国失去了宝贵的战争资源,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为最后战胜德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