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见张美人没有自动退下的意思,便淡淡的吩咐道:"后宫之人不宜见臣子,你先退下吧。"

张美人娇娇弱弱的福了个万福,应道:"是,臣妾告退。"说着,她扭着腰肢后退几步,然后方徐徐转身,带着自己的小丫头走了。

英宗脸色平静,不见一丝的波澜。待总管太监秦义带着孔德昊,乔汉云和卢峻熙三人进得御花园时,一切闲杂人等皆已经退避,只有八个身穿银甲的护卫守在皇上周围。

三人在银甲护卫保护的七步以内按照名次顺序一起跪拜,齐声高呼:"臣孔德昊(乔汉云,卢峻熙)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你们三人就是今年恩科的三甲?个个儿都是才华横溢,英气逼人嘛,看来朕今年真的如王明举所言,招纳了一批贤人文士,为朝廷和百姓效劳啊。起来吧,这会儿不是朝堂之上,按照规矩你们只在乾元殿外朝北叩拜即可。不过朕心里很是好奇,总想着先见一见王太傅口中的少年英才,所以才叫秦义把你们叫进来见朕。都不要拘礼了,秦义,看座。"

"谢陛下隆恩。"孔德昊身为状元,自然是第一个站起来的,只是皇上一句少年英才说的他心里蛮不是滋味。按理说,十年寒窗苦,能熬到状元这天下第一的好彩头,四十岁也没什么了。只是有卢峻熙这个十七岁的探花比着,让他实在是有些汗颜。

乔汉云则无可无不可,三十来岁的年纪在进士及第的那些人里面,乃是大有人在的。十几岁的年纪中进士才是不寻常的,他看得开,脸上的笑容也平静了许多。

卢峻熙却是一味的收敛锋芒,他深知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一言便可定自己全家上下数百口人的生死,之前他还没这么内敛,可是临来的时候儿子泓宁看自己的那道眼神深刻的提醒了他。见了皇上务必要内敛再内敛,万不可行错一步路,不可说错一句话。

所以,皇上夸奖诸人的时候,他只是低着头,跟在乔汉云之后谢恩,起身,然后又最后一个落座。落座后便眼观鼻鼻观心,沉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除非皇上点自己的名字之外,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多说一个字。

皇上先是看着孔德昊,淡笑着说道:"孔家乃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今日孔家又出了一个状元,朕心里也极为欣慰。孔德昊,朕听说你在家读书的时候,便经常出去游走讲学,宣扬儒家教义,为读书人解惑,此等行为,真是不愧你们孔家人为天下师的说法呀!"

孔德昊忙站起来,先给皇上鞠躬,然后又跪下回道:"回皇上话,微臣的父亲在家乡开了一个书院,里面收的都是那些没有钱交不起学费的书生。去年秋天,父亲偶然风寒不能给书生们讲书,微臣怕父亲着急,便自告奋勇在书院里讲了几天(论语),后来百姓们便把此事传扬开来,实在是因感激父亲的收留罢了,并非微臣之功。陛下仁政爱民,对百姓们的日常小事都知之甚详,乃我天下百姓之福,臣无功不敢受陛下褒奖,臣惶恐。"

英宗陛下摆手笑道:"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嘛!你虽然只是因为孝心使然,但也一样遍施恩惠于读书人,朕也一样的感激你的。你起来吧,你这个状元,首先便应在一个德字上,此乃你的造化,也是天下读书人的造化了。"

"谢皇上隆恩。"孔德昊又磕了个头,方缓缓地站起身来,又躬身行了个礼,方坐在原位。

皇上又看了一眼乔汉云,说道:"自古以来,山西便是人杰地灵之地。乔汉云的家乡,出了不少的名臣哪!"

这是考乔汉云的通史呢!乔汉云早早的起身躬身施礼,听了皇上问话,便也跪下去,还没开口应答,便听见皇上说道:"起来吧,这么跪来跪去的,朕都没心思说话儿了。你们站着回话就好,别再跪了。"

"谢陛下隆恩。"乔汉云只得又站起来,躬身回道:"自我华夏文明伊始,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我朝,山西的确是能人辈出,只三晋皇帝便不下数十个,春秋霸主晋文公、胡服骑射武灵王、简襄功烈赵简子、简襄功烈赵襄子、鲜卑骄子拓跋宏、汉国皇帝刘渊、汉国皇帝刘聪..."乔汉云一口气数了几十个皇帝名号,之后又道,"有名的臣子也是数不胜数,还有名流世家,文人名士等亦是数点不清。所以,皇上这人杰地灵四个字真乃是对山西的极大赞誉。"

英宗皇帝便淡淡一笑,问了乔汉云对几个皇帝,几个政治名臣的看法,乔汉云都是对答如流,政见也深得皇上的赞同。之后,皇上便微笑着称乔汉云乃是一部活通史。乔汉云忙跪拜谢恩,道:"臣叩谢皇恩,谢皇上赏了臣这样一个极强的雅号,只怕臣才疏学浅,有负圣望。"

英宗笑着摆手,说道:"你怕辜负了朕的厚望,便好好地参读经史,为国尽忠也就罢了。"

乔汉云再次叩拜圣恩,后方归坐。

其实皇上在同孔德昊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卢峻熙了。这个英俊少年自从一进后花园便吸引了皇上的视线。只是王明举早就有言在先,说卢峻熙虽然文采斐然,政见卓著,分析时政也是犀利透彻,但惟独有些桀骜不驯,需要多多的打磨。皇上便以为卢峻熙真是一个狂傲少年。只是此时一见,他一直低着头跟在前面二人之后行礼请安,磕头谢恩的,一点张狂之气都没有。

皇上便觉得奇怪,怎么这个卢峻熙跟王明举说的不怎么一样呢?(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