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第二次岳沙保卫战(五)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马义从”的意外复生令袁谭等几乎惊掉了下巴,在战幽州时帐中的将领几乎人人都在那支来去如风凶悍绝伦的队伍手上吃过亏。

尤其是胡风和呼延长如斩钉截铁的肯定这支恐怖的骑兵不下万人时,袁谭的脸色都变了——一旦岳沙的“白马义从”北上,自己粮道将无人能保证安全——事实上要不是白马义从,攻打幽州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麻烦!

田丰脑袋急转,突然抓住了什么,喝问道:“白马义从有多少人马?”

“这个......”胡风本是败军之将,赵云的袭击又来得突然,惊惶之下只顾逃命哪里顾得去细数对方的人数,反正当时看去就是乌压压的一片!“一万.......不,两万.......对,整整超过两万!”

“两万?!”袁谭一脚给胡风踹去将他踹了个滚地葫芦,呛的佩剑出鞘,咬牙切齿道:“两万!小小的岳沙怎生养得起两万的军马?!”

“末将......末将......一万肯定,没有两万也肯定超过一万......”胡风吓得两股战战,不敢起身,趴着双腿跪在袁谭脚下,“公子不信,可问呼延......”

传呼延进帐,那呼延是胡人,不敢得罪袁谭,也不敢得罪胡风,更不敢说实话掉了自己的脑袋,他说的数字比胡风更是夸张——三万!

袁谭怒极而笑,“左右,将呼延拖出去,斩了!”

“公子,公子饶命啊......末将说的都是实话!公子饶命......”

斩了胡人呼延长如,胡风便知道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

“公子,幽州之战确实跑了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的头领,其人应该叫做赵云赵子龙。”田丰最先恢复冷静,“以探子最新的报告,那赵云如今是青州忠义营的主将,而忠义营似乎只有五千人马。”

“算时间那赵云投奔白沙也不过半年,半年时间怎可能训练出精锐的骑兵?!”郭图在旁边插了一嘴。

“公则先生说的有理。”颜良接着道:“不说骑兵,就是步卒也需要半年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公子,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可是百战之兵,这赵云再怎么厉害半年时间也练不出来,何况精兵是打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

田丰感激的看了郭图一眼,少见的肯定了他的说法:“公则所言极是。但现在不是计较精兵不精兵的时候。如今主要的事务是攻占岳沙平原和逼出青州主力的动向,胡校尉虽败却说明高唐津有至少两只人马,大戟士和忠义营。某以为白沙死守高唐津的目的是联络黄河南北,不管是南逃还是北上增援,高唐都是唯一的通道。”

“那军师以为如何?”

“若要尽快取岳沙,当使岳沙守军南下;若要一战而定青州,当使平原守军北上。”田丰答道:“我冀州水师都在主公那边,如今又是凌汛,无法渡河,老臣以为还是让出岳沙南门为宜。围三阙一,纵敌合一,先取岳沙。再说平原城小,城墙也不甚高,攻打较易…...”

袁谭听田丰依旧坚持他的围三阙一心中有些不喜,但他也是久经沙场,也明白田丰的话不无道理,只是现在改弦易张不就否定了之前自己的方案扫自己的面子吗?来回踱了两圈,袁谭道:“岳沙四面而围不变。平原那边也要加紧攻势。”

巨鹿郡,斥章。

荀攸身上布衣的蓝色有些发暗,脱下来一抖便是灰尘扑鼻。发簪下头发乱蓬蓬的,没了往日的顺贴。肤色变得有些黑了,双眼中也布满了血丝。

“军师,请进城吧。”贾穆恭谨的扶着荀攸的手臂,他知道荀攸那双脚板下面有好几个大大的水泡——昨晚是他亲自挑破的。其实贾穆自己的脚上也有几个水泡了。

荀攸点点头没有说话,两眼的焦距不在那还有着零星的新鲜血迹的城墙,眉头紧锁。

不知道是袁军的斥候跑在了前面还是斥章的郡兵极为负责,总之没能骗了过去。好在城中郡兵不到三百,那弓手也只数十,最主要的是城墙上没有准备礌石滚木,只伤亡不到百人就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城墙,也就攻破了这座县城。

遗憾的是在城破之时县令从西门跑了。

坐在大堂之上,荀攸品了一口茶,挥手让战战兢兢的原县令府上的丫鬟退下。靠在墙上闭着眼睛一边养神一边考虑接下来的行动。

一阵铿锵之声从堂外传来,听脚步声荀攸便知姜维来了。

“军师,军......”姜维踏进大堂,只见荀攸靠在墙上一动不动,立刻自觉的闭上了嘴。军师毕竟是文人,这些天跟着队伍行军还要劳心劳力早累得不行了。小心的将脚收了回来,正想退出去就听荀攸道:“伯约,城中可安定了?”

“哦。回军师话,四门已拿下,城中郡兵也全数关进了军营。于校尉正清点府库物资......”

“传令下去,大开四门,百姓要离开便任由其离去。”

“哦,可是......”

荀攸睁开眼,疲惫的神色一览无遗,道:“既然县令已先走了,再封锁城池也没有什么用了。对了,告诉那些离城的百姓,就说我们下一个目标将是曲梁。”

姜维转眼就猜到了荀攸的意思。他们这一路人马的作用或者说是目的是引出邺城守卒。之前的封锁消息是为了打高干一个突然,让他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现在消息走漏了也没必要再隐瞒了。

“军师,我们真的去曲梁吗?”贾穆正检视着从县令书房中搜出来的地图问道。

“那修颜认为我们该往哪里去呢?”荀攸笑了笑,撑起了身子。

“我......”贾穆抬起头看了看荀攸,又看了看姜维,见两人都用鼓励的目光看着自己,心中不由得一跳,再仔细瞧了瞧地图,整理思绪道:“围魏救赵,围其必救之地。于岳沙,必救之地当属邺城、信都和馆陶。于邺城,当属邯郸、曲梁和魏县。邯郸和曲梁是联系魏郡与赵国、巨鹿乃是安平、中山、常山诸郡的要冲,魏县则是魏郡、袁绍部与袁谭部的联系要冲。占领邯郸曲梁,则中断冀州中部和北部的交通和粮草的输送;占领魏县,则袁谭被孤立在了东边。”

荀攸美美的喝了一口茶,微笑道:“继续。”

“是。”贾穆起身令士兵拉伸冀州的地图,道:“如今袁绍主力分为东南北中四部。东,为袁谭;南,为袁绍;中,为高干;北,为幽州之牵招、蒋奇,行的是敌拒门外之策,因而内部空虚无比。若取信都,袁谭必然回援;若取了邯郸曲梁,只能是高干北上解围。若有一支人马取了卢奴,甚至牵招蒋奇还得南下也说不定。”

“呵呵,修颜心还挺大嘛。”姜维赞叹道:“可我军毕竟只有一万人马,又深入冀州,不说已经暴露行踪,便是一路杀将过去取了卢奴甚至涿县,可又如何守得住这般大的地盘呢?”

“这.......”

“修颜但说无妨。”荀攸鼓励道。

“喏!”贾穆拜了一拜,侃侃而谈:“邺城有袁军两万,若袁绍不回援,则高干能用之兵最多不过一万——他万万不敢留邺城为空城。穆以为当留两千步卒守邯郸,四千步卒守广年、巨鹿以为后路,剩下四千骑兵隐蔽南下邺城......”

“那中山常山就不要了?”

贾穆摸摸脑袋,叹息一声道:“兵力不足啊......若再有一万人马,我就能全取中山和常山......”

“好吧,那我就将合义营给你。”荀攸道。姜维默默的听着,他知道这是荀攸在考校或者说是在指点贾穆,当然他也在盘算着若是自己该怎么安排。

“合义营?”贾穆喜道:“若是合义营,便可以这般......等等,军师,合义营现在在何处?”

“在平原。”

“啊~”贾穆傻眼了。

“那把永顺营给你?”

“永顺营又在哪儿?”

“在苍亭。东郡的苍亭,河南。”

“唔......”贾穆苦瓜着脸,这永顺营也用不上啊!

“呵呵,我们来冀州的目的是什么?”荀攸笑道,将话题拉了回来。

“目的,目的是解岳沙之围啊......”

“既然是解岳沙之围,那你又是取常山又是占中山还想着涿郡,可还是解围之道?”

贾穆蓦然想起现在似乎不是抢地盘的时候,又尴尬的傻笑了起来。

“若光论解围,以我青州数万兵力齐聚岳沙,与袁谭未尝不可一战,何须解围呢?”荀攸起身让士卒将地图重新铺在案几上,挥手让他们出去,堂中就只剩下三人,道:“围魏救赵,暗度陈仓,还是声东击西?”

这下贾穆真的迷糊了,倒是姜维若有所思。

“你们看,这样......”荀攸将青州和兖州地图拼了过来,在地图上重重一点,然后弯弯曲曲的画了一条线。

“啊~”贾穆目瞪口呆!

“军师,那岳沙岂不?!”姜维惊道。

“以小博大,况且岳沙并非没有守住的可能。”荀攸道。计策是他和贾诩还有荀彧商量出来的,这是他第一次告诉别人。

一整衣襟,荀攸令道:“传令,全军休整两日,两日后出发,直奔曲梁!”

“可是,可是为何要告之那些离去的百姓我们要去曲梁?”(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