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偷刘辩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阳郊外,庆龙村。村长申庆龙麻木的看着村中肆虐的西凉骑兵。重生他选择了另建新领地被送到了这里。小市民的他曾经看过《三国演义》,可惜那是多少年以前的事情了,远到已记不起里面的情节了。原本指望着天子脚下能平安无事,谁知才刚升级到三级村就碰上了西凉军抢劫,没有理由的纯粹抢劫,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抢劫。别说村民,连自己的口粮都没了。呼啸而至的骑兵抢不到任何粮食,也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开始杀人。哀莫大于心死,申庆龙等待着那些骑兵能好心的给自己一刀送自己重生。玩家是不能自杀的,即便一年半载不吃饭都饿不死。不死不等于活着,饥饿的感觉仍然不断的刺激着他眼睁睁看着村民们饿死。终于在最后一个骑兵跨出村子的一霎那朝他举起了长枪,一股解脱的神色上了申庆龙的脸,微笑定格在了最后的一刻......

自从四英战吕布之后吕奉先生平第一次认识到天下还有比自己更强的人(孙坚),还有能打败自己的组合。吕布并非莽撞的武夫,他深知如今虎牢关的重要性——只要此关一失身后的平原就无险可守。因此命人用巨石将关门死死挡住,任由联军辱骂也绝不出关半步。这下反倒把难题丢给了联军。

连续多日攻打损兵折将不说,联军这边的诸侯渐渐起了异心,要么想抽身以退要么质疑盟主的能力。这群沽名钓誉之辈原本是利用此次机会博取名声,至不济也要提升自己的官职或地位,至于皇帝陛下受不受苦还在其次。会盟成功将军加身,名声也有了,这戏也差不多应该散场了。没了进取之心,勾心斗角也开始粉墨登场了,如此一来袁绍每日不是化解争执就是被拖去饮酒作乐,军务反倒给拉下了。连盟主都没了斗志,可想下面的盟友更不会主动要求上阵,毕竟士兵是自己的,死一个少一个。白沙知道历史的进程,对此只是冷眼旁观,仿佛在看小丑表演。在他的劝解下刘备也看清了这些人的面目,不过要想退兵也不能当出头鸟啊,只得虚与委蛇,用白沙的话就是“虚度青春”。联军中最急的竟是曹操,一方面他没有后方基地,所有军粮都必须用钱买,二是他的确忠于汉室,所以心急如焚。可惜他没有地位又还是宦官之后,人微言轻只比白沙刘备稍稍强点,他毕竟还曾当过禁卫军的西园校尉。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稀稀落落的攻势也让关上的吕布等人松了大气,要说若联军真的狠下心来攻打,即便虎牢关占据天险又有吕布这员大将,毕竟联军兵多将广,就算守下来吕布的士卒也会十去**。镇守虎牢关的可不是鼎鼎大名的西凉铁骑,而是原先丁原的并州军!丁原被吕布杀死然后吕布投效董卓这件事本身在并州军中的影响就非常不好,丁原这人虽然不懂什么内政,可并州乃汉胡杂居之地草原肥美,因此肉食不少,所以丁原在士兵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若非吕布强力镇压又有张辽等并州老将安抚,恐怕这支队伍就已经散了!

闲的无事,白沙就打起了那些俘虏兵的主意。五百俘虏转化成功近九成,剩下的都是希望白沙先满足他们一个条件——家眷。其他小说中说俘虏转化过来是没有任何权利提出要求的,甚至往往都是作为了炮灰而冲在前面,小说是小说,可这里却是现实。那些俘虏的家眷在并州,有极个别还在西凉,他们若敢朝董卓反戈一击,那家中老小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这些人有些鸡肋,放掉有些不舍,关押又没有结果,倒让白沙有些为难。

不久后简雍的书信逼迫懒散旁观的白沙不得不再次考虑如何加快进程——由于许褚带兵连下数村镇而使岳沙人口暴增至六千有余,岳沙镇及直属村落几乎达到了容纳的极限。如今要么停止抢掠人口,要么就必须升格至县城。人口,是在乱世站稳脚跟的基础之一,有人,才有税收,才可以征兵,才能保证领地的安全。至于如此作为祸害了多少村镇,呵呵,白沙想都没想。以简雍的“悲天悯人”,想必都是找哪种为富不仁和作恶多端的地方下手。

思前想后,要想加快战争步伐就只有促使“火烧洛阳”早日发生,也就是说要让董卓感受到极大的压力不得不考虑撤回长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攻下虎牢关。虎牢关可谓天险,除非再来一次董俷事件,或者要关上守军主动出击。

“什么?!”相国董卓正在处理必须自己签字的公文,女婿李儒不经禀告就急匆匆闯进来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弘农王,废帝刘辩不见了!董卓大惊,其实刘辩是死是活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辩必须掌握在他的手心,这样一方面可以震慑皇帝刘协另一方面他非常怀疑当初张让带走的“传国玉玺”还在刘辩的手里!

“废帝的关押之处仅数人得知,小婿听闻后立刻前去查看,那枯井中果然空无一物!”李儒答道。将刘辩关而不杀正是李儒的主意。

“何人报告,有几日了?现场可有什么异样?”董卓毕竟心机深沉,转眼间回复镇定,立刻找到其中关键。

“宫中侍卫今晨发现专门负责送饭小太监死在房中,据仵作探查为自杀,不超过一日。枯井倒是没有异样,小婿派人下去检查过,按其所留的饭菜来看刘辩逃走也是一日左右。所以刘辩已经逃走两日了!”

“两日,这却是麻烦!”董卓有些心焦。按大汉律法,新皇即位需要“传国玉玺”证明奉天之命,刘协是自己推上去的,登基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传国玉玺”。起先有人估计是不是在何进被杀袁绍逼宫时大乱中丢失,后来李儒却肯定那枚玉玺应该在刘辩手中,张让等虽贪图权贵,对大汉却无忤逆之心,所以如此重要的物件即便在大乱中也应该非常妥当的收拾。董卓曾问过刘协,刘协不知道,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玉玺在刘辩手中。这也是董卓不愿意杀掉刘辩的原因之一。

若是刘辩逃走时带走了玉玺,只要有诸侯肯扶持(那几乎是一定的),刘辩就可以再次名正言顺的登上帝位从而讨伐变成“伪帝”的刘协。到那时刘辩就站在了真理的一方,他说董卓是反贼董卓那就是反贼,他说董卓该死董卓那就必然该死,到那时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只有十九路诸侯了,恐怕就是自己麾下的士卒都会起了异心。

所以刘辩可以逃可以死,但是玉玺必须留下!(皇帝的有六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用途用处各不相同。汉高祖所佩秦皇帝玺,世世传受的传国玉玺只在新皇登基使用。)

如今司隶均在自己掌控之下,往西是长安和西凉属地,刘辩不可能往西;往北需渡黄河到并州,如今的并州大半也属于自己,刘辩也不可能往北;往东是虎牢关,尽管关外联军虎视眈眈,关上有大将吕布和樊稠镇守,也不大可能;往南是宛城和荆州。虽说宛城也属于荆州牧皇室宗亲刘表,那匹夫收拢荆州士族还来不及,对袁术霸占的南阳郡(治所宛城)更是顾及不暇。袁术这厮是联军之一,偏偏自己又因袁绍袁术来攻打自己因而杀了洛阳的袁氏一族,如此算来刘辩当是往南去了。

董卓刚要传令,福至心灵问道:“文优,可有李进王越消息?”

“回岳父,王越今日尚在,李进有些时日不在京中,前几日曾有小黄门似乎见过李进。”

“那宫门可有李进进出的登记?”

“这个......小婿倒未曾查看......”

董卓在房中转圜几步,道:“不用查了,带走刘辩的应该是李进!”

李儒起先不解,再一想似乎的确只有李进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走刘辩。董卓欲杀刘辩多时,若不是自己劝解怕是刘辩早成了刀下鬼了,这点别说李进就是刘辩自己都知道。只是李进掳走刘辩有什么必要或者有什么阴谋呢?

董卓老奸巨猾,见李儒脸色渐渐开朗,自然明白李儒知道了李进的目的。李进是中原刀王蔡炯的徒弟,蔡媚儿的师兄,也算得上蔡邕的侄子。蔡媚儿躲到了青州平原郡岳沙镇,前不久平原县令刘备提出董俷换王允蔡邕想必这肯定就是蔡媚儿提出的要求。刘辩要想活命只有南走荆州投奔袁术或刘表,或者东逃去平原。二者之间表面上似乎前者更好,但是以李进的关系往东反而更加可能,同时以李进“王者师”的非一般的超然地位和强硬的武功,即便是中郎将吕布和樊稠见到也必须行下级之礼。若此人要通过虎牢关,吕樊二人还真没那个胆量拦截!即便是董卓自己面对李进王越也不敢过于放肆,李进是孤家寡人,还是不知父母是谁的孤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董卓也抓不到李进的弱点。所以李进唯一的目的,也就是唯一的退路,就是投奔平原。

论内政,董卓不行;论行军,董卓也不行,但论政治的阴谋诡计,能身为相国又岂是花瓶?所以董卓片刻间就确定刘辩往东去了。

“传令,派铁骑立刻往东追捕刘辩,生死不论!本相只要见到他的尸身即可!再派快马令荥阳徐荣和虎牢吕布不得放走刘辩!”

“喏!”李儒应道,又小心的问道:“那李进......”

“李进......此等关头,本相就只有对不起了!传令若李进阻拦,当诛之!”(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