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冲锋陷阵,大战张辽!(615…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拦在他面前的,似乎那些留下来殿后的陷阵营官兵。

而吕布那厮,恐怕此时已经从西城门逃窜出去了。

只是,他真的能逃走吗?

高临的嘴角悄然浮现过一抹冷笑。

“陷阵,陷阵,陷阵!”

三百陷阵营官兵在张辽的率领下高呼陷阵,严密防守着高临率领的轻骑兵。

作为东汉三国时代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陷阵营不愧于这个名声。

三百陷阵营官兵,即便是在这种必死的情形下,依旧视死如归,无比平静。

即便心中有着些许慌乱,但是明面上却不会有丝毫表现。

他们,是一群绝对冷血的战士。

至少在战场上,他们的血液是冰冷无情的。

面对即将冲锋的轻骑兵军团,他们依旧能够淡然处之。

在那三百陷阵营官兵之前,张辽手握一柄八尺长刀,威武不凡。

年轻的将军,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尽管心有不甘,心有遗憾,但是却也只能如此。

“阵前的将军,可是张辽张文远?”

看到此人之后,高临也是并没有立刻展开冲锋,而是御马来到军阵之前,大声的呼喊了一句。

嗯?此人是谁?他竟然知道我的名姓?

在火光的映照下,他只能看到马上的少年十分年轻,大概是和他一般大小。

年轻的面庞上却写满了刚毅和冷酷。

“在下张辽,不知阁下乃是何人?”

虽然是两军交战之际,但是既然对方主动开口询问,执行战场问名之礼。

那么,素来以儒将号称的张辽,自然也不会拂了他的面子。

而且,如今自己的主公吕布正在逃亡路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逃跑的足够远。

既然高临有意耽搁时间,他自然也十分乐意奉陪。

“呵呵,果然是文远,在下行不改姓,坐不改名,高临高子近是也!”

高临的嘴角微微浮现出一抹笑意,对于张辽此人他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他并非愚忠之人,有着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因此,他在兵败之后,并没有自裁,而是投降了曹阿瞒,并且得到了极大的重用。

最后,也是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堪比蜀汉的关二爷。

这个人,绝对是个良将,能够和赵云等人相媲美的。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张辽还要比赵云等人更强一些。

赵云此人虽然被后世人成为常胜将军,但是实际上却跟随刘备打了不知道多少败仗。

他打的胜仗,其实还真的是屈指可数,只有入川战役连连告捷。

但是,那也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弱,那时候的刘璋蜀兵已经不比当年,堪称是当时战斗力最低下的群雄士卒。

而张辽建立的功绩那就是无数了,特别是在跟随了曹阿瞒之后。

什么大破乌桓,阵斩蹋顿,官渡大胜,劝降昌霸,大败袁谭,攻破荆州,荡平天柱山,合肥大捷……

五子良将之首,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来的。

很多史学家,甚至将张辽和霍去病、卫青等人相媲美,都是绝世大将。

只是,张辽的前半生其实也算是非常坎坷,先后跟随了许多主公,一直到遇见曹阿瞒,这才时来运转。

而这一世,高临既然来了,就一定不会让张辽再次度过如此坎坷的人生。

收服张辽,是他必须要去做的。

张辽加上赵云、黄忠、成廉、侯成、周仓等人,高临的武将班底,甚至已经可以和曹阿瞒相媲美了。

当今天下,他和曹阿瞒才是唯独的两位英雄,是这乱世最有可能的终结者。

当然了,高临相信最后的王者,一定会是自己!

高临,高子近!

听闻此言之后,张辽也是心中一惊!

此人,便是那位让敌军闻风丧胆,短短一年时间之内接连攻克整个并州西境和北境之地。

这样一位存在,究竟是有着怎样的雄才大略啊?

只是,张辽对此却只有一声悲叹,如此雄主却不是他的明公,何其可悲,何其可叹?

若是有来生,当侍君为主!

“原来是侯爷亲至,那辽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笑叹一声过后,张辽手中大刀顿地,发出一声铿锵之声。

闻言,高临嘴角的笑意也是越发浓烈了起来。

这短短十几个字的言语,他却是听到了张辽对他的赞叹和欣赏。

能被一个千古名将所欣赏,这不是正是证明自己价值所在的最好方法吗?

而且,听张辽的意思,他心中或许也有着一丝投降明主的意思。

他高临,就像上一世的曹阿瞒一样,赢得了张辽的仰慕和钦佩之情。

战马上的高临微微一笑,说道:“文远,你乃是吕布旧将,与那高顺一样,本是本侯的敌人。

但是,如今天下纷争,本侯欲平定并州苦寒之地,还黎民百姓一个安平乐土。

像文远和高顺将军这样的人才,都是本侯求知若渴,却不能得到的。

文远,你我今年都是十六岁,也算是同年好友,我们做一次豪赌如何?”

高临的言语中,透露着满满的求贤意味,看来并不打算将他斩首示众。

只是,他张辽毕竟是有主之人,若是就此投降归附,不免对旧主太薄情寡义了一些。

“不知侯爷要做什么豪赌,辽愿意与君博弈一场!”

“好!文远果然有勇略,本侯的豪赌便是,本侯将亲率三百轻骑,冲杀你帐下的三百陷阵营官兵。

若是本侯胜了,你就答应本侯一个条件。

若是文远赢了,本侯可以放任文远离去,绝不阻拦,如何?”

高临也不想直接开口招揽张辽,他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彻底的吸引张辽。

让他心甘情愿的加入自己的阵营,奉自己为明公。

“辽有一问,不知侯爷的条件是什么?”

高临闻言不由得轻笑了一声,说道:“文远,等到这场博弈结束之后,你自会知道!”

自信而平静,这便是张辽眼里的临戎内乡侯高临。

这个少年,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让人着迷,让人无法看穿他的心思。

“侯爷便如此有信心,可以击破高顺将军的陷阵营吗?”

张辽也是被激发了些许斗志,当即大喊了一声。

身为沙场战将,他们从来都是不愿意主动认输的。

战败不可怕,可怕的恰恰就是认输。

一旦认输,人便没有了那股劲儿,也就没有了斗志,前方的路也就变成了悬崖。

所以,张辽绝不会轻易认输。

“文远试试不就知道了?一炷香的时间之后,本将军就会率领轻骑冲击,文远还请准备好。”

战斗的号角很快吹响,张辽率领的陷阵营官兵,也是摆好了一个铁桶阵,用来防备高临铁骑的冲杀。

“弓箭掩杀,列阵前行!”

一声令下,高临率领的三百轻骑,当即御马飞奔而出。

战马上的士卒纷纷弯弓搭箭,显得极为轻松。

“怎么回事?这些人怎么会如此熟悉弓马?”

张辽原本就是一个统帅骑兵作战的将军,因此对于骑兵的认识那可谓是十分清楚。

在这个没有马镫和马鞍的时代,一个骑兵想要完成娴熟的马上弯弓射箭,那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至少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一个新兵才能逐渐掌握这项技能。

但是,高临军中的这些骑士,竟然都能够轻松的做到这一点,这不禁让张辽感到无比震惊。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些疑点,那就是高临率下的轻骑兵,似乎装备了一些结尾不寻常的物件。

在马背上,他们有着一套形状怪异的皮质垫子。

只是,这垫子长得也太怪异了一些,看上去并不知道有何用处。

而战马的侧身上,则是有着两个铁质的疙瘩,骑士们纷纷将脚掌踩在铁疙瘩里面。

似乎,下一瞬,张辽猛然醒悟了过来!

这东西绝对是个,能够改变骑兵这个兵种命运的东西啊!

有了这个东西,骑士们就可以完全的解放双手,仅仅用脚就可以稳固自己的身形。

那么,双手自然就可以用来弯弓搭箭,或者是挥舞利刃冲杀敌军。

这时,他看向那位侯爷的眼神,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火热的情绪,正在不断滋生!

不管这东西是谁发明的,但是装备在了高临大军的身上,这便是高临的能力所在。

这种超越时代的发明,俨然可以让骑兵变成,一支真正意义上可以纵横沙场的兵种。

制霸战场,将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难怪,也是难怪吕布率领的五原铁骑,会在这样一支轻骑兵的冲锋下彻底溃败。

装备了这些物件,骑兵的战斗力何止提升一倍?

到了这里,张辽也知道,这三百陷阵营士卒,绝对不是三百轻骑兵的对象。

高临是一个能够将阵型兵法运用自如的家伙,再加上这些骑兵宝物,战胜一支步兵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片刻之后,在箭雨的覆盖之下,身着战甲的陷阵营官兵,虽然死伤并不严重,但是阵型和士气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用步兵对抗骑兵,最重要自然就是保持绝对完整的阵型。

这一点,陷阵营一直做得很好。

但是,今天他们却是遇到了一群鬼一样的存在。

这些轻骑兵竟然真的做到了骑射冲锋,这个词真的被实现了。

其实这个词很早就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但是很多时候,所谓的骑射也就是将骑兵骑到一个定点,然后弯弓搭箭而已。

能够像这支轻骑兵一样,真正做到骑射冲锋的,当今世上恐怕没有一支骑兵可以做到。

因为,就连最为精锐的五原铁骑,同样也做不到啊!

五原铁骑的战斗力,和幽州的白马义从,以及凉州的西凉铁骑都想差不多。

这等最顶尖地骑兵都做不到,更遑论中原地区的那些残次品骑兵军团了。

箭雨覆盖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每个人随身携带的二十根箭矢,全都发射了出去之后。

三百轻骑当即呈锥子型军阵,狠狠地凿向陷阵营官兵摆好的阵型当中。

还别说,这陷阵营的兵甲还真的是把死不当一回事,竟然硬生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骑兵的冲锋。

勉强进入战阵之后,高临一反常态的大吼了一声。

“化整为零,冲散敌阵!”

高临统帅骑兵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定会呈现出极强的团体作战性。

骑兵的整体冲锋强度,被他最大化的发挥了出来。

而也正因为这一点,高临率下的轻骑兵,往往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所以,这些骑士也都习惯了团体性作战。

但是,这一次高临偏偏就是下达了化整为零的军令。

虽然心中有着疑惑,但是出于对主将命令的绝对服从,他们还是很快便照做了。

化整为零的轻骑兵虽然没有了整体作战的强大战斗力,但是也借此机会彻底打乱了陷阵营兵甲摆出的铁桶阵!

是的,高丽就是要利用这个方式,狠狠的凿穿陷阵营官兵密不透风的铁桶阵。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轻骑兵,面对零散的陷阵营官兵,那自然是予取予夺。

而与此同时,高临也找上了张辽,手中长枪旋转腾挪之间,卷起了一阵冷风呼啸。

他的武艺,如今已经十分逼近当世一流,自然也想要找个对手好好切磋一下。

但是,奈何他的军中却是没有这样的人。

赵云这个站在一流顶端的男人,高临确实是打不过。

而成廉的武力,倒是和高临相差不太多,但是却远在临戎的大本营。

而且,成廉如今已经不是高临的对手,打起来对于高临的提升并不大。

至于侯成、宋宪、周仓等人,早就被高临甩开了一大截。

嗯,还忘记说了一个人,那就是当世唯独的两个超一流战将之一——黄忠。

那家伙要是全力以赴的话,十招之内高临就招架不住了……

所以,高临只要不是个受虐狂的话,就不会作死的去找那家伙搏斗。

而张辽作为五子良将之首,一身武艺也是不凡。

巅峰时期,最起码也是一流武将的上层,可能会比赵云等人弱那么一点,但是也不会相差太多。

而如今的张辽,和高临同岁,一身武艺应该还没有完全成长。

实力大概也就在一流武将下层,或者是和高临一样,属于准一流武将。

所以,这样一位对手,绝对可以激发高临最强的斗志,可以让他的潜力完全爆发出来。

高临是个用枪好手,又有龙吸水枪法相助,以及赵云的指点。

此间,他挥舞起一杆银色长枪,那是叫英勇非凡。

执握长刀的张辽,也看出高临的武艺非常高强,并不在自己之上。

一时之间,他也是被激起了一番斗志。

手中长刀上扬,和高临手中的惊龙枪狠狠地碰撞在了一起,发出一阵轰鸣声。

一旁的战士们,被这道轰鸣声震得耳膜差点破损开来。

由此可见,这二人的手劲究竟有多大。

俗话说得好,龙虎相斗,豺狼受灾。

或者换句话说,那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反正这两位打得热火朝天,一时之间分不出来一个胜负。

但是,一旁的普通士卒就要遭殃了。

很快,他们周围的十米直径范围内,便没有了一个人影。

因为,哪些寻常兵士的武艺,哪里能够比得上高临和张辽这等猛人啊?

只要稍微受到一点波及,可能就要缺胳膊少腿,甚至是当场不幸去世。

哪些陷阵营兵士虽然不怕死,但是也不是一群傻子啊!

枪出如龙,点点寒芒,龙吸水枪法不愧是当今世上第一等的枪法。

高临若是单纯凭靠勇力,还真有些对抗不了张辽手中的长刀。

长刀毕竟属于钝器,能够施加很大的力道,而长枪则比较轻巧。

因此,使用长枪的人,大多更加重视技巧,而并非是一身勇力。

所以,想要把长枪玩出花来,就必须要有一套良好的枪法。

作为枪中的巅峰战力,赵云孩提时代便跟随了一位江湖侠客修炼枪法。

这位江湖侠客的名姓,如今已经不可考证。

但是,这个人除了教会赵云枪法之外,还教授了张绣和张任两人。

这二人,同样学会那招名传千古的枪法绝技——百鸟朝凤!

高临学的枪法虽然比不上那位剑客毕生的心血,但是用来应对野路子出身的张辽却也还凑合。

张辽的刀法显然并没有什么章法,只是显得非常勇猛和大开大合。

似乎和黄汉升所用的刀法相差不多,毕竟那位也是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长刀和长枪彼此交互,锋锐的枪芒和炽热的刀光彼此交相辉映。

足足打斗了一百回合,两个人的动作明显开始变得迟钝起来,但是胜负犹然没有分出。

“痛快!”

高临和张辽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随后不由得四目相视,哈哈大笑了起来。

“文远果然是古往今来一大将也!”

高临也是不惜夸赞的言语,笑着说道。

俗话说的好,不打不相识,他也算是和张辽因武结缘。

“侯爷武艺极为高强,谋略算计更是当世第一等,侯爷真乃一代雄才明主也,让人望而生畏!”

张辽对于高临的评价,显然非常之高。

不过,这也很正常,高临这一年多来,建立的功绩也算是丰功伟绩了。

而且,还亲手将他的旧主吕布击败,占领了九原县城,算是基本上平定了并州北境。

“明主?文远怎知道,本侯就是一位明主呢?

文远要是觉得本侯是一位明主的话,又为何不去亲眼见证呢?

吕奉先确实是一代枭雄,但是他有太多并州漠北男儿的英雄气。

然而这普天之下,并非只有并州一地,想要一统九州,需要的豪情可谓比天还要高。

文远,你可愿见证,这样一位豪情撒播四海五岳的新王诞生?”

高临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告诉张辽,吕奉先最多也就是个偏安一隅的小角色。

而他高临才是那个雄才之主,才是那个心怀天下,壮志凌云的乱世枭雄。

跟随吕奉先,他张辽一辈子都只能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

而他如果随了自己,这史册上十有八·九都是要书写上他的英名。

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将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现在,高临把这个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张辽自己。

一切的一切,都看他如何抉择。

此时,九原县城内的战火已经逐渐平息,三百陷阵营士卒全军覆没。

当然了,高临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折损了将近一百名精锐轻骑。

但是,若是用这一百名轻骑的命,换来张辽这样一位绝世猛将的追随,那么高临就觉得丝毫不亏。

精锐的士兵固然难以培养,但是一代名将更是难求。

张辽看着四周的战场,心中升起一抹凄惨。

随后,他又看向遥远的西方,那里主公和高顺将军应该已经成功脱逃了。

只是,一想到这里,他的心里旋即又生出一抹悲凉。

主公临走前,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他说一句告辞。

此去经年,若是高临没有求贤若渴的心思,恐怕两人就要阴阳相隔了。

然而,即便如此,吕奉先这个寡情凉薄之人,却仍旧没有说一句感谢的话语。

他虽然只是一员部将,但也应该得到最起码的尊重。

可惜的是,吕布永远不会这么去做,也永远不会想到这一点。

收拢人心的事情,他从来都不擅长,也不愿意去尝试。

就像高临所言那样,吕布最多也就是一个偏安一隅的诸侯。

而想要图谋整个天下,将目光放在九州五岳之间,高临便是他唯一的正确选择。

是为了这样一个薄情旧主死守忠义,还是另择明公,图谋一个全新的盛世王朝?

这个问题,张辽似乎都不用去多想片刻,很快便得到了最后的答案。

……

逃出九原县城的吕奉先和高顺,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拦,很顺利的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虽然大军几近被彻底摧毁,但是吕布知道,自己还有重头来过的机会。

“主公,前方便是一路坦途,末将便陪您到这儿了!

丢失九原,痛失两千铁骑,此等罪责无法得到谅解。

主公,若有来世,顺再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说罢,高顺就要抹脖自杀,一旁的吕奉先表现的无动于衷。

似乎在他眼里,高顺的生死与他,并无多大的干系。

就在利剑即将挥下之时,不远处突然亮起了无数的火把,以及无比喧闹的声响……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