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肤施告破,大军疾行!(求追读…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侯爷,前方传来紧急军报。

上郡治所肤施已经被羌人叛军攻下,上郡守军全军覆没。

郡守等人全部慷慨就义,上郡已经接近名存实亡了!”

帐下传令的斥候紧急来报,闻言,高临也是一阵大惊。

“什么?上郡治所已经失守了?

肤施不是有一千守军的吗?怎么会被羌人如此快速的攻下?

那羌人到底有多少兵马?竟然能在十日之内攻下肤施!”

上郡治所这般容易的被攻下,羌人很快就会掌控整个上郡,这对高临来说肯定是个噩耗。

他的原计划是,肤施的汉军守兵能够撑个半个月以上,等到自家大军养精蓄锐完毕之后。

那时,两败俱伤的汉军和羌人,正好被他一股脑的全部拿下。

而肤施一旦失守,他的计划可就被全盘打乱了!

按照他后世的记忆,肤施的守军应该是强撑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才终于告破。

怎么,这一次却在十天之内,就城破人亡了呢?

看来,他的到来,已经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同凡响的蝴蝶效应。

一些本该发生的事情,可能将不会发生。

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偏偏发生了。

若是这样的话,他从后世带来的那些记忆,可能将不仅仅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起到一些反作用。

知晓了上郡治所失守之后,高临也是来不及继续让大军进行休整了,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朝着上郡急行军而去。

此时,他必须和时间赛跑,趁着羌人大军新胜之后,心境难免骄纵的情况下,直接将之彻底击溃。

否则,一旦等到这些羌人站稳脚跟之后,彻底消化掉了上郡,他再想进军上郡可就太困难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兵贵神速。

这些话,老祖宗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

“回禀侯爷,羌人叛军原先只有三千余人。

但是,前几日不知道从何处,突然又冒出来了一支三千人的羌人叛军。

两处叛军合二为一,一共超过了六千人。

肤施也正是因为突然多出来的这支羌人叛军,这才在大意之下丢掉了城池。”

原来如此!

他就说嘛,肤施的城墙还算是颇为高大坚固,怎么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被攻破。

不过,这羌人倒是学聪明了,竟然会玩这种藏兵的把戏。

“好,本将军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得知了肤施被攻破的消息之后,高临当即招呼来众将,率领大军即刻启程,急忙赶往上郡。

“侯爷,这羌人众多部落之间素来不和,这一次竟然能够汇聚六千大军。

我估摸着,这至少需要十多个普通羌人部落联合,才能凑出来六千大军的规模。”

熟悉并州一带民情的侯成,凑近到高临身旁,小声地嘀咕着什么。

闻言,高临微微点了点头,这一世他虽然不是并州本地人,但是上一世的他对东汉时期的并州也有所了解。

他知晓侯成这家伙所言不假,羌人的众多部落可谓是一盘散沙。

羌人是一个很大的异族,总人数至少在三十万以上,不比南匈奴人少多少。

不过,羌人一贯以来都是分裂状态居多,所以对于中原汉王朝的威胁也就没有多大了。

但是,高临还知道,中平二年凉州就会爆发一场史无前例的羌人叛乱。

这场叛乱的声势之浩大,在凉州地区甚至要比黄巾之乱更加可怕。

中原王朝为了平叛,也调兵遣将了许多,但最后却仍旧不了了之,没法将那些罪魁祸首全部依法处置。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黄巾之乱的爆发,使得大汉王朝已经没有余力再去处置这些叛贼了。

除了依靠地方势力和世家大族,汉王朝也没有其他什么法子,可以用来对抗这些叛乱分子。

上郡治所告破,其他城池告破也是迟早的事情。

大城离着上郡最北端的城池——桢林尚有数日的行军路程。

离着更加南边的白土、龟兹和肤施,路途就更加遥远了。

他只能以急行军的方式,尽可能的赶往上郡,接收这些上郡北部的城池。

至于南边的城池,高临大军此行恐怕就难能一举拿下了。

除非,他有机会将这支羌人联军彻底击溃、

这般,便能够吞并一整个上郡,进而将手臂伸展到西都长安,以及更远的凉州大地。

大军一路行去,近乎于半荒漠化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限制了行军速度。

“说的不错,这羌人部落素来散漫,不喜欢团结一致。

这一次却能够汇聚如此大军,很有可能是羌人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入股本将军没有猜错的话,羌人部落很快就会全部联合在一起。

在一个绝顶聪慧的领导者领导之下,向大汉王朝发起另一场旷世的叛乱!”

马背上的高临也是直言不讳,丝毫没有避嫌的意思。

如今,这帮子手下大都也知道,他们的侯爷心中有着相当的野望和志向。

而这大汉王朝又腐朽到了极点,他们宁愿誓死追随高临,也绝对不会为了愚忠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命运。

在这乱世,争一争这天下,又有何妨?

闻言,侯成不禁点了点头,觉得侯爷分析的很到位,也很有逻辑。

“侯爷所言极是,这羌人能够联合在一起,定然是有一个极为强势之人,在内部统筹安排这一切。

而这羌人联合在一起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

不向汉朝廷刀锋相对,可找不到其他的方式,来为这么多羌人攫取到可观的利益。”

利益至上论,高临平素里经常有意无意的阐述着这个道理。

年轻的侯成,多多少少受到了侯爷的影响,如今分析事情的时候,同样是以利益为第一切入点。

孺子可教也!

若是这家伙能够一直这么好学,而且学习的效果这么好的话,高临完全可以将他培养成一方领兵大将。

对于侯成,高临也是越来越觉得满意。

吕布那厮没能发掘出来的人才,可不代表高临就没法儿发掘出来。

“侯爷,前方便是上郡北境——桢林境内了!”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