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论商品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夏二十年,八月二十七号。

游击城的建设进行的非常顺利,且发现了意外收获。

工人们在附近山头采石的时候,竟然发现了石灰石矿。

陈远听说了之后,立刻跑到这里来看了一眼,的确是石灰石。

品相上还要好于鼎内的那处石灰石矿藏。

因为现在四处都在搞建设,所以游击山谷这边的石料陈远是鼓励就地采集的。

这边山多石多,就地采集石甚至比从鼎内空间的石场运过来还要近个几公里。

所以游击城的工匠们也更愿意就近开采。

东南五公里左右就有一座小山,山石树木稀少,石头很多。

工匠们开了两三个月,将表层的山石开完,就发现了下面是灰白的石头。

有的工匠认识这是石灰矿,于是立刻报了上去。

从此游击城不光有石头了,连水泥都能解决了。

这边靠近大河,河沙多的是,水泥原料充足。

陈远一高兴,立刻让人在游击城建了十个水泥工厂。

一方面供应游击城建设,多出来的产能还可以直接供应到其他城池去。

通过这件事儿,陈远突然又想到了一个振兴商业的办法。

现在鼎内空间的商业停顿,一方面是战争导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城市之间的流通,因为人皇鼎通道基本终止。

很多东西直接在鼎内就能买到,各城又拿不出什么拳头产品。

基本上都是在靠政府财政过日子。

现在游击城有了水泥,陈远突然想到了拳头产品这个事儿。

如果每个城市都是自己的特色产品,是独一无二或者最新颖的。

那是不是就可以做到互通有无,让商业活泛起来了。

为此陈远找来了乌鹏、樊宇他俩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是工部尚书,正好对口。

还有穆白也被找来了,不为对口,单纯是他主意多。

陈远其实也想问问云瑶的意见,她的主意也不少。

不过现在妹子忙得很,陈远都基本上只能一天见到一次。

云瑶现在正在忙着修炼无极功,而且成绩斐然。

这才几个月,现在已经到了三阶巅峰了。

“陛下,这个特色产品的思路我是非常赞同的。”樊宇先摆明了立场。

然后说道:“从我们工部的角度看,城市要发展,经济要活跃,特色产品就是最好的杠杆。”

“就比如金阳城,现在金阳城的拳头产品就是金属器,战争期间金阳城的金属器具产量虽有停滞,但是武器产量却翻了一倍。”

“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战乱并不会完全停止,特别是陛下的扩军计划,武器的用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至于其他城市,现在游击城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以水泥为主要产品,另外还能制作一些预制板、桥墩之类的副产品。”

“少天部虽然也有金属器具,但是产量赶不上金阳城,所以我的意见是干脆专心做金银首饰。”

“我看少天部的金银首饰在各城的销路不错,虽然比不上陛下亲自设计的产品,但是也有一定的销量。”

樊宇只说了两个城,剩下的他并不了解,而且陈远问的突然,他之前也没有准备。

“我也十分赞同这个发展方式。”

乌鹏说起了他的想法。

“盈天城我前几天统计户籍的时候去过。他们那里我觉得可以着重发展一个家具制作业。”

“我看过盈天城工匠的手艺,非常不错。最起码比咱们夏城的还要好,回来的时候我还买了一张床。”

“哦,你家那个床是从盈天部买回来的啊。我说怎么这么有特色。”樊宇点点头道。

各部尚书之间经常会聚餐,上次在乌鹏家喝酒的樊宇见过那个床,雕花精美做工精致。

显然他同意乌鹏的说法,盈天部的确适合做家具。

“至于易城,我觉得可以将夏城的纺织业逐渐迁移过去。空间通道打开以后,易城的交易地位也就不那么显著了。”

“但是易城的纺织业发展的还不错,我看过那些作坊的纺织品,在各大城中也算上品。”

“如果能将夏城的纺织业全部都迁入到易城,易城就会成为全国的纺织业中心。”

“且最重要的是,易城这边当年的棉花产量不小。等到战争结束,棉花生产恢复。易城也能通过纺织业恢复活力。”

乌鹏也说了两个,可能别的他也知道,但是做官就是这样,该让就得让。

陛下的大姐夫还没说话呢,自己都说了人家说啥。

果然,陈远看向了穆白,想听听他的看法。

“啥?”穆白刚才神游物外,都没注意他们俩说了啥。

陈远一阵无语,直接让穆白说说他的看法,特别是夏城和大湖堡垒应该如何发展。

还有以后新建城市的发展方向。

“夏城?政治中心有什么可发展的?”穆白反问道。

“只需要将科技协会、农业研究院这种高科技总部放在这里就行了。”穆白接着说道。

“高新科技路子?”陈远明白了。

“没错!”

穆白赞了一句,继续阐述他的理念。

夏城面积最大,光有这些当然不够。

既然是政治中心,不光要考虑经济发展,还要考虑安全性。

所以兵器研发的同时还要有兵器制造。

当然主要是远程装备和优势装备的制造。

比如长枪、刀车、弩的制造就要集中在夏城。

现在人族团结,但是穆白看的长远,以后万一发生事端。

掌握着最先进武器的夏城,也可以轻松消灭一切隐患。

另外还有宗教信仰。

天坛有了,还可以建九神坛嘛,大家祭祀的时候都要来夏城。

这样作为政治中心、科技中心、信仰中心也就足够了。

至于大湖堡垒,穆白的意见是,一为夏城的辅城,屯兵防卫的功能第一。

二就是可以做做水产养殖、加工之类的活计。

这边田地广阔肥沃,主要精力放到种田上也可以。

反正主旨就一个,当屯兵所之外随便干点什么。

最后是山瑶城。

当年山瑶城也就是出产些原木、石料之类的初级产品。

现在依旧可以出口原木,这边的森林资源还算凑合,一边种植一边出口也能勉强支撑。

而且山瑶城还有碱矿,纯度很高的碱矿。

现在华夏国的玻璃经过改良已经接近于现代的透明玻璃了。

纯碱就是一个非常重要添加剂。

另外说到玻璃,穆白又建议了一下,山瑶城其实还可以制造玻璃。

虽然只有纯碱,但是他们可以进口石英砂之类的材料啊。

进口材料出产成品,这也是非常不错的操作模式。

且其他新建的城市,也都可以通过这么模式发展。

比如明年要建设的两座城,除了劳部落旧地有些石油,南边那个城可没有什么资源。

所以他们可以从别的城采购原材料,然后加工出成品对外销售。

比如采购皮革,做成皮衣家具等。

穆白巴拉巴拉说了一堆,乌鹏和樊宇算是明白了。

还是这个大佬牛批,虽然不管户部和工部的事儿。

但是人家脑子是真的聪明!

陈远也非常高兴,穆白说这些东西基本上解决了城市发展的问题。

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来建,基本上每个城市都能拿出一些有特色的商品出来。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