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政治改革第三步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边陈天部的会议刚开完,那边就收到了少天部的邀请。

今年的长老会议提前了。

因为陈卓已经晋升为人王,所以陈远决定将外交工作交给窦飞。

他是窦冉长老的孙子,与陈远一般大,今年22岁。

别看他年轻,但是在接人待物方面上,还是做的非常不错的。

以前他是小学的老师。

不过随着部族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毕业的学员越来越多了。

第一批教师的工作,也都在这两年逐渐转交了出去。

因为改革的需要,他们将投入到各个岗位上,为社会制度变革提供便利。

窦飞去了一个月不到就回来了。

少天部召集大家的意思很明确,其实就是提醒各部族警惕起来。

并且着力发展城防建设之类的事情。

这些事陈天部已经都在做了。

另外因为这次小摩擦,卜长老建议暂停今年的人族大会。

这一点其实陈远早就想到了。

并且嘱咐如果有人提出,就让窦飞表示赞同。

上次的人族大会,各族的名词其实都是比较满意的。

所以从气运分割上看,各族基本相同。

为了气运在这种时刻搞集会也并不明智。

现在各部都怕人族大会举行的时候。

自己部族空虚,被妖族有机可乘。

人族大会取消了,陈天部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推行封建制度改革。

第一步自然是建立正式的行政体系。

首先就是划分内阁六部,然后按照司职各置司属。

这一点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在逐渐实施。

部族百姓也对新的管理体系非常了解了。

这次改革只不过是将原本就从事工作的人员,定了正式的官方名称。

从管理层构架上看,分工更为明确,司职更为清晰,工作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首先,部族的最高首领当然就是族长陈远了。

而人王老爹则作为太上族长。

陈远之下是内阁,主管部族各项大小事务。

内阁设六位阁老,分管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分别对应元辰、窦冉、陈卓、乌林、韩康、樊明。

六部尚书分别是穆白、乌鹏、窦飞、乌原、韩奎、樊宇。

实际上阁老只是统管部族大政方针,具体事务还是交由六部来管理。

穆白管吏部,陈远是比较放心的,他的关系网很简单,又是自己家人。

原本乌鹏是管理侦查兵的,也管理过部族的后勤工作。

由他来做户部尚书也比较符合他的工作能力。

窦飞是尚书级别中最年轻的,这小子在外交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耀眼的。

兵部,陈远交给了乌原。

他在兵器制造、民兵训练上都有丰富的经验。

而刑部这两年也建设了起来,因为人口众多。

素质肯定会有所差距,随着社会发展,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增大。

已经有部分族人开始干偷鸡某狗的勾当了。

所以刑部的设置已经非常必要了。

韩奎作为部族中的年轻一代,经过多年锻炼,管理刑部必然得心应手。

最后就是工部,樊宇已经管理了十年的工坊,有相当纯熟的经验,由他担任非常合适。

除了六部,还有与六部同级别的官署。

比如科技会和五军都督府。

科技会是陈天部的原始部门,十五年来,为陈天部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原本科技会是由穆白统管的。

不过穆白被调去了吏部,这个位置就空出来了。

经过科技会内部的投票。

选出来的会长竟然是二蛋!

也就是陈俊同学,他也是六部尚书级别中最年轻的一位了。

前几年,陈俊翻译陈远的笔记,就对科技会有了非常大的贡献。

后来陈俊在教学之余,也会经常到科技会来与工匠们一起研究陈远的笔记。

这些年的科技成果,很多都有陈俊的参与。

所以他能做科技会的会长,也算是民心所向了。

而五军都督府,是统兵机构,专门负责打仗。

与兵部不同的是。

兵部负责战略层面,调兵、布放、考核军队系统等事宜。

而五军都督府只负责带兵打仗,是一线部队及基层军官的出处。

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竟然是穆吒!

七岁的穆吒表现出了惊人的战争天赋。

在演武对战中,穆吒带领的队伍从来没有输过。

无论是将领单挑,还是战略布局上。

陈远对这小子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天才就是天才!

别人再怎么努力,也不比不上这小子与生俱来的战斗天赋。

陈天部的军队于华夏十三年正式成立。

是由五千名民兵直接转型成的。

这五千名民兵全部都是五级以上的高手,是部族的真正核心战斗力。

其中每千人为一军,共设五军。

五军都督府也是由此得名。

军队正式成立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依旧是修城。

现在没有什么事情比外城建设更为重要。

等外城完工以后,军队就可以正式进入备战训练阶段了。

实际上按照现在这个局势,军队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守城。

人族与妖族正面对抗的日子还很遥远。

甚至人族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和妖族正面决战,就城破灭种了。

尚书级别以下就是侍郎和将军级别的官吏。

用的都是这十年来工作业绩突出,有能力有见识的族人,都属于熟练工直接转正上岗。

侍郎以下就是各部下设司职。

官员的来源分为两类。

一类是本就从事原来事务的族人。

另一类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华夏十四年陈天部开展了第一次科举考试。

陈远安排的科举,当然不可能考什么八股文了。

主要内容其实就是应用文和行政能力测试。

有点类似于现实的公考。

但是更贴近于这个时代基本情况。

比如分类招考,分类考试。

想报考工部的,就要对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会操作各类工具。

想报考礼部的,则要对部族的大小祭祀有相应的知识,熟悉祭祀的流程、利益。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口才,以及与其他部族打交道的能力。

总之就是各部分开考试,招收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虽然招聘工作比较繁琐,但能选拔到的人才也都是非常优秀对口的专业人才。

行政方面的改革于华夏十五年十月份彻底完成。

而外城的建设也在十月份正式竣工。

外城竣工的同时,天降神光照耀整个外城。

远远看去,整个陈天部大城显得熠熠生辉。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