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浩然顿了顿,继续绘声绘色道: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在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

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瞧瞧,牛角都能飞……牛角属于牛的一部分吧?”

“你这瞎编的吧?哪有什么天帝王母,牛郎织女这些。”温多娜嗤之以鼻,有哪些大人物她怎么可能不知道。

“本来就只是传说而已,神话传说可多了。哦对了,关于牛郎织女还有一句特别美的诗词呢。”

“什么诗词?”

“不读!”杨浩然傲娇了,鼻孔朝天,让小家伙刚才笑话他。

着急了吧……

哼哼……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黄甜儿一口气连说了两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顺带介绍了出处:“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关于织女,古书里还有几处提到她。《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史记》:“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

“哇,虽然我听不懂,但是听甜儿姐姐读过后,想象的那画面就知道好美好美。哪像某些人!就知道吹牛。”温多娜意有所指道。

“多事。”杨浩然郁闷的冒出这两个字。

“甜儿姐姐,你还知道什么什么类似的故事吗?”温多娜一边瞅着大猩猩,一边问道,那眼神!

让你傲娇,让你傲娇,让你傲娇……

跟天下没了你就没能耐了一样!

“当然知道。”黄甜儿清清嗓子,她也不怕杨浩然的“捉鬼大师”身份,反正看情形似乎他的地位最低,被吃的死死的。

“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吗?也很出名的哟……特别凄美。”

温多娜摇摇头,追问道:“甜儿姐姐快说。”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绍兴城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去会稽求学。

途中,邂逅了会稽郡城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会稽郡城的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